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danny0838
Last active August 15, 2022 00:59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danny0838/45b7f7fea1865afd5787cebddd2c1d60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danny0838/45b7f7fea1865afd5787cebddd2c1d60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林智堅與余正煌論文
本論文探討 2014 年新竹市長選舉三人競選中的槓桿角色,主要以「MSRC 精湛民意調查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進行的 6 次民調結果為探討依據,首先對民調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描述槓桿者的社會基礎、政治基礎及個人特質。其次,就「人口學變數」對槓桿者的支持度進行卡方(χ2)檢定,檢驗這些變數對槓桿者的支持是否具有顯著地差異。最後再運用「二元勝算對數迴歸分析」建立解釋模型,瞭解哪些「人口學變數」及「政治社會心理變數」,顯著地影響受訪者對槓桿者的支持,進而描繪出槓桿者的特質。
本論文以新竹市長林智堅競選總部以「MSRC 精湛民意調查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進行的 6 次民調結果,本論文先對民調結果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描述支持林智堅的選民分配。其次,就人口學變數與林智堅的支持度進行卡方(χ2)檢定,考驗這些變數的內部族群對林智堅的支持是否具有顯著地差異。再運用「二元勝算對數迴歸分析」建立解釋模型,以瞭解是哪些人口學變數及政治社會心理變數,顯著地影響受訪者對林智堅的支持,從而描繪出林智堅勝選的政治社會基礎。在太陽花學運後,總的來看,林智堅是以良好的政黨基礎做為勝選的根基,再輔以相當關鍵的個人特質因素,使其得以獲得勝選,分析結果看來,新竹市長林智堅的勝選並非贏得僥倖。
本論文[-以-]{+探討 2014 年+}新竹市長[-林智堅-]{+選舉三人+}競選[-總部-]{+中的槓桿角色,主要+}以「MSRC 精湛民意調查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進行的 6 次民調結果{+為探討依據+},[-本論文-]{+首+}先對民調結果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描述[-支持林智堅-]{+槓桿者+}的[-選民分配-]{+社會基礎、政治基礎及個人特質+}。其次,就{+「+}人口學變數[-與林智堅-]{+」對槓桿者+}的支持度進行卡方(χ2)檢定,[-考-]{+檢+}驗這些變數[-的內部族群-]對[-林智堅-]{+槓桿者+}的支持是否具有顯著地差異。{+最後+}再運用「二元勝算對數迴歸分析」建立解釋模型,[-以-]瞭解[-是-]哪些{+「+}人口學變數{+」+}及{+「+}政治社會心理變數{+」+},顯著地影響受訪者對[-林智堅-]{+槓桿者+}的支持,[-從-]{+進+}而描繪出[-林智堅勝選的政治社會基礎。在太陽花學運後,總的來看,林智堅是以良好的政黨基礎做為勝選的根基,再輔以相當關鍵-]{+槓桿者+}的[-個人-]特質[-因素,使其得以獲得勝選,分析結果看來,新竹市長林智堅的勝選並非贏得僥倖-]。
本論文研究係以C 的社會基礎、政治基礎、個人特質及支持模型分析等面向來檢驗C 可以成為第三競爭者的因素。
本文研究係以林智堅之社會基礎、政治基礎、個人特質、政見吸引力及支持模型分析等五種面向來檢驗林智堅勝選之因素。
本{+論+}文研究係以[-林智堅之-]{+C 的+}社會基礎、政治基礎、個人特質[-、政見吸引力-]及支持模型分析等[-五種-]面向來檢驗[-林智堅勝選之-]{+C 可以成為第三競爭者的+}因素。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首先以社會基礎面向,就性別而言:「男性」支持率18.6%高於「女性」支持率的18.4%;而就年齡層面上而言,C 的支持者大多落在「20~29 歲」與「30~39歲」,其支持率分別為21.2%與29.3%,「70 歲以上」則只有5.0%;教育程度層面,「專科」與「大學」學歷較為支持,其支持度分別為21.3%及25.8%,而「小學以下」則只有6.3%;職業層面,則顯示「農林漁牧礦」、「軍公教」及「基層白領」,其支持度分別為28.6%、27.6%及26.3%,而「退休人員」支持度只有7.7%,從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支持C 之對象係為較年輕、高學歷、農林漁牧礦、軍公教及基層白領之階層。
其次在政治基礎層面:在「區位」層面,三個行政區的支持度分別為,「北區」的21.2%、「東區」的20.0%,最後則是「香山區」的9.7%,以「北區」最為支持C;族群方面則以「大陸各省市」的39.4%之支持率最高,其次是「本省閩南」的17.8%,而「本省客家」只有17.4%;政黨偏好層面:「台聯」以高達59.3%之支持率高居第一位,其次為「泛綠陣營」亦有28.4%的高支持率;另外在藍綠陣營與支持C 的交叉分析層面,以「泛綠陣營」的28.3%高於「泛藍陣營」的14.9%,可見新竹市在政黨取向上,以「台聯黨」或「泛綠陣營」較支持C。
接下來在個人特質方面:在個人形象上,「非常欣賞」與「欣賞」分別為9.1%及31.5%,而「不欣賞」與「非常不欣賞」的分別佔26%及13.1%;而欣賞C 多以「有骨氣、有魄力、敢改革」佔42.3%為最高,其次為「操守好/清廉/沒有負面新聞」佔34.6%;而對C 過去的表現,其中在「縣(市)長政績佳」佔64.7%為最高,其次為「過去職務&現職表現好(問政佳、選民服務好)」的29.5%;另在其他政治及社會因素面向上,以「受他人影響(親朋好友或家人推薦)」高達66.7%,其次是「國民黨太爛/不喜歡國民黨的人事物」則有 33.3%;在整體欣賞程度上以「非常欣賞」與「欣賞」則有高達40.6%,而「不欣賞」與「非常不欣賞」則有39.1%。
再來在「為新竹市帶來改變」的面向上:有30.7%的選民認為A 可以為新竹市帶來改變,其次為C 的22.5%,最後則是B 的19.0%,顯示在新竹市有超過20%的人,認為C 可以為新竹市帶來改變。
最後,在表3-14 的支持模型分析:本論文透過「二元勝算對數模型」(binary logit model)分析,以驗證變數對C 可以成為第三競爭者因素的解釋力時,我們在模型一中,僅納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區位」及「族群」等五個「人口統計學變數」,結果顯示,「年齡」、「教育程度」、「區位」皆達到顯著水準。年紀愈輕者愈支持C,其中在「30-39 歲」的年齡級距達顯著水準,「70 歲以上」支持C 的選民相對較少。在教育程度的部分,相較「大學以上」學歷者,其中「初中、國中」及「高中、高職」的學歷達顯著水準,驗證學歷越低越不支持C 的假設;此外在區位層面,相較「香山區」,其中「北區」與「東區」達到顯著水準,顯示「北區」與「東區」較支持C。
接下來在模型二,本論文除了原先的「人口統計學變數」之外,另外加入了「政治社會心理變數」,除了政黨認同的「藍綠陣營」選項外,另外還有兩項對於候選人個人特質的評價,「欣賞C」及「新竹帶來改變」。結果顯示出,原先的人口統計學變數在「教育程度」變成不顯著。進一步說明,模型二中,在「藍綠陣營」的變數上,「泛綠」認同者與對照類別「不偏任何政黨者」的odds ratio 為2.247(β=0.089,expβ= 2.247,p=0.011*),達顯著效果,證實原先的假設,民眾會傾向支持與自身有相同政黨立場的候選人。
對於候選人個人特質的評價,分為「欣賞C」及「為新竹帶來改變」,來加以分析:在「欣賞C」的部分,欣賞C 者,是對照組「不欣賞C 者」的odds ratio 為10.338(β=2.336,expβ= 10.338,p=0.000***),此符合我們原先假設,欣賞C的人會將票投給他。
在「為新竹帶來改變」部分,A、B 及C 分析結果比較,C 在此項目之中特別顯著,是對照類別「無法選出單一人選」的odds ratio 為24.941(β=0.397,expβ=24.941,p=0.000***),而A 是對照類別「無法選出單一人選」的odds ratio為1.131(β=0.123,expβ=1.131,p=0.774),B 僅為對照類別的odds ratio 為0.373(β=-0.986,expβ=0.373,p=0.133)。顯示出,C 因為「能為新竹帶來改變」而獲選民的欣賞與支持,因此成為第三競爭(槓桿)者。
最後本論文從表3-19 分析發現,當2014 年新竹市長選舉從三人競爭(A、B 與C),轉變成兩人競爭(A、B),A 從原本283 位選民支持,成長到獲得389 位選民支持;而B 則也從原本345 位選民支持,成長到獲得444 位選民支持,也就是說,原本支持C 的199 位選民,甚至是未表態的選民,有百分之53%轉向支持A,比率超過轉向支持B 的百分之49%,是C 成為槓桿者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2014 年「九合一大選」,適逢「白衫軍」與「太陽花學運」的浪潮,改變臺灣整體的政治氛圍,社會上瀰漫一股要求「改革」的聲音,「改變」成為選戰的主軸,2014 年新竹市長選舉,就是在期待「換黨、換人執政」的政治氛圍之下進行,鬆動了新竹市藍大綠小的政治基本盤,使得C 以無黨籍身分參選,也可在民意調查中獲得18%的支持者認同。
另外在「二元勝算對數模型」(binary logit model)模型二中加入政治社會心理因素,C 的個人特質相當突出,在「為新竹帶來改變」部分,A、B 及C 分析結果比較,C 在此項目之中特別顯著,是對照類別「無法選出單一人選」的odds ratio為24.941(β=0.397,expβ=24.941,p=0.000***),故加入選民的「政治社會心理因素」之後,C 的槓桿者角色更加明顯。
不過,由於當時選戰相當激烈,政黨的全力奧援,並多次到新竹市替黨籍候選人A 輔選,提出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主張,激起「泛綠選民」的危機意識,加快「泛綠陣營」支持者歸隊的速度,加上代表「白色力量」的柯文哲,也多次到新竹市替A 站台,在選戰後期弱化了C 的角色,加上A 年輕、清新的個人形象與特質,使A 得以1,014 票的領先選戰,勝過對手B。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首先以社會基礎面向中的性別調查:男性支持率 41.1%大於女性 31.8%;而年齡層面上其支持者落在 20~29 歲與30~39 歲其支持率分別為41.3%與42%,而 70歲以上則只有 24.2%;教育程度顯示高中職與大學較為支持達 44.8%,而小學以下則為 30.7%;職業層面上則顯示自營商企業主與基層藍領其支持度分別有 43.4%與 44.9%,而退休人員支持率僅達 26.9%;由此看出支持林智堅之對象男性多於女性,並偏向較為年輕之階層,而支持者之教育程度為為高中職與大學者較為支持,職業層面上則以為自營商與藍領階層為主。
次者以政治基礎方面:在區位上以東區較為支持,族群方面則以本省閔南人39.4%之支持率高於本省客家人 33.8%;政黨偏好面:民進黨以高達71.7%之支持率且泛綠陣營亦有 67.9%之高支持率,可見在本次選舉中,新竹市選民在政黨取向上,以民進黨或泛綠陣營較為優先。
再次者以個人特質方面:在個人形象上,支持林智堅多以年輕有活力(68%)與有骨氣、有魄力、敢改革(10.2%)及提案好、清廉、無負面新聞(8.8%);而過去的職務表現(42%)亦獲取民眾支持;另在政黨情結面向上,有高達 50%之民眾認為應換黨(人)做做看,次高則是以支持民進黨為第二選項;然在整體欣賞程度上以非常欣賞與欣賞則有高達 46.4%,而不欣賞與非常不欣賞則有 15.4%。在此個人特質上林智堅以年輕與黨派之特色相較其他兩位候選人更為有優勢之處。
在政見吸引力面向上:有 29.7%民眾支持「改善新竹市道路鋪設狀況政策」及 23.9%民眾支持「爸媽減壓,兒童城市」婦幼政策,可見新竹市民眾關注自身權利並與支持林智堅為 20 至 39 歲者相呼應,因為該年齡層大多為年輕選民,涉入社會程度較低者(未參與社團、無政黨認同者)或新手爸媽及上班族,因此可見林智堅在政見上深深擄獲中間年齡層選民。惟就政見吸引力而言,若從實際數據來看,林智堅所提出的四個政策中,受訪者沒聽過的比例頗高,以「路不平,我擺平」改善新竹市道路鋪設狀況政策為例而言,就高達 48.1%沒有聽過這項政策,另外,「爸媽減壓,兒童城市」婦幼政策更有高達77.9%沒有聽過這項政策,因此,當然這也顯示出林智堅所提出的政見,對選民的影響力有多大的問題,此也成為本文在解釋林智堅之政見吸引力是否為勝選因素之一的限制。如上所述,此也間接顯示出他的政見在對年輕族群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同時也間接反映出新竹市的年輕選民,在此次選舉中,為較熱衷於參與政治的族群。
最後,在其支持模型分析上(詳見表 3-17):本論文透過「二元勝算對數模型」分析,以考驗這些變數對林智堅勝選因素的解釋力時,我們在模型一中,僅納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區位及族群等五個「人口統計學變數」,結果顯示,性別、年齡及族群皆達到顯著水準。男性支持林智堅者高於女性,女性對於政治相對於保守,因此對於具改革特質的林智堅而言,男性較於支持女性;年紀愈輕者愈支持林智堅,其中20-29 歲、30-39 歲及 40-49 歲有三個年齡級距達顯著水準,其餘年齡級距雖然沒有達顯著水準,但也呈現比 70 歲以上者更支持林智堅的的趨勢。在族群的部分,本省閩南及本省客家族群較為支持林智堅。
在模型二中,本論文加入了政治社會心理變數,結果顯示出,原先的「人口統計學變數」在性別、年齡及族群部分變成全部不顯著,而在政治社會心理變數部分,反而皆呈現顯著的關聯。模型二中,不難看出林智堅在政黨認同取向及候選人取向上,無疑是勝選因素之一,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候選人取向上,林智堅的個人特質中,其「為新竹帶來改變」的特質,本論文認為應是造成本次勝選最大因素。進一步說明,泛綠認同者與對照類別不偏任何政黨者的 odds ratio為 4.141(β=1.421,expβ= 4.141,p=0.000***),達顯著效果,即新竹市民因為對民進黨的認同而將票投給林智堅,是勝選的基礎之一;在「能為新竹帶來改變」一欄中,林智堅與對照類別無法選出單一人選者的 odds ratio 為 10.788(β=2.378,expβ=10.788,p=0.000***),而許明財與對照類別者的 odds ratio 僅為 0.277(β=-1.285,expβ=0.277,p=0.001**),即顯示出,林智堅因為「能為新竹帶來改變」而獲新竹市民們的「高度」支持,換言之,新竹市民在投下神聖的一票時,有極大的因素是在考慮三人究竟「能為新竹帶來改變」。
在發生太陽花學運之後,臺灣的整個大環境政治氛圍產生了極大的改變,學子青年們掀起了一股積極參與政治的熱潮,同時有一股極大「改朝換代」的政治氛圍彌漫在臺灣政治環境中。而在 2014 年的九合一選舉中,就是「改朝換代」的第一戰,許多青年學子甚至投入選戰「候選人」的行列中。而新竹市長林智堅正在 2014 年的九合一選舉中所誕生的新竹市長。在本次的新竹市長選舉中,以本研究所提出「二元勝算對數模型」(binary logit model)分析中,在加入政治社會心理變數後(藍綠陣營、欣賞林智堅及能為新竹帶來改變等變數)後,藍綠陣營取向及候選人取向在上述的數據結果中,無疑各是勝選因素之良好基礎,但是,在藍綠陣營認同部分,以新竹市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而言,若要在新竹市獲得勝選,藍綠陣營認同僅為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故林智堅在輔以個人特質中的「能為新竹帶來改變」此特質後,才以1,014 票的小幅領先,險勝對手許明財,故本論文認為林智堅的勝選最為關鍵的因素係其「能為新竹帶來改變」的特質所致,即選民因為當時的政治氛圍,而對於林智堅相較於其他二位候選人更具有「改革」的形象而將票投給他,而成為林智堅勝選的致勝關鍵因素。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首先以社會基礎面向[-中的-]{+,就+}性別[-調查-]{+而言+}:{+「+}男性{+」+}支持率[- 41-]{+18+}.[-1-]{+6+}%[-大-]{+高+}於{+「+}女性[- 31-]{+」支持率的18+}.[-8-]{+4+}%;而{+就+}年齡層面上[-其-]{+而言,C 的+}支持者{+大多+}落在[- -]{+「+}20~29 歲{+」+}與{+「+}30~39[- -]歲{+」,+}其支持率分別為[-41-]{+21+}.[-3-]{+2+}%與[-42-]{+29.3+}%,[-而 -]{+「+}70{+ +}歲以上{+」+}則只有[- 24-]{+5+}.[-2-]{+0+}%;教育程度[-顯示高中職-]{+層面,「專科」+}與{+「+}大學{+」學歷+}較為支持[-達 44-]{+,其支持度分別為21.3%及25+}.8[-%-]{+%+},而{+「+}小學以下{+」+}則[-為 30-]{+只有6+}.[-7%-]{+3%+};職業層面[-上-]{+,+}則顯示[-自營商企業主與-]{+「農林漁牧礦」、「軍公教」及「+}基層[-藍-]{+白+}領{+」,+}其支持度分別[-有 43-]{+為28+}.[-4-]{+6+}%[-與 44-]{+、27+}.[-9-]{+6+}%{+及26.3%+},而{+「+}退休人員{+」+}支持[-率僅達 26-]{+度只有7+}.[-9-]{+7+}%[-;由此看出-]{+,從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支持[-林智堅-]{+C +}之對象[-男性多於女性,並偏向較-]{+係+}為{+較+}年輕[-之階層,而支持者之教育程度為為-]{+、+}高[-中職與大-]學[-者較為支持,職業-]{+歷、農林漁牧礦、軍公教及基+}層[-面上則以為自營商與藍-]{+白+}領{+之+}階層[-為主-]。
{+其+}次[-者以-]{+在+}政治基礎[-方-]{+層+}面:在{+「+}區位[-上以東-]{+」層面,三個行政+}區[-較為-]{+的+}支持{+度分別為+},[-族群方面則以本省閔南人39-]{+「北區」的21.2%、「東區」的20.0%,最後則是「香山區」的9.7%,以「北區」最為支持C;族群方面則以「大陸各省市」的39+}.4%之支持率{+最+}高[-於-]{+,其次是「本省閩南」的17.8%,而「+}本省客家[-人 33-]{+」只有17+}.[-8%-]{+4%+};政黨偏好{+層+}面:[-民進黨-]{+「台聯」+}以高達[-71-]{+59+}.[-7-]{+3+}%之支持率[-且-]{+高居第一位,其次為「+}泛綠陣營{+」+}亦有[- 67-]{+28+}.[-9-]{+4+}%[-之-]{+的+}高支持率{+;另外在藍綠陣營與支持C 的交叉分析層面,以「泛綠陣營」的28.3%高於「泛藍陣營」的14.9%+},可見[-在本次選舉中,-]新竹市[-選民-]在政黨取向上,以[-民進-]{+「台聯+}黨{+」+}或{+「+}泛綠陣營{+」+}較[-為優先-]{+支持C+}。
[-再次者以-]{+接下來在+}個人特質方面:在個人形象上,[-支持林智堅-]{+「非常欣賞」與「欣賞」分別為9.1%及31.5%,而「不欣賞」與「非常不欣賞」的分別佔26%及13.1%;而欣賞C +}多以[-年輕有活力(68%)與-]{+「+}有骨氣、有魄力、敢改革[-(10-]{+」佔42+}.[-2-]{+3+}%[-)及提案-]{+為最高,其次為「操守+}好[-、-]{+/+}清廉[-、無-]{+/沒有+}負面新聞[-(8-]{+」佔34+}.[-8%)-]{+6%+};而{+對C +}過去的{+表現,其中在「縣(市)長政績佳」佔64.7%為最高,其次為「過去+}職務{+&現職+}表現[-(42%)亦獲取-]{+好(問政佳、選+}民[-眾支持-]{+服務好)」的29.5%+};另在{+其他+}政[-黨情結-]{+治及社會因素+}面向上,[-有-]{+以「受他人影響(親朋好友或家人推薦)」+}高達[- 50-]{+66.7+}%[-之民眾認為應換黨(人)做做看-],{+其+}次[-高則-]是[-以支持-]{+「國+}民[-進-]黨[-為第二選項-]{+太爛/不喜歡國民黨的人事物」則有 33.3%+};[-然-]在整體欣賞程度上以{+「+}非常欣賞{+」+}與{+「+}欣賞{+」+}則有高達[- 46-]{+40+}.[-4-]{+6+}%,而{+「+}不欣賞{+」+}與{+「+}非常不欣賞{+」+}則有[- 15-]{+39+}.[-4-]{+1+}%。
{+再來+}在[-此個人特質上林智堅以年輕與黨派之特色相較其他兩位候選人更-]{+「+}為[-有優勢之處。-]
[-在政見吸引力-]{+新竹市帶來改變」的+}面向上:有[- 29-]{+30+}.7[-%-]{+%的選+}民[-眾支持「改善-]{+認為A 可以為+}新竹市[-道路鋪設狀況政策」及-]{+帶來改變,其次為C+} [-23-]{+的22+}.[-9%民眾支持「爸媽減壓-]{+5%+},[-兒童城市」婦幼政策-]{+最後則是B 的19.0%+},[-可見-]{+顯示在+}新竹市[-民眾關注自身權利並與支持林智堅為 -]{+有超過+}20{+%的人,認為C+} [-至 39 歲者相呼應,因為該年齡層大多為年輕選民,涉入社會程度較低者(未參與社團、無政黨認同者)或新手爸媽及上班族,因此-]可[-見林智堅在政見上深深擄獲中間年齡層選民。惟就政見吸引力而言,若從實際數據來看,林智堅所提出的四個政策中,受訪者沒聽過的比例頗高,-]以[-「路不平,我擺平」改善新竹市道路鋪設狀況政策為例而言,就高達 48.1%沒有聽過這項政策,另外,「爸媽減壓,兒童城市」婦幼政策更有高達77.9%沒有聽過這項政策,因此,當然這也顯示出林智堅所提出的政見,對選民的影響力有多大的問題,此也成為本文在解釋林智堅之政見吸引力是否-]為[-勝選因素之一的限制。如上所述,此也間接顯示出他的政見在對年輕族群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同時也間接反映出-]新竹市[-的年輕選民,在此次選舉中,為較熱衷於參與政治的族群-]{+帶來改變+}。
最後,在[-其-]{+表3-14 的+}支持模型分析[-上(詳見表 3-17)-]:本論文透過「二元勝算對數模型」{+(binary logit model)+}分析,以[-考-]驗[-這些-]{+證+}變數對[-林智堅勝選-]{+C 可以成為第三競爭者+}因素的解釋力時,我們在模型一中,僅納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區位{+」+}及{+「+}族群{+」+}等五個「人口統計學變數」,結果顯示,[-性別、-]{+「+}年齡[-及族群-]{+」、「教育程度」、「區位」+}皆達到顯著水準。[-男性支持林智堅者高於女性,女性對於政治相對於保守,因此對於具改革特質的林智堅而言,男性較於支持女性;-]年紀愈輕者愈支持[-林智堅-]{+C+},其中[-20-29 歲、-]{+在「+}30-39 歲[-及 40-49 歲有三個年齡級距達顯著水準,其餘-]{+」的+}年齡級距[-雖然沒有-]達顯著水準,[-但也呈現比 -]{+「+}70 歲以上[-者更-]{+」+}支持[-林智堅的-]{+C +}的[-趨勢-]{+選民相對較少+}。在[-族群-]{+教育程度+}的部分,[-本省閩南及本省客家族群-]{+相較「大學以上」學歷者,其中「初中、國中」及「高中、高職」的學歷達顯著水準,驗證學歷越低越不支持C 的假設;此外在區位層面,相較「香山區」,其中「北區」與「東區」達到顯著水準,顯示「北區」與「東區」+}較[-為-]支持[-林智堅-]{+C+}。
{+接下來+}在模型二[-中-],本論文{+除了原先的「人口統計學變數」之外,另外+}加入了{+「+}政治社會心理變數{+」,除了政黨認同的「藍綠陣營」選項外+},{+另外還有兩項對於候選人個人特質的評價,「欣賞C」及「新竹帶來改變」。+}結果顯示出,原先的[-「-]人口統計學變數[-」-]在[-性別、年齡及族群部分-]{+「教育程度」+}變成[-全部-]不顯著{+。進一步說明,模型二中+},[-而-]在[-政治社會心理-]{+「藍綠陣營」的+}變數[-部分-]{+上+},[-反而皆呈現-]{+「泛綠」認同者與對照類別「不偏任何政黨者」的odds ratio 為2.247(β=0.089,expβ= 2.247,p=0.011*),達+}顯著{+效果,證實原先+}的[-關聯。模型二中-]{+假設+},[-不難看出林智堅在-]{+民眾會傾向支持與自身有相同+}政黨[-認同取向及-]{+立場的+}候選人[-取向上,無疑是勝選因素之一,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
{+對於+}候選人[-取向上,林智堅的-]個人特質[-中-]{+的評價+},[-其-]{+分為「欣賞C」及+}「為新竹帶來改變」[-的特質-],[-本論文認為應是造成本次勝選最大因素。進一步說明-]{+來加以分析:在「欣賞C」的部分+},[-泛綠認同-]{+欣賞C +}者[-與-]{+,是+}對照[-類別-]{+組「+}不[-偏任何政黨-]{+欣賞C +}者{+」+}的[- -]odds ratio[-為-] [-4-]{+為10+}.[-141-]{+338+}(β=[-1-]{+2+}.[-421-]{+336+},expβ= [-4-]{+10+}.[-141-]{+338+},p=0.000***),[-達顯著效果-]{+此符合我們原先假設+},[-即新竹市民因為對民進黨-]{+欣賞C+}的[-認同而-]{+人會+}將票投給[-林智堅,是勝選的基礎之一;-]{+他。+}
在「[-能-]為新竹帶來改變」[-一欄-]{+部分,A、B 及C 分析結果比較,C 在此項目之+}中{+特別顯著+},[-林智堅與-]{+是+}對照類別{+「+}無法選出單一人選[-者-]{+」+}的[- -]odds ratio 為[- 10-]{+24+}.[-788-]{+941+}(β=[-2-]{+0+}.[-378-]{+397+},expβ=[-10-]{+24+}.[-788-]{+941+},p=0.000***),而[-許明財與-]{+A 是+}對照類別[-者-]{+「無法選出單一人選」+}的[- -]odds ratio{+為1.131(β=0.123,expβ=1.131,p=0.774),B+} 僅為{+對照類別的odds ratio+} {+為+}0.[-277-]{+373+}(β=[--1-]{+-0+}.[-285-]{+986+},expβ=0.[-277-]{+373+},p=0.[-001**-]{+133+})[-,即-]{+。+}顯示出,[-林智堅因為「能為-]{+C 因為「能為新竹帶來改變」而獲選民的欣賞與支持,因此成為第三競爭(槓桿)者。+}
{+最後本論文從表3-19 分析發現,當2014 年+}新竹[-帶來改-]{+市長選舉從三人競爭(A、B 與C),轉+}變[-」-]{+成兩人競爭(A、B),A 從原本283 位選民支持,成長到獲得389 位選民支持;+}而{+B 則也從原本345 位選民支持,成長到+}獲[-新竹市-]{+得444 位選+}民[-們的「高度」-]支持,[-換言之-]{+也就是說+},[-新竹市-]{+原本支持C 的199 位選+}民[-在投下神聖-]{+,甚至是未表態+}的[-一票時-]{+選民+},有[-極大-]{+百分之53%轉向支持A,比率超過轉向支持B 的百分之49%,是C 成為槓桿者+}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慮三人究竟-]{+,2014 年+}「[-能為新竹帶來改變-]{+九合一大選+}」[-。-]
[-在發生-]{+,適逢「白衫軍」與「+}太陽花學運[-之後-]{+」的浪潮+},{+改變+}臺灣[-的-]整[-個大環境-]{+體的+}政治氛圍[-產生了極大的改變-],[-學子青年們掀起了-]{+社會上瀰漫+}一股[-積極參與政治-]{+要求「改革」+}的[-熱潮-]{+聲音+},[-同時有一股極大-]「改[-朝換代-]{+變+}」{+成為選戰+}的[-政治氛圍彌漫在臺灣政治環境中。而在 -]{+主軸,+}2014 年[-的九合一-]{+新竹市長+}選舉[-中-],就是{+在期待+}「[-改朝-]換[-代」的第一戰,許多青年學子甚至投入選戰「候選-]{+黨、換+}人{+執政+}」的{+政治氛圍之下進+}行[-列中。而-]{+,鬆動了+}新竹市[-長林智堅正在 2014 年-]{+藍大綠小+}的[-九合一-]{+政治基本盤,使得C 以無黨籍身分參+}選[-舉-]{+,也可在民意調查+}中[-所誕生-]{+獲得18%+}的[-新竹市長-]{+支持者認同+}。
{+另外+}在[-本次的新竹市長選舉中,以本研究所提出-]「二元勝算對數模型」(binary logit model)[-分析-]{+模型二+}中[-,在-]加入政治社會心理{+因素,C 的個人特質相當突出,在「為新竹帶來改+}變[-數後(藍綠陣營-]{+」部分,A+}、[-欣賞林智堅-]{+B +}及[-能-]{+C 分析結果比較,C 在此項目之中特別顯著,是對照類別「無法選出單一人選」的odds ratio+}為{+24.941(β=0.397,expβ=24.941,p=0.000***),故加入選民的「政治社會心理因素」之後,C 的槓桿者角色更加明顯。+}
{+不過,由於當時選戰相當激烈,政黨的全力奧援,並多次到+}新竹[-帶來改變等變數)後,藍綠陣營取向及-]{+市替黨籍+}候選人[-取向在上述-]{+A 輔選,提出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數據結果中-]{+主張+},[-無疑各是勝-]{+激起「泛綠+}選[-因素之良好基礎,但是-]{+民」的危機意識+},[-在藍-]{+加快「泛+}綠陣營[-認同部分-]{+」支持者歸隊的速度+},[-以新竹市藍大於綠-]{+加上代表「白色力量」+}的[-選民結構而言-]{+柯文哲+},[-若要在-]{+也多次到+}新竹市[-獲得勝選,藍綠陣營認同僅為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替A 站台+},[-故林智堅-]在[-輔以個人特質中-]{+選戰後期弱化了C +}的[-「能為-]{+角色,加上A 年輕、清+}新[-竹帶來改變」此-]{+的個人形象與+}特質[-後-],[-才-]{+使A 得+}以1,014 票的[-小幅-]領先{+選戰+},[-險-]勝{+過+}對手[-許明財,故本論文認為林智堅的勝選最為關鍵的因素係其「能為新竹帶來改變」的特質所致,即選民因為當時的政治氛圍,而對於林智堅相較於其他二位候選人更具有「改革」的形象而將票投給他,而成為林智堅勝選的致勝關鍵因素-]{+B+}。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