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llj098
Last active December 14, 2015 11:49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llj098/5081923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llj098/5081923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rss version='2.0'>
<channel>
<generator>
clj-rss
</generator>
<link>
http://www.zhihu.com/read
</link>
<title>
知乎-热门回答
</title>
<description>
知乎-热门回答
</description>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04952/answer/16280251
</link>
<author>
猪小宝
</author>
<title>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的区别是什么?
</title>
<description>
这个问题算得上是老生常谈了。土木工程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如果与建筑学相比的话,更确切的比较应该是结构工程和建筑学。&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amp;gt;很多回答都强调了建筑学侧重于“艺术”、“外形”和“美观”,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误解。&amp;lt;/b&amp;gt;很多人以为建筑师就像艺术家一样飘逸洒脱,结果去学了建筑学,一下就傻眼了。&amp;lt;br&amp;gt;想一下你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明白建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mp;lt;br&amp;gt;去一家大型综合医院看一下:门诊和急诊为什么这样安排?既能共同利用化验、拿药,又不互相干扰。急性传染病人的就医路线在哪里?是如何跟非传染病区隔离的?护士站设置在什么位置?既能节省空间,服务范围又能覆盖尽量多的病床。&amp;lt;br&amp;gt;去火车站看一下:检票后的区域和不需买票就能进入的区域是如何隔离的?上车旅客和下车旅客的流线怎么安排?那么多旅客上厕所、喝开水的需求怎么满足?厕所怎么设置的既合理又方便?&amp;lt;br&amp;gt;去小区看一下:怎么让每栋楼都能享受到通风和日照?不同高度的住宅如何安排,才能既有日照,又不会侵犯隐私?小区的地下车库出入口怎么安排,方便每栋楼的用户出入停车?小区的幼儿园设置在哪里?既不会太吵,也不会不见阳光?&amp;lt;br&amp;gt;看一下你自己的房子或者宿舍:为什么窗台是这么高?既不会太矮导致不安全,也不会太高导致不方便往外看。为什么楼梯的尺寸是这样的,不会太陡也不会太缓,爬起来不吃力,刚刚好。&amp;lt;br&amp;gt;看一下你的教学楼:为什么楼梯要比住宅楼的宽?为什么宽度刚刚好能满足下课时的人流?男女厕所怎么设置合理?怎么保证下课的时候女生不至于集中排队上厕所?&amp;lt;br&amp;gt;去大商场看一下:楼梯和电梯是怎么设置的?电梯旁为什么要有防火卷帘?失火了怎么保证大家能快速的找到楼梯下楼疏散?&amp;lt;br&amp;gt;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美观固然重要,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而土木工程,确切的说是&amp;lt;b&amp;gt;结构工程&amp;lt;/b&amp;gt;,研究任务则是&amp;lt;b&amp;gt;保证建筑的结实和安全&amp;lt;/b&amp;gt;,再直白点,就是在地震、风、温度、恐怖袭击等外部因素作用下不倒塌不破坏。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责任也很重大。一定程度上,这也是门艺术,需要人类最高端的创造力。金字塔、长城、索菲亚大教堂、埃菲尔铁塔、帝国大厦、金门大桥、布鲁克林大桥等等人类文明的标志,同样也是结构工程的伟大成就。&amp;lt;br&amp;gt;地震了,怎么保证房子不倒塌?地基土很差,怎么样处理地基从而保证房子可以不像比萨斜塔那样?台风来了,怎么保证房子是安全的,不至于像美国飓风那样把房子都吹倒?要做一个电影院或者大礼堂,怎么样做到几十米的空间里没有一根柱子?要做一个鸟巢那样的体育场,怎么样让观众席头顶上的顶棚可以悬挑这么远?&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不多说了,用几幅我手边的图来说明问题吧。&amp;lt;br&amp;gt;第一个例子是我做的一个高层住宅:&amp;lt;br&amp;gt;这是建筑师眼中的住宅一部分:&amp;lt;br&amp;gt;&amp;lt;img src=quot;http://p4.zhimg.com/c1/66/c1662de9144aafd4a84029a4338c2aab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700quot; data-rawheight=quot;618quot; class=quot;origin_imagequot; width=quot;700quot; onclick=apos;ZH.showOriginImg(this, quot;http://p4.zhimg.com/c1/66/c1662de9144aafd4a84029a4338c2aab_r.jpgquot;)apos;&amp;gt;这张建筑平面图表示了空间用途分类(客厅、卧室、阳台、卫生间、厨房)、门窗尺寸、栏杆、地面排水坡度、结构剪力墙(涂黑墙体)、填充墙体(不涂黑墙体)、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预定位置、雨水管和地漏的位置。&amp;lt;br&amp;gt;这是结构工程师眼中的相应部分的框架梁和连梁:&amp;lt;br&amp;gt;&amp;lt;img src=quot;http://p1.zhimg.com/48/54/4854eb0bc9a40d07b16e926afb5ddcdc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700quot; data-rawheight=quot;618quot; class=quot;origin_imagequot; width=quot;700quot; onclick=apos;ZH.showOriginImg(this, quot;http://p1.zhimg.com/48/54/4854eb0bc9a40d07b16e926afb5ddcdc_r.jpgquot;)apos;&amp;gt;这张结构梁平面图表示了该区域所有框架梁、连梁和次梁的位置、类型、编号、截面尺寸,每根梁纵筋和箍筋的根数、级别、直径、间距。这些都是通过相应计算得来的。&amp;lt;br&amp;gt;这是结构工程师眼中的相应部分的剪力墙:&amp;lt;br&amp;gt;&amp;lt;img src=quot;http://p2.zhimg.com/9f/0a/9f0a0552c12a6878c14333cb5d440621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700quot; data-rawheight=quot;618quot; class=quot;origin_imagequot; width=quot;700quot; onclick=apos;ZH.showOriginImg(this, quot;http://p2.zhimg.com/9f/0a/9f0a0552c12a6878c14333cb5d440621_r.jpgquot;)apos;&amp;gt;这张墙体平面图表示了剪力墙的位置和尺寸,边缘构件(暗柱)的位置、尺寸、类型、编号。每个边缘构件还有相对应的放大详图,表示它内含钢筋的根数、直径、级别、间距。&amp;lt;br&amp;gt;第二个例子是我做的一个学校体育馆:&amp;lt;br&amp;gt;这是建筑师眼中的体育馆:&amp;lt;br&amp;gt;&amp;lt;img src=quot;http://p4.zhimg.com/33/45/334582e35484df8ed26ee11b80d39312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700quot; data-rawheight=quot;525quot; class=quot;origin_imagequot; width=quot;700quot; onclick=apos;ZH.showOriginImg(this, quot;http://p4.zhimg.com/33/45/334582e35484df8ed26ee11b80d39312_r.jpgquot;)apos;&amp;gt;这张建筑师制作的效果图主要用途是和甲方交流,让投资方了解将来他们的房子建成后是什么样子的。此外,也要拿效果图和政府规划部门沟通,确定符合规划要求(比如不能在古建筑特色街区内或者附近修建很突兀的后现代主义奇形怪状的建筑)。&amp;lt;br&amp;gt;这是结构工程师眼中的体育馆:&amp;lt;br&amp;gt;&amp;lt;img src=quot;http://p4.zhimg.com/78/a9/78a97045a28c57c9674424c7271a5759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700quot; data-rawheight=quot;677quot; class=quot;origin_imagequot; width=quot;700quot; onclick=apos;ZH.showOriginImg(this, quot;http://p4.zhimg.com/78/a9/78a97045a28c57c9674424c7271a5759_r.jpgquot;)apos;&amp;gt;&amp;lt;br&amp;gt;这是我用 Revit Structure 做的BIM数字化结构模型,包括了所有的结构设计信息,所有构件(桩、承台、基础底板、地下室墙、柱、梁、板、楼梯、屋顶钢网架)的位置和尺寸。目的是提供给建筑师和其他工程师(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等)一个数字化的模型,让他们了解结构设计的情况,确定结构梁的布置不会导致楼梯的部分位置太矮导致用户碰头、布置的设备管道是不是跟结构梁冲突、空调风管是不是需要穿过结构墙体、设备机房内结构梁下的净高是不是足够放下庞大的专业设备等等。注意模型里的桩基础属于隐蔽工程,深埋在地下,其它外行都不会关心,但这其实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否则,房子就变比萨斜塔了。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19386/answer/16284672
</link>
<author>
田浩
</author>
<title>
如何帮助家人戒毒?
</title>
<description>
我在云南的时候,曾走访过一些吸毒者的家庭,当然,不全是海洛因成瘾者的家庭,我一直认为海洛因成瘾后无法彻底戒除。但有很多人私信跟我争论,甚至还有说自己的说法基于十几年的研究,我不想跟这样的人争论,我相信理论上海洛因是可以戒除的,但实际操作中我没见过,我的职业习惯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你的职业习惯是相信自己的研究结果,我们道不同。还有人说自己和自己的团队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毒品(包括海洛因)合法化是可行的,对于持这种观点的人,我的建议是也不用专门搞个团队去研究,费那个事干嘛,自己回家拿你儿子的初中历史课本翻翻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字就行了。&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至于怎么帮家人戒毒,其实我要是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推翻了我之前“海洛因一旦成瘾无法戒除”的观点,可毕竟理论上都说可以戒除,各大戒毒所为了赚钱也言之凿凿的给人灌输能够戒除的观点。再说,虽然吸毒,可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所有的生命都是需要向上的力量去支撑的。所以,我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我说说我在云南的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吧。&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家人或者朋友吸毒,我最不能同意的就是“爱之深,责之切”“恨铁不成钢”之类的应对方式。这种方式害死过很多吸毒者,我亲接触过的不少于五次。都是染上毒瘾,去戒毒所,回来后家人跟盯贼似的盯着,一天骂一次,甚至还有傻瓜父母动粗的,最后人给逼的没办法,上吊了。最惨的是06年芒市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孩子,抽了段时间的大麻,他爸爸就天天跟着他,一会见不到就打,最后生生把一个小伙子逼的跳楼了,死的很决绝,头向下跳的。对于这种情况,家人给的解释几乎全是:恨铁不成钢。你就没仔细想想,这样一句话就能为你开脱了?说句题外话,中国父母很多时候就是被这句话惯坏的,无论怎么虐待孩子,最后只要这句话一出口,就会得到大家的谅解。&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任何吸毒的人,都有很严重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是社会的渣滓、家庭的累赘,这个时候,如果你不能给予他最温和的爱,就花点钱,送个好点的戒毒所。不要去免费的,那TM不是人呆的地方,活人也给折腾死。&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从戒毒所出来,如果生理上对毒品没有太大的依赖了,立即搬家,远离原来的环境原来的人。这种情况最怕勾引,百发百中。搬家后不要和原来的圈子再有任何瓜葛,果断切掉一切联系,不要给自己留后路。&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搬家后,不要再在吸毒者面前提毒品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做父母的,孩子戒毒出来,不要天天问“还吸吗?”“上午你跑哪去了,半天都见不到你”“你TM要再敢碰,就别回家了。”“你爸打你是为你好。”千万不要说这些愚蠢的话,真的想吸毒的人,你是看不住的,相信我。还是那句话,给予他自由,给予他一个正常人的待遇,帮他隐瞒吸毒的历史,给予他最温和的爱。如果孩子出事,做父母的恐怕一句“恨铁不成钢”不能为你开脱掉一切责任吧?&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转移注意力,我说的不是什么培养爱好之类的,在一定时间内,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他除毒品之外一切想要的东西。不给他时间去怀念吸毒的时光。&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但需要注意的是,我说的这些并不是意味着吸了毒就不管不顾了。只是关心讲究方法,甚至说监督讲究方法,你要让他感觉到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委托一些重要的事情给他做,告诉他,这个家缺了他不行,帮他重新建立被毒品摧毁的自信。&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这篇文章对做父母的稍有苛责,皆因见过不少青年男女死于父母错误的态度。希望天下父母能够正确对待你那误入歧途的孩子,相信他是上天赐给你的天使。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00050/answer/16222462
</link>
<author>
李搏扬
</author>
<title>
据说现在黑客能轻而易举获得别人邮箱的内容,是这样吗?应该如何保障自己邮箱信息的安全?
</title>
<description>
&amp;lt;ul&amp;gt;&amp;lt;li&amp;gt;使用国外的邮箱。使用https登录。&amp;lt;br&amp;gt;&amp;lt;/li&amp;gt;&amp;lt;li&amp;gt;设置长而复杂的密码。建议11位以上混合大小写数字及符号。比如InEd8&amp;amp;amp;34mNd这样。不要在密码中重复用户名或者生日。别问我怎么记住。自己想办法。&amp;lt;br&amp;gt;&amp;lt;/li&amp;gt;&amp;lt;li&amp;gt;给网站划分等级。不重要的网站使用简单密码,被破解也毫无损失。重要网站使用复杂密码。极重要的网站如银行,使用非常复杂的密码。不要嫌麻烦。嫌麻烦就没办法保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amp;lt;/li&amp;gt;&amp;lt;li&amp;gt;密码找回的方式也要够保险。假如点击邮箱A的“密码找回”之后,密码会发送到邮箱B,但邮箱B的密码非常简单已经被破解,那么黑客就可以顺势破解邮箱A。邮箱A的密码就算再复杂也没用。&amp;lt;/li&amp;gt;&amp;lt;li&amp;gt;保证计算机没中病毒或者木马。木马可以捕获你的键盘输入,这样再复杂的密码也没用&amp;lt;br&amp;gt;&amp;lt;/li&amp;gt;&amp;lt;li&amp;gt;除非确定安全,不要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邮件里的链接。不要轻易打开邮件附件。钓鱼的人会使用各种耸动的标题引诱你打开附件或点击链接。比如某某艳照门,某某秘闻等等。&amp;lt;/li&amp;gt;&amp;lt;/ul&amp;gt;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16870/answer/16280843
</link>
<author>
伊首衡
</author>
<title>
金融领域该如何创业?
</title>
<description>
谢邀。不废话。拍脑门想出来的有以下选择:&amp;lt;br&amp;gt;&amp;lt;br&amp;gt;1.对冲基金 -- 先拿自己的钱开户玩一下。建立自己的战略/算法/投资理论 + 过硬的风险控制 + 善于沟通能忽悠客户 + 忍耐坚持。 如果玩了5, 6年,经历了熊市牛市,收益率,风险,运作,以及你的心理可以用理性控制,我想自然会有人给你钱的。切记:发展客户网,建立人脉,让客户了解你的产品是最重要的,即使你的投资方案不是最好的。&amp;lt;br&amp;gt;&amp;lt;br&amp;gt;2.搞网站 -- 把一些前沿的知识可视化,平民化。不要以为金融圈里的人都是人尖,broker胡说八道,把一只股票当蛇油卖的大有人在。不要以为基金经理就是天才,大盘好的时候,每个基金经理都会觉得自己智商超高,盛气凌人,其实他们能赚钱不是靠skill而是luck。反过来说,不要以为老百姓就都是智商负值的一群弱智。只要你能把一些前沿的知识做成大众可以理解的工具放在网上,那么百姓藏龙卧虎,我不觉得会比专业基金经理差。你需要会过硬的数学编程,花不了多少钱,天天吃泡面租云计算和服务器吧,骚年。。。&amp;lt;br&amp;gt;&amp;lt;br&amp;gt;3. 搞教育 -- 你可以办个炒股班。讲讲技术分析,或者基本面分析,或者其他派系。这个是我瞎说的。。。勿喷。。。&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创业很艰苦,尤其是精神上的。不是说有一个富二代有钱就能玩的转的。你要做好“客户永远是你爹”的心理准备,忍辱负重,坚持自己的理念,为你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其实我觉得去看看国内的老字号做生意的准则,比如说同仁堂等的服务宗旨,把它记在心里,好好对客户,我想会有好结果的。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18128/answer/16281314
</link>
<author>
陈甫鸼
</author>
<title>
欧美电影制作是否有「镜头中不表现儿童被杀害」的惯例?
</title>
<description>
如果只说美国电影,那么影片中存在杀死孩子的情节的绝非《悲惨世界》一家。战争片和恐怖/惊悚片中都有。恐怖/惊悚片比如《闪灵》(The Shining);战争片则有《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以及我最喜欢的美国片之一,《爱国者》(The Patrio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据我所知,美国的MPAA对杀死孩童的场景并没有专门的明确定义的禁忌条款。虽然我上面列出的影片基本都是R级,但不是因为存在杀死孩童的场景。而且有时候MPAA也会给出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评级。比如去年大热的 《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被评为PG-13,这还引起了美国家长们的批评,比如这篇:&amp;lt;a href=quot;http://childrenshospitalblog.org/ratings-reality-who-rates-our-media-and-what-that-means-for-children/quot; class=quot; wrap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Ratings Reality: Who rates our media and what that means for children&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但美国电影界确实会在一般动作片中尽力避免出现杀死孩童的场景。这也能够理解,因为MPAA的评级系统是基于家长评分的。MPAA的评级系统有一个基本原则:他们不是为了定义这部片子是好是坏,而是要能够通过评级来正确反映多数家长对影片内容的反应。杀死孩子的场景太容易引起家长们的反感,除非确实是情节绝对需要,否则没有哪个电影人会愚蠢到自讨没趣。&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引文参考来自:&amp;lt;a href=quot;http://www.mpaa.org/faqquot; class=quot;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http://&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visiblequot;&amp;gt;www.mpaa.org/faq&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amp;lt;/span&amp;gt;&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amp;lt;br&amp;gt;&amp;lt;blockquote&amp;gt;&amp;lt;strong&amp;gt;Who decides the ratings?&amp;lt;/strong&amp;gt;&amp;lt;br&amp;gt;&amp;lt;u&amp;gt;Parents decide the ratings. An independent board of parents rates each film&amp;lt;/u&amp;gt;. Their job is not to determine if a movie is quot;goodquot; or quot;bad,quot; but to rate each film as they believe a majority of their fellow parents would rate the film — taking into account sexuality, violence, language and other factors. &amp;lt;/blockquote&amp;gt;&amp;lt;br&amp;gt;从实际的观影经验来说,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战争片中对孩童死亡的描绘不存在「虐杀」或「屠杀」的表现,那么评级系统会相对宽容些。当然电影人也为此做了很多让步。比如《爱国者》和《悲惨世界》,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是同一种情况:虽然有孩童被射杀的场景,但并没有刻意描绘血腥恐怖的一面,画面处理干净简单,着重渲染悲剧色彩。《兵临城下》则是将孩子被绞死的场景做了个远景,同样没有刻意表现。&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恐怖片则不同,因为这类影片经常无法避免「虐杀」的场景。关于恐怖片中是否应该存在杀死孩童场景的讨论一直都没停止过。我看到很多美国家长的抱怨,说MPAA根本没有正视这些东西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但反面意见也有,比如我收藏过的《卫报》的这篇评论:&amp;lt;a href=quot;http://www.guardian.co.uk/film/2008/nov/29/children-horror-filmsquot; class=quot; wrap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The bad seeds: Why itapos;s fine to kill children in horror film&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这篇评论的观点相对宽松,即如果恐怖片能成功地把孩子描述成一个邪恶Boss,那么他们基本上还是可以去领便当的。&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有意查询的朋友可以利用网站:&amp;lt;a href=quot;http://www.filmratings.com/quot; class=quot;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http://&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visiblequot;&amp;gt;www.filmratings.com/&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amp;lt;/span&amp;gt;&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21378/answer/15369086
</link>
<author>
大果
</author>
<title>
为什么中国戏曲都喜欢一个字拖很长的音?
</title>
<description>
中国传统戏曲里的转音在我听来不同演员演唱同一唱段时转音都大同小异,如此看来叫做「模板预置转音」可能贴切,具体还要请戏曲达人&amp;lt;a class=quot;member_mentionquot; data-editable=quot;truequot; data-title=quot;@曹梦迪quot; href=quot;http://zhihu.com/people/cao-meng-diquot; data-tip=quot;p$b$cao-meng-diquot;&amp;gt;@曹梦迪&amp;lt;/a&amp;gt; 等指教。这里搭车说下现代流行音乐中的转音。大致分为三类:设计转音、炫技转音、个人化转音/倚音。&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amp;gt;炫技转音&amp;lt;/b&amp;gt;&amp;lt;br&amp;gt;写下这条回答后几个月,拜&amp;lt;a class=quot;member_mentionquot; data-editable=quot;truequot; data-title=quot;@梁欢quot; href=quot;http://zhihu.com/people/lianghuanquot; data-tip=quot;p$b$lianghuanquot;&amp;gt;@梁欢&amp;lt;/a&amp;gt; 所赐对欧美流行音乐多少有了些皮毛了解,知道 Mariah Carey 被称为「Queen of Melisma」等等,才明白在国外流行乐语境中「melisma」具体指的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炫技转音。&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大家最熟悉的转音就是这种,想必不用我多废话。&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amp;gt;设计转音&amp;lt;/b&amp;gt;&amp;lt;br&amp;gt;有了设计转音,一首歌才有「设计感」,thatapos;s why I name it. 设计过的、一个音节对应的音符数一般在 2~5 左右的转音,演唱时几无难度,较之炫技,更多功用体现在 songwriting 方面,例如去除歌曲的「楞」感、避免几遍完全一致的重复造成的无聊等等。&amp;lt;br&amp;gt;&amp;lt;ul&amp;gt;&amp;lt;li&amp;gt;消除「楞」感&amp;lt;br&amp;gt;&amp;lt;/li&amp;gt;&amp;lt;/ul&amp;gt;一首歌听上去「生硬」、「楞」,多半是因为 songwriter 歌词的音节与旋律的音符一一对应,一个萝卜一个坑,听上去非常业余。加一些转音/倚音进行音节之间的柔化、连接,可以有效缓解自尊心疼痛。&amp;lt;br&amp;gt;&amp;lt;br&amp;gt;相信大家对 Radiohead 的 &amp;lt;i&amp;gt;Fake Plastic Trees&amp;lt;/i&amp;gt; 非常熟悉,整首歌基本都是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符,惟「in a fake &amp;lt;b&amp;gt;pla~~~stic&amp;lt;/b&amp;gt; earth」这里有一个简单却不大好唱的纯四度转音,整首歌的凄美范儿基本都是每句这个位置上的设计转音带出来的。没有这个设计,这首歌必然大打折扣。不信来听这位南洋阿曼达的倾情示范:&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quot; onclick=quot;ZH.playVideo(this, apos;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3NTg1ODg4/v.swfapos;)quot;&amp;gt; &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innerquot;&amp;gt; &amp;lt;img class=quot;video-subnailquot; src=quot;http://g3.ykimg.com/0100641F464EACDE22E04304DE434E184405A5-7883-C4D3-DF95-73DD4EFB7493quot;&amp;gt;&amp;lt;div class=quot;video-play-iconquot;&amp;gt;&amp;lt;/div&amp;gt; &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bodyquot;&amp;gt; &amp;lt;strong class=quot;video-titlequot;&amp;gt;fake plastic tree&amp;lt;/strong&amp;gt; &amp;lt;p class=quot;video-infoquot;&amp;gt;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3NTg1ODg4.html&amp;lt;/p&amp;gt;&amp;lt;/div&amp;gt;&amp;lt;/div&amp;gt;&amp;lt;/div&amp;gt;(&amp;lt;i&amp;gt;Fake Plastic Trees&amp;lt;/i&amp;gt; - Radiohead cover by anonymous)&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很多时候歌曲的主歌(verse)、副歌(chorus)都要演唱不止一遍,如果每次都唱得一模一样,就不要指望听众能有耐心听完。为了避免无聊重复的问题,欧美音乐人多使用设计转音,我国音乐人多数依赖「就内样儿吧 who tama cares」,少数有心人也在研究个人化转音/倚音、加字减字、段落重组[1]。很显然,字数(音节)不变时增加音符、音符不变时减少字数(音节),都可以造成设计转音。&amp;lt;br&amp;gt;&amp;lt;ul&amp;gt;&amp;lt;li&amp;gt;避免重复&amp;lt;/li&amp;gt;&amp;lt;/ul&amp;gt;Politik——1st verse 由节奏、旋律都相同的四句组成,前两句毫无变化,第三句末尾(1:01)加入一点变化,「soul」一个音节对应 3 个音符;2st verse 又是在第三句末尾「soul」处做了设计转音处理(2:19),这次与第一次的大不相同,对应  6 个音符,堪称教科书式的设计转音。&amp;lt;br&amp;gt;&amp;lt;br&amp;gt;Chorus 部分,「Open up your &amp;lt;b&amp;gt;eyes&amp;lt;/b&amp;gt;」最后一个音节对应 7 个音符,简直美绝,Muse、Blur、Oasis 一众英伦 rivals 没人能与之媲美的。只有 Radiohead 一些诡异且蛮不讲理的设计略胜一筹[2]。&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quot; onclick=quot;ZH.playVideo(this, apos;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YwMDI5NzI=/v.swfapos;)quot;&amp;gt; &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innerquot;&amp;gt; &amp;lt;img class=quot;video-subnailquot; src=quot;http://g3.ykimg.com/0100641F464BB57C8E8C4F00AA4C138E684C1A-8787-BF95-A88D-9E7A3EAC7CB3quot;&amp;gt;&amp;lt;div class=quot;video-play-iconquot;&amp;gt;&amp;lt;/div&amp;gt; &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bodyquot;&amp;gt; &amp;lt;strong class=quot;video-titlequot;&amp;gt;Coldplay - Politik&amp;lt;/strong&amp;gt; &amp;lt;p class=quot;video-infoquot;&amp;gt;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wMDI5NzI=.html&amp;lt;/p&amp;gt;&amp;lt;/div&amp;gt;&amp;lt;/div&amp;gt;&amp;lt;/div&amp;gt;(&amp;lt;i&amp;gt;Politik&amp;lt;/i&amp;gt; - 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 by Coldplay, 2002)&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i&amp;gt;私奔是&amp;lt;/i&amp;gt;中文歌曲里为数不多的设计转音之典范,其作者郑钧,也是一个宁肯搞出大坨违和感也要不懈探索新表现形式的真正的艺术家。这首歌之前每段 chorus 末尾「去做最幸福的&amp;lt;b&amp;gt;人&amp;lt;/b&amp;gt;」尾音长吟已然足够出彩,4:33 处更在之前基础上多加一层变化,长吟六拍后不休止而是延至下一小节,作为之后全歌最高音的一个铺垫、提示。&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quot; onclick=quot;ZH.playVideo(this, apos;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k1NTQ4NDc2/v.swfapos;)quot;&amp;gt; &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innerquot;&amp;gt; &amp;lt;img class=quot;video-subnailquot; src=quot;http://g4.ykimg.com/0100641F4650D0C78B59F5020D57B31168DC96-2378-7746-0B66-FC9C61DE6AE6quot;&amp;gt;&amp;lt;div class=quot;video-play-iconquot;&amp;gt;&amp;lt;/div&amp;gt; &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bodyquot;&amp;gt; &amp;lt;strong class=quot;video-titlequot;&amp;gt;郑钧《私奔》&amp;lt;/strong&amp;gt; &amp;lt;p class=quot;video-infoquot;&amp;gt;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1NTQ4NDc2.html&amp;lt;/p&amp;gt;&amp;lt;/div&amp;gt;&amp;lt;/div&amp;gt;&amp;lt;/div&amp;gt;(&amp;lt;i&amp;gt;私奔&amp;lt;/i&amp;gt; - 《长安长安》郑钧,2007)&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amp;gt;个人化转音/倚音&amp;lt;/b&amp;gt;&amp;lt;br&amp;gt;许巍的多数词曲,看上去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式的,为什么听上去不楞,是因为他的个人化倚音习惯。举个简单的例子,「幸福如此&amp;lt;b&amp;gt;遥远&amp;lt;/b&amp;gt;」(《我的秋天》)、「没有什么能够&amp;lt;b&amp;gt;阻挡&amp;lt;/b&amp;gt;」(《蓝莲花》)最后一个词,都按他的个人习惯唱成了「&amp;lt;u&amp;gt;61&amp;lt;/u&amp;gt;&amp;lt;u&amp;gt;56&amp;lt;/u&amp;gt;」(而非「1 6 」)。许巍对某一类型大陆男歌手个人化倚音处理习惯影响之深不可估量。部分因为他的处理与中文本身韵律贴合太好,部分因为探索起来费劲,许多歌手干脆直接照搬了他的个人化倚音——典型如汪峰、朴树、梁博。&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许巍也有用到 melisma,当然,在这里指的是「设计转音」,如果指「个人化倚音」的话,那每分每秒都是。1:08 处「那些无助的&amp;lt;b&amp;gt;夜&amp;lt;/b&amp;gt;」,是中文歌曲里耳熟能详的一个经典设计转音,它对应 4 个音符。&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quot; onclick=quot;ZH.playVideo(this, apos;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AwMjA=/v.swfapos;)quot;&amp;gt; &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innerquot;&amp;gt; &amp;lt;img class=quot;video-subnailquot; src=quot;http://g1.ykimg.com/0100641F464B3E549C5B26000C9C2E7FA5D31C-02F6-D30B-2B74-C9AA2B00B096quot;&amp;gt;&amp;lt;div class=quot;video-play-iconquot;&amp;gt;&amp;lt;/div&amp;gt; &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bodyquot;&amp;gt; &amp;lt;strong class=quot;video-titlequot;&amp;gt;许巍_我的秋天 MV&amp;lt;/strong&amp;gt; &amp;lt;p class=quot;video-infoquot;&amp;gt;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wMjA=.html&amp;lt;/p&amp;gt;&amp;lt;/div&amp;gt;&amp;lt;/div&amp;gt;&amp;lt;/div&amp;gt;(&amp;lt;i&amp;gt;我的秋天&amp;lt;/i&amp;gt; -《在别处》许巍,1997) &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amp;gt;超越上述&amp;lt;/b&amp;gt;&amp;lt;br&amp;gt;&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quot; onclick=quot;ZH.playVideo(this, apos;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k3NDY0MDY4/v.swfapos;)quot;&amp;gt; &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innerquot;&amp;gt; &amp;lt;img class=quot;video-subnailquot; src=quot;http://g3.ykimg.com/0100641F464CABDF22A0A3016601AD42ADF051-FF3B-6694-B76B-C2972F99A587quot;&amp;gt;&amp;lt;div class=quot;video-play-iconquot;&amp;gt;&amp;lt;/div&amp;gt; &amp;lt;div class=quot;video-box-bodyquot;&amp;gt; &amp;lt;strong class=quot;video-titlequot;&amp;gt;窦唯《窗外》&amp;lt;/strong&amp;gt; &amp;lt;p class=quot;video-infoquot;&amp;gt;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3NDY0MDY4.html&amp;lt;/p&amp;gt;&amp;lt;/div&amp;gt;&amp;lt;/div&amp;gt;&amp;lt;/div&amp;gt;(&amp;lt;i&amp;gt;窗外&amp;lt;/i&amp;gt; - 《艳阳天》窦唯,1995) &amp;lt;br&amp;gt;&amp;lt;br&amp;gt;窦唯,不是被活生生吹成大仙儿的。仅举一例,1:42 处的「归」字,大家随意感受一下那种轻灵飘逸逍遥自在。这是深厚功力扎实基本功作保障的艺术升华。&amp;lt;br&amp;gt;&amp;lt;br&amp;gt;* * *&amp;lt;br&amp;gt;&amp;lt;br&amp;gt;[1] 《我的歌声里》2nd verse 是「段落重组」的一个教科书式经典案例。&amp;lt;br&amp;gt;[2] 例如 &amp;lt;i&amp;gt;&amp;lt;a href=quot;http://www.xiami.com/song/2092780quot; class=quot; wrap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There There&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amp;lt;/i&amp;gt; 里长达 16 拍、延续 9 秒还带转调的「There there...」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16498/answer/16282029
</link>
<author>
Tristan
</author>
<title>
巴萨是否已经从宇宙队跌落回地球?
</title>
<description>
巴萨出征米兰之前的某日,我正在翻看网站的新闻,想象着接下来的这场比赛会是怎样的情景,想着想着突然间一种强烈的预感袭来,我找到一位专门用来骚扰打岔的老朋友,告诉对方“这赛季巴萨搞不定欧冠”,她的第一反应自然是“为什么”,我简单地回了一句“主帅病休不祥,这队不稳”。我有时候会做一些非理性的推断,尤其和朋友之间,认真却欠缺逻辑,就好比我曾经有过一个预测新人表现的方法:“如果你很难想象他穿上那件球衣踢球是什么样,这人基本就不会在那支球队好过”,至今为止此类推断都八九不离十,极少数离谱的人里面有托雷斯,我当时的推断是他在切尔西会混得不错,咳。&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并不是吹嘘自己直觉有多准,实际上我可没料到最后在圣西罗巴萨会是一场完败,我只是感觉这支宇宙队带不来安全感,不可能拿欧冠罢了——我之前的想法是大约在八强或者四强会跌一跟头。看看,一支球队刚刚经历换帅,新帅没半年就开始休病假,然后来了个年纪不小履历寒酸的助教顶班——鲁拉上任之处我简单查了查他的资料,最大的印象就是带低级别球队被解雇,这支球队如果能拿到欧冠,那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天方夜谭呢?当时还想了想这球队在比拉诺瓦的率领下捧杯鲁拉在一边笑开颜的情景——又一次的非理性推断,对不起,这幅画面的构成在脑海中显得很不自然,我甚至责怪了自己:不行不行,这样的结果对其他球队也太不尊重了。也许有人会说“喏,去年迪马特奥不就是……”,去年切尔西身上那种类似“姑姑我等了你16年”的怨念在巴萨身上是没有的,刚好相反的,巴萨今年显得很松弛,没有那么多欲念。&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时间再往前推,上半赛季这支球队在西甲发了疯似地捞分进球,有位同事在办公室问我:“这队到底是更强了还是更弱了?”我的回答是“弱了”,这其实也是一次没有足够论证过程的结论,我看的比赛场次并不多,直观的感受是:上个赛季末端教练和球员都已经精疲力竭,这根弦绷得太紧,比拉诺瓦能让他们把心态调整得相对放松,面对一些实力较弱的对手容易触发这样的表现,但是就我看过的比赛而言,这支球队的控制力大不如前,面对弱队也不像过去那般剥茧抽丝,他们踢得更加放任自我,瓜迪奥拉时代那种细密严谨似乎一去不返——虽然上赛季就有那样的迹象,尤其是对阵拉科的那场5-4,很容易让人想起上赛季末本世纪初的巴萨。&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为了表示我对这支球队仍然有关注和认知,我写了上面三段,接下来的内容将不再是“非理性的推断”。身在虎扑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之前找到了瓜迪奥拉传记的作者Guillem Balague做了访谈,他在访谈里浮光掠影地列数了瓜迪奥拉离开的原因(链接在此:[url]&amp;lt;a href=quot;http://bbs.hupu.com/4912265.htmlquot; class=quot; wrap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虎扑有约]Guillem Balague访谈:真实的瓜迪奥拉,贝尼特斯的选择及英西足球对比&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url]),之后我特地买来那本书好好读了一遍,待到如今巴萨三线受阻,这些离开的理由看起来顿时成为了早已存在的溃败先兆,所以我愈发可以理解这支球队现在的处境。&amp;lt;br&amp;gt;&amp;lt;br&amp;gt;瓜迪奥拉很早就认识到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不可能在巴萨长期执教下去,这是球员时代他便明白的道理,他见证过昔日恩师克鲁伊夫作为功勋教练如何与俱乐部一拍两散,他也品尝过身为球队旗帜被无情扫地出门的滋味。他现在的状况和当时可能略有不同,如果说球员时代瓜迪奥拉的离开还有些“被动”,那么教练时代瓜迪奥拉的离开完全是“主动”的。瓜迪奥拉从赛季初就一直将续约之事搁浅,无论罗塞尔和苏比萨雷塔如何旁敲侧击都装聋作哑,直到最后做出那个决定——走。&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根据Balague比较可信的叙述,在瓜迪奥拉纠结的这个过程中,比拉诺瓦和阿比达尔的病情是直接打击最大的两件事,穆里尼奥和西班牙媒体是使他失去平静的存在,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剂慢性药加剧了他的痛苦,慢慢瓦解了他仅存的信念,那就是瓜迪奥拉知道自己将要/正在陷入一个不可避免的轮回:当你身为主帅,打造出一支常胜将军,到最后面临的难题会是“何处寻动力”。我们回首历史,发现这个大限差不多就是4、5年,一些王朝球队都会有不可避免的低潮期——萨基辉煌过后有三年联赛无冠,老爵爷也有四年无法染指英超冠军,克鲁伊夫两年无冠直接就下课了,瓜迪奥拉纵然与巴萨是天作之合,但是足球界的一些公理他是逃脱不了的。&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赢的时间太久必然是会松懈的,这也是弗格森曾经亲口告诉他的,老爵爷也说过面对这样的局面要泰然处之,毕竟人有些时候是要靠失败来敲打敲打重振士气的,而且干教练这行你看不穿这条就会很难熬。但是瓜迪奥拉办不到,这种办不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多优秀的教练——弗格森也好瓜迪奥拉也好,总会陷入自己的漩涡,想要在战术上取得突破却适得其反,过于执念难以跳出便会如此;第二种办不到也是弗格森和瓜迪奥拉都会有的,老爵爷都说了要泰然处之了,赢久了动力丧失这便是人性,你无法改变人性;第三种办不到是仅存在于瓜迪奥拉身上的,以他在巴萨取得的成绩,他可以决定绝大多数人员的去留,这是刺激球队表现回暖的一种手段——只要他觉得这样做对球队是有好处的,俱乐部就会支持他。也就是说瓜迪奥拉可以不走,但是要他对某些球员动刀,那会比自己离开更让他痛苦,他办不到。&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在瓜迪奥拉的执教过程中,他倾向于与球员建立起情感上的纽带(略有别于穆里尼奥式的激励方式),以此来获得互相的信任和认同(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球员对他有两极分化的情感)。像类似皮克和阿尔维斯这样从第一个赛季就跟随左右的球员自然是属于互相认同的那一种,简单来讲以他们两人为首的某些球员在上赛季的表现让瓜迪奥拉伤透了心,但是他做不了那个“决定”。同时他也意识到球队战术体系有所失衡(因为他一手打造了那个进攻端怪物),致电某位德高望重的老教练(应该就是弗格森)询问解决办法:“球队失衡应该是我走还是他走”,老教练的回答恰恰是瓜迪奥拉最无法接受的答案:“把他卖走。”&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末了瓜迪奥拉的告别讲话里有这样一句:“对我来说继续执教会是一场冒险,因为那样我们会互相伤害,我为你们考虑了许多,若真是那样,我永远都无法宽恕自己。”体会一下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值得一提的是赛季中段他曾经用暗示离开的方式激励球员,一度获得了成功,只是这股气不足以支撑他们在联赛和欧冠走到底。我相信最后他宣布走人的时候一些球员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必然有一种情绪叫做悔恨,可惜来不及了。我也相信瓜迪奥拉心中有那么一丝寄望:自己的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一些人。&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他逃不脱自然规律,走不出自己的局,但是比拉诺瓦就可以吗?一般情况下换帅可以达到一些功效,但是单就“换个新鲜感”的角度来讲,换比拉诺瓦是没这个效果的,战术上倒是有延续,但也是细节上打了折扣的延续。(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位的碎碎念:[url]&amp;lt;a href=quot;http://my.hupu.com/Alex_Saga/notequot; class=quot; wrap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Alex.Saga的碎碎念&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url])我在微博上也说,足球终究是人治的。凌驾于战术之上的,是对人心的掌控,如何控制好这一颗颗极具自尊的心,让他们认同你,爱戴你,为你而战,让他们为了荣耀以同一个节奏持久地战斗下去,这可是很难的,所以单单只是战术大师是不足以成为顶级教练的——看看公认的战术大师奎罗斯可知一二,你必须在管理上下足功夫,在心理上也有卓越的掌控力,瓜迪奥拉是有这样的能力的,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人格魅力和在球队的非凡地位……然后我接下来这句话可能有点冒犯:连他都搞不定的事,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比拉诺瓦可以做得更好,如果说比拉诺瓦差了他十几条街,那么鲁拉是在几十条街还是几百条街开外呢,更不要说瓜迪奥拉离开时这支球队的趋势已然不妙了。&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也就是在赛季最关键的时候,恶战连连,决定杯赛生死之际,比拉诺瓦的病情让这个上赛季便出现的趋势得到了一个加速度。鲁拉对球队的掌控力是极弱的,他的赛前言论很不合时宜,他的临场指挥是受蒂托遥控的——据说诺坎普的WIFI很不好,如果伯纳乌再临时搞个G F W(玩笑),那这种遥控指挥的效果可想而知,他无法让球员以正确的心态去比赛,真是糟糕透了……我知道他是临危受命,但这还是糟糕透了。&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伊涅斯塔和巴尔德斯是巴萨本场表现得很有斗志的二人,也是吃到红牌的二人。他们看起来是在对裁判发泄不满,可实际上他们是在为本队的无能而怒火中烧,无法向队友向教练开火,那就只能冲着裁判去了,哪怕是当时他们心里也应该很清楚裁判根本不是这场比赛胜负的关键,但是他们如果憋着这股火回到更衣室,很难说之后会发生什么。想想过去几年国家德比往往是哪队最后情绪失控讨要红牌,个中道理其实差不多——因为本队的无能向对手或者裁判撒气。&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对了,还有一个人我没提到,梅西。对于梅西的控制也是瓜迪奥拉留下的一道他不想解的难题——见上文。&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很多人说梅西是不是丧失前进的动力了,我并不认同,毕竟他还有个心心念念的世界杯,在那之前他绝对不会就此停下脚步。但是他可能是典型的巴塞罗那的缩影,当他不在那个情绪点上的时候,他就会沉沦下去,这就有点像“我不喜欢我的物理老师所以我上课不会好好听讲”。他和里杰卡尔德以及瓜迪奥拉之间建立起那种的纽带也许并完全不存在于他和蒂托之间,那到了鲁拉这里(我不是在指责鲁拉,这部分是我对梅西个性的一个小小的猜测)就完全没这回事了,梅西会有那种“我要为了谁而战”的情绪,现在看起来属于这个情绪的能量槽是空的。&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另外一点则是关于梅西之于全队的影响,梅西过去一个半赛季如此强势的表现不可避免会削弱其他队友的“责任感”,或者说是“存在感”,因为他的存在,任何新加盟的前锋都要靠边站(近乎前锋杀手),伊布这样的更是他明确要求不得挡道的,俱乐部为了让他舒服几乎做了可以做的一切——包括和平托续约,包括在引援时征询他的意见,瓜迪奥拉上赛季甚至还妥协让步,保证他&amp;lt;b&amp;gt;再也&amp;lt;/b&amp;gt;不坐替补席哪怕是为了让他得到休息(因为他不乐意)。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更何况中间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巴萨接下来这段路走得不舒坦,以这支球队和当地媒体一贯的尿性,梅西是不会被免责的,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当然是球队内部球员之间出现问题。&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好吧,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说不就输了三场比赛至于吗?真至于。&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球队也是如此,巴塞罗那历来都是一支很情绪化的球队,从一个巅峰到一个低谷瞬间垂直起降的高度非常惊人,顺境的时光里可以踢得华丽漂亮,逆境的时光里也会踢得放纵颓丧,这种负面状态还有别于其他一些球队,他们某些时候所能表现出的那种竞技精神的丧失简直就不像一支职业足球队,即便是队中灵魂奋勇作战也无法唤醒队友,过去我们都见到过他们如此这般的景象,更不要忘记俱乐部应对这种短暂挫折的手段也很激进,只要觉得必要,他们就会像给绝症病人试偏方一样试换教练,那是一种很癫狂的状态。&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比拉诺瓦接下来会与俱乐部商讨未来,我并不觉得他是“真命天子”(当然如果已瓜迪奥拉为标杆这样说太苛刻),更何况以他的身体状况恐怕也很难继续下去,所以我们可以看看,巴塞罗那下赛季到底会找谁来带这支看上去马上要开始进入颓丧状态的球队,很难想到有合适的人选。&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总之,巴萨可能正在进入一个轮回中不太好的那部分,瓜迪奥拉离开时留下了他自己都解不开的难题。&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怎么破?&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也许只好坦然接受了。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95869/answer/16263838
</link>
<author>
宋晓
</author>
<title>
DNA 链末端是什么结构使其保持螺旋化?
</title>
<description>
        您这问题模糊了些,你所谓的螺旋是指DNA两条互补链之间的螺旋,还是双链相互缠绕形成的螺线管的超螺旋呢?&amp;lt;br&amp;gt;        我就尽量都来答吧,其实简化了很多,很多:&amp;lt;br&amp;gt;        在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末端,也就是线状DNA末端,存在一种特殊结构,即所谓的 ‘端粒’。&amp;lt;br&amp;gt;端粒的DNA序列是一段简单碱基(一般是6-8个核苷酸)的多次重复(人的端粒总长度大于300kb),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的端粒的5‘-3’ 方向,都富含T和G两种核苷酸,(如人类是5‘-TTAGGG-3’)。端粒也是有碱基互补配对的,其反义链就是5’-CCCTAA-3‘。&amp;lt;br&amp;gt;        在端粒的最末端几十至数百个碱基,往往由于端粒酶活性不足、连接酶无法有效结合等问题,形成游离的单链。这里就不能正常互补配对了。&amp;lt;img src=quot;http://p2.zhimg.com/18/d2/18d2b907cd80cb2fa2071f5fbb54ba1a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312quot; data-rawheight=quot;525quot; class=quot;content_imagequot; width=quot;312quot;&amp;gt;&amp;lt;br&amp;gt;        好在端粒的几个特点可以保障末端结构的稳定性:&amp;lt;br&amp;gt;1, 通常DNA缠绕在组蛋白上,但端粒组蛋白含量偏低,而是另一类蛋白:端粒结合因子-I (telomeric repeat–binding factor-1 ,TRF1)在其双链区域,并使端粒发生环化。称为telomere loops 或T-loops。&amp;lt;br&amp;gt;2,TRF家族蛋白还有一个重要成员TRF2,可以结合在端粒终了的未配对区域,制造特殊的环,如图B所示,让单链与已形成的DNA双链重新形成特殊的三链互补配对环,这个小环也叫 displacement loop,或 D-loop。有了D-loop,端粒就彻底封闭了。&amp;lt;br&amp;gt;3,上图A、B中所示的仅是染色体上最后一个的T-loop(也就是含有D-loop的T-loop),其实T-loop有很多个,他们在TRF-1的作用下,形成弹簧一样的螺线圈,这也就是端粒的超螺旋了。这一就从更高级的结构上,保护了端粒末端。&amp;lt;br&amp;gt;4,不仅如此,端粒还有很多可以与’GGG‘序列亲和的蛋白,保护又一步加强了。&amp;lt;br&amp;gt;        当然了,端粒上单链DNA的保护机制与双链DNA的拓扑结构还有很多种。如下图(a)的4条互补链形成的螺旋。&amp;lt;br&amp;gt;&amp;lt;img src=quot;http://p3.zhimg.com/2a/6e/2a6e5dd7fbc1aa1be174675aaf1ab6e5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341quot; data-rawheight=quot;298quot; class=quot;content_imagequot; width=quot;341quot;&amp;gt;&amp;lt;br&amp;gt;以及下图所示四条互补链螺旋相应的拓扑结构:&amp;lt;br&amp;gt;&amp;lt;img src=quot;http://p2.zhimg.com/93/16/9316daf0cb4072971cb4c548cb4f1208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348quot; data-rawheight=quot;672quot; class=quot;content_imagequot; width=quot;348quot;&amp;gt;&amp;lt;br&amp;gt;        这种特殊结构的形成与端粒DNA富含’GGG‘序列有直接关系,此结构形成的一系列蛋白,保证了各种特殊DNA螺旋的形成,以及其螺旋结构的稳定。&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希望你满意这个答案。&amp;lt;br&amp;gt;所有的图都来自网络。文字为本人整理,学的不精,敬请指正。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15446/answer/16278899
</link>
<author>
叶青
</author>
<title>
要怎么管理一个淘宝店铺团队?
</title>
<description>
谢邀,我自己做过淘宝,但是自己没有淘宝店,说点自己知道的吧。&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团队管理,要看这个店的规模的销售额。&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我有一个朋友,一年就做4个月,销售额是200多万,除了发货打包,所有工作一个人全包。&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卖皮草的,一件2000-3000不等,一天卖出5-10件就不错了,偶尔大促的时候,找临时工就行了。&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美工设计,如果你是新开的店,在猪八戒等威客网站找同城的,把合作比较顺利,能力较强的作为长期的合作的美工兼职,有新品上线的时候,提前2个星期叫对方帮忙设计,促销图片更简单,提前做好策划,把要求提供给对方即可,一两张海报和横幅,做起来很快的。这样根本就不需要一个全职美工,全职的你一年还得付12个月的工资,至少2、3万吧。当然可能还有有商品拍摄的工作,也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搭建摄影棚,找第三方的摄影机构,非常多,关键是自己要对摄影的效果要求心里有数,到时候配合对方的摄影工作。&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至于数据分析,无非就是分析最近的搜索趋势,比如使用淘宝指数&amp;lt;a href=quot;http://index.taobao.comquot; class=quot;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http://&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visiblequot;&amp;gt;index.taobao.com&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amp;lt;/span&amp;gt;&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量子统计&amp;lt;a href=quot;http://lz.taobao.comquot; class=quot;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http://&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visiblequot;&amp;gt;lz.taobao.com&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amp;lt;/span&amp;gt;&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如果有钱的可以买数据魔方&amp;lt;a href=quot;http://data.taobao.comquot; class=quot;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http://&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visiblequot;&amp;gt;data.taobao.com&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amp;lt;/span&amp;gt;&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淘宝排行榜&amp;lt;a href=quot;http://top.taobao.comquot; class=quot;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http://&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visiblequot;&amp;gt;top.taobao.com&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amp;lt;/span&amp;gt;&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当然开店前期,如果你预算不高,还是自己亲自来做吧。&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数据分析,就是分析买家搜索习惯和搜索变化趋势,为淘宝站内的自然流量和直通车等付费流量做参考。还有就是分析自己店铺的销售情况,转化率,跳失率等,找出运营方面的问题。&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推广工作:我觉得这个跟数据分析是紧密相关的,最好推广人员要会数据分析。当然推广人员还要负责对外合作的联系。比如你是男装店,打算开发新顾客,但是花钱成本太高,可以找规模相当的做男鞋的淘宝店合作,进行相关的合作,互换顾客资源。&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至于运营,一般小店都是一个人负责的,大店的话,我觉得做运营的是比较操心的,需要制定年度计划,然后分解计划,比如季度目标,月度目标,各个部门为了满足相应的目标需要做那些准备工作,什么时候做,预算是多少?&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运营的做好详细的规划化,就是各个部门的协同作战了,为了统一的目标。&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其实最重要的还有客服组,这个学问就大了,关键是绩效体系吧。&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开淘宝店,如果你预算不高,最好还是稳扎稳打,不要一开始就大团队运作,不然会死的很惨。&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比如你客服弄个5,6个,前几个月,一天都没有几个“叮咚”,这群人就会无所事事,而且士气低落,你还得发工资。&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最初的数据分析,一天没几个流量,销售又不高,你分析个屁啊,找几个人都是废的。活下来再说,过大的人员开支,是很多淘宝店亏损的最大原因。&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当然库存问题也是要注意的,淘宝店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爆款策略是关键,不需要所有的商品都备太多货,卖不掉怎么办?发给员工做福利?当然这里面涉及到了供应链管理的问题,是电商做大之后必须考虑的,其实连vancl也吃过苦头,更何况淘宝的中小卖家呢?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15940/answer/16274855
</link>
<author>
左志坚
</author>
<title>
Kindle 的原装皮套值得购买吗?
</title>
<description>
我是从K3、K4、paperwhite都买了带灯皮套。&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一、为什么我认为应该带套&amp;lt;br&amp;gt;&amp;lt;br&amp;gt;1、屏幕不耐磨。eink屏可以用眼镜布擦,但硬物会磨出痕迹。我曾送人kindle touch,没带套,屏幕不久就磨出一个小刮痕,来源不明,但会非常影响阅读体验。等于你看的每本书每一页都有一个黑点。&amp;lt;br&amp;gt;&amp;lt;br&amp;gt;2、屏幕易碎。我有个女同事,kindle dx从膝盖处落下,屏幕就碎了。6寸的小kindle虽然更好些,但碎屏的案例也不少。&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二、为什么买原装套&amp;lt;br&amp;gt;&amp;lt;br&amp;gt;1、山寨套能起到简单的保护作用,尤其是一些软包,也很便宜,但是他们通常都不会太好看,kindle的原装皮套,至少在设计风格上和kindle是一体的;&amp;lt;br&amp;gt;&amp;lt;br&amp;gt;2、在装配上,必然是原装套与kindle密合度高得多,浑然一体。&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至于重量?kindle加了套才有书的手感,否则太轻。&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价格?对比一下ipad mini的套套,觉得kindle的套套贵吗?kindle很便宜,所以套套显得贵而已。问题是,kindle的商业模式和ipad mini不同。前者靠书的内容赚钱,后者是卖硬件的。套套的价格都正常。&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设计?不同意kindle的套套设计很烂的说法。kindle的阅读体验是模仿纸书的,套套也是这个路子,合在一起更有传统阅读的感觉。没见过比原装套更好的替代品,这点iPad的配件选择空间更大。&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但是,ipad的配件,设计好材质好的,价格也不便宜,甚至可能比苹果自家的要贵。我用过的iphone、iPad、mini的各种外壳应该有两位数了,有人送的、自己买的,但最终留在机器上的,都是满贵的货色。配件确实是一分钱一分货。&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材质上的东西,更是肉眼很难体会的。比如mini的smart cover,原装套200多,山寨货70块,但你泼点咖啡或茶上去,就知道差别了。前者用抹布一擦就没事了,后者会留污渍,湿处还会变形。&amp;lt;br&amp;gt;&amp;lt;br&amp;gt;kindle的皮套,没有苹果的精致,K4那版容易刮花,但防滑、握持感、美观度,都是非常好的。&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总体来说,要不要买原装套,跟你的阅读习惯关系更大。我坚持买原装套,无非是使用体验,更接近纸书,而且保护的效果不赖。&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三、带灯皮套问题&amp;lt;br&amp;gt;&amp;lt;br&amp;gt;paperwhite自带背光,皮套不用带灯,但是背光效果不好,一是不均匀,二是不可关闭。相比之下,K4加带灯皮套是我认为kindle最经典的组合。&amp;lt;br&amp;gt;&amp;lt;br&amp;gt;K3套子的灯是右上角拉出个软带,K4是顶部中间拨出小硬条,后者好看占地少,而且关闭更容易,合套时可以自动把灯压回。&amp;lt;br&amp;gt;&amp;lt;br&amp;gt;现在kindle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是与paperwhite同时发布的K4升级版(K5),这也是我认为的最具性价比之电子产品。如果是买这款,可以考虑带灯皮套。虽然总价可能会直追paperwhite,但键盘操作和无背光的eink,其体验不输paperwhite。我一直有再买K5的冲动。&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09836/answer/16259857
</link>
<author>
李搏扬
</author>
<title>
对学术机构里的工作而言,硕士和博士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title>
<description>
国内的情况不清楚。&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国外的情况:硕士是一个短期进修类的学位,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可以乱发的学位。硕士学位长则两年,短则7个月即可毕业。所以硕士会比学士学位高一点,但是也高不太多。尤其是二三流大学的硕士,价值不太大。唯一例外的是MBA,所谓工商管理硕士。但这个学位的价值往往也不在于你读了多少书。硕士学位对外国人来说,多半是为了改行,或者是本科学校不太好想提高一下,或者是工作不太好找就先读一读书,又或者是博士读不下去拿个硕士毕业。总之不是一个重要的commitment. &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博士学位往往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一个学位。对所有还保留一点自尊的学校来说,这个学位的目的都是培养独立的研究学者。因此培养的过程也是漫长而艰苦的。在美国的顶尖学府,一般来说是5年毕业,但6-7年毕业的大有人在,文科科系甚至更长。中途退出的人也很多。因此博士学位是含金量比较高的。博士学习的过程中,导师或学校一般会提供基本的生活费用。&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就业机会上,硕士比学士会好一点,但基本的职位和起薪不会相差特别大。而博士和其他学位不同。博士毕业就是独立的研究学者,因此主要面向研究类的工作,普通工作往往不招聘博士生。起薪和普通硕士/学士也会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冷门专业的博士要找工作或者换专业就很难了。&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因此读博士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应当三思而后行。读硕士就随便了。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04274/answer/16277742
</link>
<author>
姜弘宇
</author>
<title>
伴随专业摄影师一生的几个镜头是什么?
</title>
<description>
这个要看摄影师的发展和职业。&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一般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摄影师所需要的镜头是不同的。&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作为新手,一般人都比较喜好大变焦比的镜头,喜欢一镜走天下。这类镜头变焦范围广泛,使用起来很方便,尤其是户外旅行时拍照非常好用,可以减少背负重量。&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但是发烧后,也就是对摄影有所了解以后。有钱的人就会开始选择原厂牛变焦,因为解像力好、锐度高、色彩漂亮、光圈大、亮骚、金圈、红圈。。。。。。。。而经济条件稍差的会选择小三元,因为同样属于原厂高端,虽然质量缩水,但是价钱也便宜很多。没钱的,要么放弃摄影,要么转向了穷人三剑客的怀抱。没办法,这玩意虽然不亮骚也谈不上好,但至少强过一镜走天下许多。&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再往后开始从业了,就会选择性价比高的头(因为要控制成本和保证质量)。这些镜头大多是原厂中端定焦,各方各面都还不错,而且能保证比较低廉的价格,光圈也容易做大。&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做好做大了,有名气了,就开始玩原厂牛定焦。这玩意好,除了贵再没有其他毛病,有的人有收集癖好,就会把原厂大部分的牛定焦都买回来,过上十几二十年说不定还能升值呢。&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说,镜头的选择与他们的职业有相当密切的关系。&amp;lt;br&amp;gt;&amp;lt;br&amp;gt;首先说记者,专拍会议的新闻记者一般会选择常规的原厂牛变焦例如24-70、70-200、16-35。这几只头就足够用,位置好点就用24-70,位置太靠后就用70-200,拍大点的场面就用16-35,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足够大的光圈让他们在光线微弱的情况下工作。&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而经常深入虎穴的卧底记者,大多数都用非专业机,因为小而且安静,隐蔽性高。报社要是有钱的话,直接上徕卡,这玩意几乎纯手动操作,而且旁轴无反光板的设计对于偷拍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至于专拍市民新闻的记者,一般情况下用35定焦挂机,再配个24-70也就足够用了。&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比较特殊的是体育记者,他们才是记者里的高帅富。这些人极度喜爱超长焦和超广角,超长焦是足球记者的最爱,只有它才能拍到球场上球员们的特写。篮球记者们一般用16-35或24-70,因为场地小。&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接下来说建筑摄影师。他们的包里永远都有移轴镜头,这是他们吃饭的家伙,能够校正透视。另外超广角也是他们的必备镜头,变焦是肯定需要的,有的人为了照顾画质还会选择定焦。&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广告摄影师分为两大派,人像和静物。人像摄影师一般会选择24-70、70-200还有85定焦,焦段合适光圈大。尤其是85定焦,背景虚的一塌糊涂。静物摄影师必备微距镜头,70-200也是不错的选择。&amp;lt;br&amp;gt;不过广告摄影的高端人群从来都是只用定焦,而且基本不用日本相机。哈苏、徕卡才是他们的挚爱。&amp;lt;br&amp;gt;&amp;lt;br&amp;gt;纪实摄影师一般用超广角变焦和35定焦。&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观念摄影师的器材就不一定了,本来照片就没人能看懂,选镜头更是天马行空,完全不考虑任何条件。&amp;lt;br&amp;gt;&amp;lt;br&amp;gt;生态摄影师喜欢长焦,用来打鸟和拍摄狮子老虎。打鸟是因为距离无法靠近,拍狮子老虎是因为距离不敢接近。当然也有一些生态摄影师喜欢广角,这种人是天生的伪装高手,一个个都跟变色龙似的,伪装网、迷彩服、油彩和户外用品也是他们所必需的。&amp;lt;br&amp;gt;&amp;lt;br&amp;gt;风光摄影师大部分都用超广角,而且大部分是用定焦,这样可以保证最好的画质。当然,他们的镜头不是一般的日系,因为他们一般都用大幅相机,所以镜头品牌都是罗敦司德、蔡司、施耐德、徕卡等等,这些人对器材的要求远超其他的摄影师。&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当然当然,还有许多是不按牌理出牌的主。比如卡蒂埃布列松,这货一只50定用到死,还有米原康正,他一直都使用玩具相机拍照。而他们之所以没有被人骂成傻逼,就是因为他们头上都顶着两个大字——大师!&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所以说,专业摄影师一辈子不一定非要五支镜头。有可能是两只,也有可能是七八只。甚至有许多玩针孔摄影的大师不需要镜头!!!!!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17155/answer/16278648
</link>
<author>
maggie
</author>
<title>
北京美使馆发布的「细颗粒物」数据普遍高于环保部门发布的数据,有什么原因?
</title>
<description>
除去使用的监测仪器的差别,监测点的差别,还有一些监测方法上的差别:&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比如:&amp;lt;br&amp;gt;&amp;lt;b&amp;gt;1. 日报的统计时间不同&amp;lt;/b&amp;gt;&amp;lt;br&amp;gt;美使馆采用的是以12点为界,24小时浓度。&amp;lt;br&amp;gt;考虑到人们的习惯和自然日的感受同步,我国的新标准是和国际接轨,按自然日当日零点前24小时进行统计。&amp;lt;br&amp;gt;&amp;lt;br&amp;gt;&amp;lt;b&amp;gt;2. AQI计算差别&amp;lt;/b&amp;gt;&amp;lt;br&amp;gt;中国和美国采用不同的标准,美国的确高于中国&amp;lt;br&amp;gt;中国&amp;lt;br&amp;gt;&amp;lt;img src=quot;http://p2.zhimg.com/e6/ac/e6ac19197207b50791c4cea3b34d3e39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822quot; data-rawheight=quot;578quot; class=quot;origin_imagequot; width=quot;822quot; onclick=apos;ZH.showOriginImg(this, quot;http://p2.zhimg.com/e6/ac/e6ac19197207b50791c4cea3b34d3e39_r.jpgquot;)apos;&amp;gt;参见:环保部AQI及分项污染物标准:&amp;lt;br&amp;gt;《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amp;lt;br&amp;gt;&amp;lt;a href=quot;http://kjs.mep.gov.cn/hjbhbz/bzwb/dqhjbh/jcgfffbz/201203/W020120410332725219541.pdfquot; class=quot;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http://&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visiblequot;&amp;gt;kjs.mep.gov.cn/hjbhbz&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invisiblequot;&amp;gt;/bzwb/dqhjbh/jcgfffbz/201203/W020120410332725219541.pdf&amp;lt;/span&amp;gt;&amp;lt;span class=quot;ellipsisquot;&amp;gt;&amp;lt;/span&amp;gt;&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美国&amp;lt;br&amp;gt;&amp;lt;img src=quot;http://p3.zhimg.com/b4/76/b476f88acc5219139b5ca6a434910a6f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982quot; data-rawheight=quot;521quot; class=quot;origin_imagequot; width=quot;982quot; onclick=apos;ZH.showOriginImg(this, quot;http://p3.zhimg.com/b4/76/b476f88acc5219139b5ca6a434910a6f_r.jpgquot;)apos;&amp;gt;参见:《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三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所以,同样的浓度,在不同的标准下,得出的IAQI级别会有不同,中国的标准是轻度污染,按美国的标准就有可能是不健康了。&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质量浓度值转IAQI的计算方法,参见:&amp;lt;a href=quot;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729737/answer/15996036quot; class=quot;internalquot;&amp;gt;香港空气污染指数 61(污染偏高),深圳是 93 (良好),为什么香港只有 NO2 的值比较大,但空气污染指数却比深圳低那么多?&amp;lt;/a&amp;gt;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08462/answer/16279099
</link>
<author>
Lawrence Li
</author>
<title>
字节社的《唐诗三百首》(中古汉语朗诵版)制作有怎样的故事?
</title>
<description>
我們關心兩件事情:&amp;lt;br&amp;gt;&amp;lt;br&amp;gt;1. 什麼是中華文化?中國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文化?&amp;lt;br&amp;gt;2. 新媒體能給我們帶來什麼?&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唐詩三百首》中古漢語朗誦版是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字節社一直很注重本地化——不是「接地氣」的那種,而是說作爲一家做中文電子書的中國公司,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最初我們發現中文電子閱讀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例如字體問題:在如今全球最先進的移動操作系統 iOS 裡,沒有一款優質的中文字體。於是我們和香港的 Visionmark 公司合作,將他們設計的次世代字體「信黑體」置入了字節社客戶端。第一步總要有人走,我們不希望在討論中文字體問題時,永遠只能說「唉,要是中國的字體設計業有日本那麼發達就好了。」這是就軟件設計層面而言,接下來想說的是文本層面的本地化。&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唐詩無疑是中華文明瑰寶,我們也都知道詩是用來聽,不是用來看的。語言的韻律是詩歌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唐代的詩人們都已不在人世,當年也沒有錄音設備,唐詩該怎麼讀呢?我們都聽過這種說法:粵語保留了普通話裡消失了的許多古代漢語的特徵,因此唐詩要用粵語讀才最有味道,很多韻腳也必須用粵語才能押上。這樣想來,請廣東人來朗誦唐詩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選擇。&amp;lt;br&amp;gt;&amp;lt;br&amp;gt;粵語保留了古代漢語的某些特徵(例如入聲),此爲事實。但假若因此認定用粵語讀唐詩方爲正統,未免一葉障目。語言的演變非常複雜,沒有哪種現代方言會和一千多年前的漢語完全一樣。《唐詩三百首》中古漢語朗誦版的朗誦者嚴實先生在其「中古漢語語音教程」的序裡也說,大家覺得他的讀音像廣東話,是因爲如今的普通話乃以北方方言爲基礎,故人們比較熟悉北方話。如果當年將粵語定爲普通話,大家可能就會覺得他的朗誦更像北方方言了。&amp;lt;br&amp;gt;&amp;lt;br&amp;gt;如今人們經常感慨中華文明精華不再。但有些東西並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即可收復。北京的城牆拆了就沒了,但繁體字人人都可以用。新技術提供了可能性,復現唐代聲韻也不是難事了。我有幸結識嚴先生,剛好又在做電子書,將兩者結合是很自然的事。最近字節社完成了有聲書引擎的開發。關於有聲書使用場景,最常見的想像是面向盲人提供朗誦服務,或是應用於無法直接閱讀的場景(例如駕車或做飯)。但我們希望對新媒介的思考能深入到文本層面。沒有什麼比詩歌這種文本更需要有聲書了,甚至可以說詩歌從一開始就不應該以紙書形式印行。&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詩歌的音韻之美 + 有聲書的技術可能性 + 嚴實構擬中古漢語語音的絕學 = 《唐詩三百首》中古漢語朗誦版。&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歡迎購買: &amp;lt;a href=quot;http://tangcha.tc/books/906quot; class=quot; wrap external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 rel=quot;nofollowquot;&amp;gt;字节社 | 唐诗三百首(中古汉语朗诵版)&amp;lt;i class=quot;icon-externalquot;&amp;gt;&amp;lt;/i&amp;gt;&amp;lt;/a&amp;gt;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00376/answer/16222398
</link>
<author>
李搏扬
</author>
<title>
为什么三大球对球出界的定义各不相同?这体现了它们各自的什么特色?
</title>
<description>
好的规则要简单明了。这样适应快速的比赛。如果规则之间的原则不一致,容易对判罚和观众理解造成困难。&amp;lt;br&amp;gt;&amp;lt;br&amp;gt;篮球是只要持球人出界就算出界。因为用手控球比较容易,球员可以站在界外运球,同时保持球在界内。这就太不合理了。所以这种统统都算出界。&amp;lt;br&amp;gt;&amp;lt;br&amp;gt;足球是人出界不算出界,球出界才算出界。因为只能用脚不能用手,球不是那么好控制的。要做到篮球那样太难。当然不排除顶尖职业运动员可以做到。球出界就算出界,这和进球的定义保持一致,是很简单很直接的定义。&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排球运动中,球在空中出界不算,只有落地才算出界。这个和排球得分规则是一致的。而且球飞的比较高的时候,即使在空中出界也可以救回来。足球里高空球要想不落地救回来就太难了,没必要为了照顾少数职业运动员而破坏规则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14694/answer/16274340
</link>
<author>
肖逸
</author>
<title>
国内团购网站的交易佣金都不到 10%,为什么 Groupon 的营收/交易额比(Revenue/Gross Billing)却能做到 43.4% 之高?
</title>
<description>
简单了看下,随便写点意见,仅供参考,欢迎拍砖。&amp;lt;br&amp;gt;&amp;lt;br&amp;gt;1. 交易佣金与营收交易额比不同,groupon的佣金毛利恐怕并没那么高。&amp;lt;br&amp;gt;在上市之前,groupon一度持有2.9亿美元现金,但同时的短期负债就高达5.2亿美元,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合作商户的应付账款,利用延长账期,确保现金储备。&amp;lt;br&amp;gt;从12年四季度财报来看,短期负债(Current liabilities)中这部分账款还是比较庞大的:&amp;lt;br&amp;gt;&amp;lt;img src=quot;http://p1.zhimg.com/40/3b/403b5aad8df79f3ca94447277dc45ad9_m.jpgquot; data-rawwidth=quot;836quot; data-rawheight=quot;226quot; class=quot;origin_imagequot; width=quot;836quot; onclick=apos;ZH.showOriginImg(this, quot;http://p1.zhimg.com/40/3b/403b5aad8df79f3ca94447277dc45ad9_r.jpgquot;)apos;&amp;gt;&amp;lt;br&amp;gt;因而&amp;lt;b&amp;gt;营收交易额比实际并不能直观地反映其佣金状况&amp;lt;/b&amp;gt;。&amp;lt;br&amp;gt;&amp;lt;br&amp;gt;2. 可能存在部分买断模式合作,包括国内的大型团购网站在内都在使用这一办法开展团购业务。&amp;lt;br&amp;gt;简而言之,网站与商户谈判,一次性以较低折扣价买下一定份数的团购服务,在支付账款之后,不再向商户支付任何其他费用,网上售卖收入全部都计入营收。&amp;lt;br&amp;gt;栗子:原价50元的套餐,网站以10元成本价买下2000份,支付商户20000元账款,之后网站根据团购策略和利润需求按16元每份售卖,此时若2000分全部售罄,则32000元的收入全部成为营收。&amp;lt;br&amp;gt;这样操作与财报当中groupon对于gross billing部分的定义是&amp;lt;b&amp;gt;完全符合的&amp;lt;/b&amp;gt;。对于商户来说会有短期大量现金流收入,groupon则必须承担商户倒闭关门时的财务风险。&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总结:&amp;lt;br&amp;gt;在拉长账期和买断合作模式结合的方案下,营收达到交易额五成不足为奇(仔细算其实是43%,去年同期是40%,可见并无太大变化)。
</description>
</item>
<item>
<link>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09623/answer/16260746
</link>
<author>
冯东
</author>
<title>
如何较好地理解别人写的程序?
</title>
<description>
理解代码并不是一个「读」的过程。而是一个:&amp;lt;ol&amp;gt;&amp;lt;li&amp;gt;假设,&amp;lt;/li&amp;gt;&amp;lt;li&amp;gt;设计验证方法,&amp;lt;/li&amp;gt;&amp;lt;li&amp;gt;验证,如果验证失败重新假设。&amp;lt;/li&amp;gt;&amp;lt;/ol&amp;gt;的过程。&amp;lt;br&amp;gt;&amp;lt;br&amp;gt;提出假设需要对代码进行第一步的阅读。设计验证方法包括:&amp;lt;ol&amp;gt;&amp;lt;li&amp;gt;对代码进行一定的修改,并验证所期待的结果;&amp;lt;/li&amp;gt;&amp;lt;li&amp;gt;用 debugger 验证系统内部状态。&amp;lt;/li&amp;gt;&amp;lt;/ol&amp;gt;&amp;lt;br&amp;gt;所以理解代码最好是以加入新功能或者 fix bug 为目的,因为可以天然的选择上面第一步的目标,而不用设计一些「artificial」的目标。&amp;lt;br&amp;gt;&amp;lt;br&amp;gt;不要期待能理解一个产品的整个 code base。否则你就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价值,而是重复前人的工作了 —— 试想你也不会总是试图理解自己写完的已经封装良好的代码。
</description>
</item>
</channel>
</rss>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