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audreyt
Last active November 28, 2022 21:24
Show Gist options
  • Star 44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star a gist
  • Fork 5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fork a gist
  • Save audreyt/3985324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audreyt/3985324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EtherCalc.tw

從 SocialCalc 到 EtherCalc

先前在《開源應用程式架構》 一書中,我介紹了 SocialCalc 這個在瀏覽器中運行的試算表編輯器,以取代伺服器為中心的 WikiCalc 架構。SocialCalc 在瀏覽器中執行所有的運算,只有在載入和儲存試算表時才會使用伺服器。

追求效能是 Socialtext 團隊在 2006 年時設計 SocialCalc 的主要目的。重點在於:在 JavaScript 環境下執行客戶端運算,儘管在當年的速度僅有伺服器端 Perl 運算的十分之一,但仍然勝過 AJAX 來回傳輸資料造成的網路延遲:


WikiCalc 與 SocialCalc 架構比較

******

《開源應用程式架構》的最後一段裡,我們介紹了如何透過一種簡單、類似聊天室的架構,來進行試算表同步協作:


多人連線版 SocialCalc

******

然而,當我們開始進行上線測試時,卻發現它的效能與延展性不符實際需求,這也激發我們重寫整個系統,以便達到可接受的效能水準。

本章將會討論 EtherCalc 系統的演進過程。它是 SocialCalc 的後續專案,為試算表提供多人同步的編輯功能。我們會詳述系統架構的沿革,介紹相關的效能分析工具,以及我們創造出哪些新的工具來克服效能上的問題。

設計限制

Socialtext 平台同時具有「防火牆內」及「雲端部署」兩種選項,這對 EtherCalc 的資源及效能需求增加了獨特的限制。本書寫作時,Socialtext 在 vSphere 為基礎的內部網路主機服務內的最低需求,是雙核心處理器和 4GB 的記憶體容量。典型的 EC2 虛擬主機服務則提供大約兩倍的效能,相當於四核心和 7.5GB 的記憶體容量。

內部網路的部署需求,代表我們不能像多租戶的主機模式系統那樣,靠擴充硬體來解決問題(例如 DocVerse,後來成為 Google Docs 的一部分);系統必須能在一個普通的伺服器上運行。

相較於內部網路部署,雲端主機可以藉由隨選擴充,來提供較高的效能,但是瀏覽器的網路連線通常比較慢,而且斷線與重新連線的狀況相當頻繁。

綜上所述,這些形塑 EtherCalc 架構方向的資源所受的限制有:

  • 記憶體:以事件為基礎的伺服器,能讓我們用較少的記憶體處理數千個同時發生的網路連線。

  • 處理器:基於 SocialCalc 的原始設計,我們把大部分運算及所有內容繪製移到客戶端 JavaScript 運行,以減少伺服器的負載。

  • 網路:傳送試算表操作指令而非內容,可降低所需的頻寬,並從不穩定的網路連線上恢復。

初步原型

我們首先用 Perl 5 語言撰寫了一套 WebSocket 伺服器,透過 Socialtext 開發的 [Feersum] (https://metacpan.org/release/Feersum) 這個以 libev 為基礎的事件引擎提供支援。Feersum 的速度相當快,在一般狀況下每秒可處理上萬筆請求。

除了 Feersum 以外,我們還使用中介軟體 PocketIO,接上廣受好評的 Socket.io JavaScript 客戶端,以相容於尚未支援 WebSocket 的舊版瀏覽器。

這個初步原型跟聊天室伺服器十分相似,每個協作時段就相當於一個聊天室;客戶端可以將本地的執行指令及游標動作傳送到伺服器,然後透過伺服器轉送給同一個聊天室裡的所有客戶。

典型的操作流程就像這樣:


紀錄重播式的原型伺服器

******

伺服器在紀錄每個收到的指令時,都會附上時間戳記。如果客戶斷線後又重新連線,它可以擷取這段時間的積存紀錄,然後重新執行那些指令,以達到跟其他人相同的狀態。

如同我們在《開源應用程式架構》提到的,這個簡單的設計大幅減少了伺服器端的處理器與記憶體需求,並且可以在網路連線失敗的狀況下,展現出合理的復原能力。

第一個瓶頸

然而,我們在 2011 年 6 月實地測試雛型時,卻發現隨著協作編輯的執行時段愈長,就會出現愈嚴重的效能問題。

由於試算表是長久存在的文件,因此經過數週的編輯,協作時段可能會累積數千筆的修改紀錄。

在前述的積存紀錄模型下,在新客戶端加入協作時段時,勢必遇上明顯的啟動延遲:它得先重新執行數千個指令,才能進行任何修改。

為了減輕這個問題,我們採用了快照機制。每當 100 個指令傳送到協作時段後,伺服器就會調查線上每個客戶的狀態,然後將最新收到的快照儲存在積存紀錄中。新加入的客戶端僅需接收這個快照,以及快照儲存之後新輸入的指令即可。這樣一來,它最多只需要重新執行 99 個指令。


加入快照機制的原型伺服器

******

這個權宜之計解決了新加入客戶端的處理器延遲問題,但卻帶來了網路效能不佳的問題,因為它會每隔一陣子,就耗用每個客戶端的上載頻寬。若是連線速度緩慢,客戶端後續指令的發送時間就會受到延遲。

除此以外,伺服器沒有辦法確認客戶端上傳的快照是否正確。錯誤的快照會弄亂所有新加入者的狀態,導致它們和其他其他共同編輯者失去一致性。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發現,這兩個問題的癥結,都是因為伺服器缺乏執行試算表指令的能力。如果伺服器在接收到每個指令時,可以自行更新內部的試算表狀態,它其實根本不需要維護指令的積存紀錄。

瀏覽器內的 SocialCalc 試算表引擎,是用 JavaScript 語言寫成。我們曾考慮過把它的邏輯轉譯成 Perl,以在伺服器端執行,但是維護兩套程式碼需要付出極大的成本。我們也嘗試在伺服器端嵌入 JavaScript 引擎(V8SpiderMonkey 等),但它們在 Feersum 事件迴圈裡運作時,會產生許多效能上的問題。

到了 2011 年 8 月,我們終於決定打掉重練,用 Node.js 重寫伺服器。

移植到 Node.js

由於 Feersum 和 Node.js 都以 libev 事件模型為基礎,而且 Pocket.io 的程式介面跟 Socket.io 幾乎相同,所以最初的改寫十分順利。

感謝 ZappaJS 框架提供的簡潔介面,我們只花了一個下午,用了 80 行程式,就寫出了功能相當的伺服器。

簡單的效能測試顯示,Node.js 的處理效率比 Feersum 少了一半左右:在 2011 年的 Core i5 處理器上,Feersum+Tatsumaki 每秒可處理 5000 次請求,而 Node.js+Express 的每秒上限約為 2800 次請求。

由於這還在我們可接受的範圍內,不致於影響日常使用,因此我們接受這項缺陷,並且期望它在一段時間後會有所改善。

在初步移植完畢之後,我們便著手將每個編輯階段的試算表狀態存放在伺服器端,以減少客戶端的處理器使用,並大幅降低所需的頻寬:


將試算表狀態存放於 Node.js 伺服器上

******

伺服器端 SocialCalc

jsdom 是提升作業效能的關鍵技術,它完整實作了 W3C 文件物件模型,讓 Node.js 能在模擬的瀏覽器環境內,載入寫給客戶端的 JavaScript 程式庫。

利用 jsdom,我們可以在伺服器端任意創建 SocialCalc 試算表,它們會在各自的沙盒裡進行運算:

require! <[ vm jsdom ]>
create-spreadsheet = ->
  document = jsdom.jsdom \<html><body/></html>
  sandbox  = vm.createContext window: document.createWindow! <<< {
    setTimeout, clearTimeout, alert: console.log
  }
  vm.runInContext """
    #packed-SocialCalc-js-code
    window.ss = new SocialCalc.SpreadsheetControl
  """ sandbox

每個協作時段都對應到一個沙盒內的 SocialCalc 控制器,即時執行客戶端傳來的指令。當新客戶端加入時,伺服器僅需傳送試算表控制器內的最新狀態,從而徹底解決積存紀錄帶來的效能問題。

對測試結果感到滿意之後,我們編寫了一個以 Redis 為基礎的儲存引擎,並在 EtherCalc.org 公開測試。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它展現了極佳的延展性,順利執行了數百萬筆試算表運作,沒有發生任何狀況。

2012 年 4 月,我在 OSDC.tw 大會上以 EtherCalc 為主題發表演講,之後趨勢科技公司邀我參加他們的黑客松,將 EtherCalc 改作成可編程式的視覺化引擎,用來即時監視網路流量資料。

為了這個使用案例,我們製作 REST 介面,以便用 GET、PUT 存取試算表中的個別儲存格,並使用 POST 將指令直接發送到試算表內。在這場黑客松裡,嶄新的 REST 處理器每秒接收數百筆呼叫,在瀏覽器中即時更新圖像及公式格內容,完全沒有發生速度減緩或記憶體洩漏的狀況。

然而在最後展示會上,當我們將流量資料輸送到 EtherCalc,開始把公式鍵入瀏覽器中的試算表時,伺服器突然當掉,凍結了所有執行中的連線。我們重新執行 Node.js 作業,卻只見它耗用 100% 的處理器資源,隨即又鎖住不動。

吃驚之餘,我們換回較早的資料重新執行。它的運作沒有問題,也讓我們的展示得以完成。但我不禁在想:一開始導致程式當掉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Node.js 效能分析

要找出 CPU 卡在哪裡,就得使用效能分析器。

Perl 初步原型的效能監測方式相當簡單明瞭,這大半要歸功於優秀的 NYTProf 工具,它能利用詳盡的 HTML 報告以及互動式的函式呼叫視覺界面,詳細列出每個函式、每個區塊、每列、每個操作碼的時間資訊。除此以外,我們也利用 Perl 內建的 DTrace 支援,針對長時運行的程序,取得函式出入的即時數據。

相形之下,Node.js 的效能分析工具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截至此時,DTrace 仍只能在 illumos 系作業系統的 32 位元模式下運行,因此我們大多得靠 Node Webkit Agent 提供的分析介面,即使它只提供函式層級的數據資料。

典型的運行方式如下:

# "lsc" 是 LiveScript 編譯器
# 先載入 WebKit agent 模組,然後執行 app.js:
lsc -r webkit-devtools-agent -er ./app.js
# 另開一個終端機頁籤,啟動分析器:
killall -USR2 node
# 在 WebKit 瀏覽器裡開啟下列網址,開始效能分析:
open http://tinyurl.com/node0-8-agent

為了重現沉重的背景負載,我們運用 ab 執行高度並行的 REST API 呼叫程式。為了模擬移動游標、更新公式等瀏覽器端的運作狀況,我們採用了同樣以 jsdom 和 Node.js 編寫的無顯示介面瀏覽器 Zombie.js

有趣的是,我們發現瓶頸正是出在 jsdom 本身:

效能分析器螢幕截圖(包括 jsdom)

從上面的報告中可以看出,RenderSheet 佔用 CPU 的時間最多:每當收到指令時,服務器都會用幾微秒的時間重新繪製單元格的 innerHTML 屬性,以反映指令的執行效果。

因為所有 jsdom 代碼都在同一個線程中運行,所以後續的 REST API 呼叫將會卡住,直到上一命令的繪製過程結束為止。在高度並行的情況下,過長的佇列觸發了潛藏的瑕疵,最終使伺服器當掉。

我們在仔細檢查了物件使用情況之後,發現繪製結果幾乎毫無用處,因為伺服器端根本毋需即時顯示 HTML 內容。唯一用到繪製結果的是「匯出 HTML」這個 API,但其實我們可以等到實際有人呼叫它時,再利用記憶體內的試算表結構,繪製出每個單元格的 innerHTML 屬性。

所以,我們移除了 RenderSheet 函式,用 [20 行 LiveScript 代碼] (https://github.com/audreyt/ethercalc/commit/fc62c0eb#L1R97) 重新實作了匯出 HTML 所需的極少數 DOM 介面,然後再運行了一次效能分析器:

經過更新的效能分析器螢幕截圖(去除 jsdom)

現在好多了!我們將流量提高了 4 倍,將 HTML 匯出速度加快了 20 倍,也順利解決了當機問題。

多核心延展

這一輪改進完成後,我們終於覺得沒有顧慮,可以將 EtherCalc 整合到 Socialtext 平台裡,為共筆頁面和試算表提供同時編輯的功能。

為了確保實際上線時的回應效率,我們部署了一個反向代理 nginx 伺服器,利用它的 [limit_req] (http://wiki.nginx.org/HttpLimitReqModule#limit_req) 指令對 API 呼叫的速率設置上限。對於「防火牆內」和「專屬遠端伺服器」這兩種情況,執行結果確實都令人滿意。

但是,對於中小型企業客戶,Socialtext 還有第三種部署方式:「多戶共用遠端伺服器」。在一台大型伺服器裡,我們同時為超過 35000 家公司提供服務,每家公司平均約有 100 位用戶。

在這種多戶共用情形裡,所有執行 REST API 調用的客戶的請求,都會計入每秒的最大請求次數,從而使每位客戶的實際限制都嚴格得多,平均限制約為每秒請求 5 次。上一節中已經指出,這種限制的成因,是由於 Node.js 僅能使用一個 CPU 來執行所有運算操作:


事件伺服器(單處理器)

******

是否有辦法利用大型伺服器裡那些閒置的 CPU 呢?

對於運行在多核心機器上的其他 Node.js 服務,我們採用了預先分支的 cluster-server 模組,同時運行與 CPU 數量相同的行程:


事件叢集伺服器(多處理器)

******

儘管 EtherCalc 確實能同時運行在多個伺服器上(透過 Redis 作統籌),但在單一伺服器的情形下,Socket.io 叢集RedisStore 的相互作用會使程式邏輯變得非常複雜,難以偵錯。

此外,如果叢集裡的每個行程都在忙著處理 CPU 運算,新來的連線仍然會被卡住。

因此,我們決定不採用固定數量的預先分支行程,而是設法為伺服器內的每份試算表各創建一個執行緒,從而讓每顆 CPU 平均分攤所有的指令執行工作:


事件執行緒伺服器(多處理器)

******

W3C 定義的 Web Worker 界面,剛好符合這項需求。它原先是為了瀏覽器環境下,獨立運行的背景執行緒而設計。如此一來,長時間運行的背景任務,便不會影響主執行緒的回應速度。

因此,我寫出了 webworker-threads 這套 Node.js 模組,提供相容於 W3C 標準的跨平台介面。

利用 webworker-threads,可以輕易創建新的 SocialCalc 執行緒(每份試算表約需 30kb 記憶體),並與其進行通信:

{ Worker } = require \webworker-threads
w = new Worker \packed-SocialCalc.js
w.onmessage = (event) -> ...
w.postMessage command

這套解決方案堪稱兩全其美:在多核環境下,我們可按照實際需求,分配多顆 CPU 供 EtherCalc 使用。在單核環境下,創建線程也僅需耗用極少的資源,即可將運算移到背景執行。

開發經驗談

不像 SocialCalc 專案有精準的規格定義及團隊開發流程,EtherCalc 在 2011 年中到 2012 年底的這段時間裡,僅是筆者個人的實驗計劃,用來評估 Node.js 是否足堪正式上線使用。

這樣不受限制的自由度,讓筆者得以嘗試各式各樣的語言、函式庫、演算法及架構。在這裡,我希望能向各位分享這 18 個月來的一些開發經驗。

限制帶來解放

Fred Brooks 在《設計的設計》一書中提到「限制」的重要性:它讓設計者可以縮小搜尋空間、幫助專注並加速設計流程。這也包括了自行加諸的限制:

在一個設計任務上加諸人為的限制有個好處,就是設計者日後可以自行放寬這些限制。在理想情況下,這可以引人踏進設計空間中未曾探索過的角落,藉以激發創意。

在 EtherCalc 多次更迭的開發過程裡,自行加諸的限制,讓專案得以維持核心概念的完整。

舉例來說,乍看之下,為三種不同的運行架構(內部網路、網際網路、及多用戶託管)各自客製化一套伺服器,似乎是不錯的主意。但是,這種「過早的最佳化」,卻會嚴重干擾核心概念的一致性。

與此相反,我持續專注在如何讓 EtherCalc 在處理器、記憶體及網路同時受限時仍能運作順暢,毋需顧此失彼。事實上,由於對於記憶體的需求小於 100MB,就算是像 Raspberry Pi 這樣的嵌入式平台,都能輕鬆地運行 EtherCalc。

這樣自我要求的設計,讓將 EtherCalc 得以部署在三項資源都受限,而非只限制一項的「平台即服務」環境(例如 DotCloud、Nodejitsu 及 Heroku)下。這讓人們可以輕易地架設試算表服務,進一步促使獨立的整合開發者作出更多貢獻。

劣即是夯

在 2006 年於芝加哥舉辦的 YAPC::NA 大會上,筆者受邀對開源社群的未來發表預測,以下是我當時的發言

雖然我無法證明,但我認為明年 JavaScript 2.0 將會達成自舉、編譯回 Javascript 1,並且取代 Ruby,成為各個環境中的明日之星。

我認為 CPAN 與 JSAN 將會整併;JavaScript 會成為所有動態語言的普遍基礎。Perl 將可以編譯成 JavaScript,在瀏覽器、伺服器及資料庫中運行,並共用一套開發工具。

正因為「劣即是夯」的緣故,所以最差勁的語言,注定會成為最棒的。

我當時的看法,隨著能以機器碼速度執行的新一代 JavaScript 運算引擎出現,在 2009 年成為現實。到了 2012 年時,JavaScript 已成為「編寫一次,隨處運行」的虛擬機器;其他各式主要語言,包括 Perl,也都能被編譯成 JavaScript。

除了客戶端的瀏覽器與伺服器端的 Node.js 之外,我們也讓 JavaScript 能在 Postgres 資料庫內運行,並在這三種運行環境下共用模組

是什麼促成了社群這樣快速的成長?回到我開發 EtherCalc 的初期,參加剛具雛形的 NPM 社群的經驗,我推估這是因為 JavaScript 並不強加特定的世界觀到程式上,而是將自身融入許多不同的用途裡。因此,創新者得以專注於創造字彙與用法(例如 jQuery 與 Node.js),從同一個自由的核心出發,淬煉出自己心目中的「優良部份」。

對新加入的開發者來說,只學到語言的一小部份就可以上手開發;資深的開發者則可以挑戰既有傳統,將它修改演進成為更好的版本。相對於仰賴一群核心團隊將語言設計成適合所有預期的用途,JavaScript 的草根開發演進歷程呼應了 Richard P. Gabriel 著名的「劣即是夯」概念。

舊語新枝

相對於 Coro::AnyEvent 直接了當的 Perl 語法,Node.js 以回喚為基礎的程式介面,迫使我們寫出層層相疊、難以重複利用的內嵌函式。

在嘗試過許多輔助流程控制的程式庫之後,我們最後決定改用 LiveScript 這套嶄新的程式語言。它的語法深受 Perl 及 Haskell 影響,並且可以直接轉譯成 JavaScript。

事實上,EtherCalc 歷經四種一脈相承的語言:JavaScript、CoffeScript、Coco 與 LiveScript,每次移植都帶來更好的表達力。js2coffeejs2ls 這些自動轉譯工具,也讓程式碼得以保有向前及向後的相容性。

由於 LiveScript 直接編譯成為 JavaScript,用它寫出來的程式可以用原生速度運作,同時也完整支援以函式為範圍的效能分析器。

LiveScript 使用新穎的建構方式,像是 backcallcascade,來減少巢狀回喚。它也讓我們得以使用強大的語意工具,來自由組合函數式及物件導向的程式佈局。

我對 LiveScript 的第一印象是「像是蘊含在 Perl 6 裡的輕量語言,掙扎著想要誕生…」 — 透過專注於語法的親和力,並採用與 JavaScript 相同的語意,這個新語言想達成的目標,確實比 Perl 6 要容易多了。

自由之零

自由軟體基金會持續倡導四大類的軟體自由。其中最基本的一種,稱為「自由之零」,就是「無論為任何目的,都能執行程式的自由」。

在二十世紀,開源軟體及私有軟體都賦予使用者這種自由。我們太習慣這種自由,以致認為它理所當然,直到「雲端運算」出現為止。

將資料託管在共享的伺服器上,並不是什麼新的概念。遠端儲存服務的歷史,幾乎跟網際網路一樣悠久,而在持續進步的傳輸與加密技術防範資料遺失及竄改下,它們通常也都能順利運作。

但是到了這個世紀,遠端儲存逐漸與遠端運算及通訊掛勾。一旦我們將運算交給遠端的伺服器,便再也不可能「為任何目的執行程式」了。取而代之的情況,是服務運營者獨占了運算的內容,並擁有不受監管而能檢視、審查使用者資料的權力。

因此,在「日常倚賴的程式都應該能取得源碼」這個眾所周知的理念之外,「只將資料交給我們能信任的伺服器進行運算」也是同等重要。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將 EtherCalc 設計成可以輕易安裝,因此它永遠都能在您自己的電腦上運作。

Socialtext 為了 SocialCalc 試算表的引擎,特別制定了通用公共授權,讓使用者可以向服務運營者要求完整的 JavaScript 源碼,來鼓勵服務運營商將他們所做的修改貢獻出來。

至於 EtherCalc 這套多人協作伺服器,筆者已將它捐入公共領域,讓它可以整合進各式內容管理系統裡。如此一來,任何人都能輕易為自己的團隊架設一套試算表協作系統。很多人已經這樣做了,也非常歡迎您的加入!

@xfantasy
Copy link

xfantasy commented Jul 5, 2013

寫得很好,很有啟發,謝謝樓主。

@gingerhot
Copy link

cool ~

@shanelau
Copy link

shanelau commented Aug 5, 2014

nice

@Takingblue
Copy link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JiaFeiX
Copy link

JiaFeiX commented Aug 16, 2014

谢谢! 这个程序 会成为开源版的 EditGrid 吗?

@Ahian
Copy link

Ahian commented Nov 28, 2022

想问下图是用什么画的呀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