1、 生产什么(what):品种、数量(因时代、生产水平而定)
2、 如何生产(how):生产者、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方法) 3、 为谁生产(for whom):谁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决定(要素决定收入)
4、 何时生产(when):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时机选择)
#####二、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和利用问题
1、 生产什么(what):品种、数量(因时代、生产水平而定)
2、 如何生产(how):生产者、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方法) 3、 为谁生产(for whom):谁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决定(要素决定收入)
4、 何时生产(when):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时机选择)
3.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纲领: (1)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活动:政党的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A、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邹容《革命军》 C、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 组织活动: A、中兴会(湖南) 黄兴 B、光复会(浙江) 陶成章、章太炎 C、科学补习所(湖北) D、日知会 E、岳王会(安徽)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05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同盟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上把十六字阐述为“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
(3)与改良派的论战: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胜利:武昌起义A、背景:同盟会成立后,1906年由孙中山主持制定了革命方略,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斗争的基础,从1906年到1911年,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几十次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1910年4月广州起义的失败,让很多革命党人心灰意冷,对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共和国的通道产生怀疑。在此形势下,孙中山亲自组织领导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壮举构成了武昌起义的第一个背景。保路运动构成了第二个背景,保路运动的中心在四川。B、武昌起义组织:湖北文学社、共进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很快控制武昌、湖南、湖北,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十几个省纷纷独立,独立各省选派代表在南京参加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是年为民国一年。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府,是辛亥革命胜利的标志。《临时约法》,1919年12月3日临时参议员制定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典范,带有革命性质、民主性但同时它也有局限性。其局限性是因人设法。C、其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中国社会产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1)欲望的特点: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超前性(社会发展的动力) 某一欲望的实现总会产生新的欲望, (2)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 基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安全需要(safety):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满足后就不再是激励因素
社会需要(social): 友爱的需要-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或保 持友谊和忠诚 归属的需要-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地位需要(esteem):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