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maylogger
Created June 15, 2018 15:55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maylogger/69c196b17ff4fa3cd68741f7164f959a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maylogger/69c196b17ff4fa3cd68741f7164f959a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1.
首先,非常誠摯的感謝大家對「嶼民在地」設計的支持和愛護。只是很遺憾,也對抱所期望的支持者感到抱歉,「嶼民在地」沒有拿到設計獎。
但無論如何對我來說,「嶼民在地」就是設計獎啦(工沙毀我自己生出來的阿)!不論是厚度、深度或是遠觀性。因為「嶼民在地」的設計手法和內容背後,有足夠的前置研究、使用者/執法人員習慣參考和不可或缺的紮實故事性。而在更深處,是對歷史脈絡的認識與了解,以及對於是非對錯和公平正義的省思。部分文案甚至留有伏筆跟彩蛋。綜合這些必要條件才得以創作出「嶼民在地」。她能夠傳達很多內涵、理念和識別。她是一個被賦予強大靈魂的作品,而不單純只是討論表象視覺跟排版的個人身分確認工具。
2.
恭喜設計獎—魯少綸和創意獎—蘇意茹兩位得獎者。
其實我自己很喜歡「形 | SHAPE」的文字排版,很成熟俐落。一開始我在瀏覽所有作品時,我是被他使用的人物大頭照跟內政部黑色暗標吸引到,所以點進去看。但官網已經將他換成政府範本照,有些部分的設計也有微調過,所以跟大家現在看到的作品有些不同。這部分用意我就不清楚了。不過老實說以傳達設計師的角度來看,他的文字排版確實是個人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沒有該領域經驗跟專業是排不出來的。當然如果可讀性之後有調整,再加上晶片放置,那可能就另當別論。另外他是極簡留白路線的設計,而「嶼民在地」有自己的溫度、熱情和靈魂的成分。視覺上就很明顯兩者之間的風格差別。所以風格這部分就真的是評審的主觀去評斷了。像我個人就比較喜歡 #201 Cowei Liu 的「海洋・島嶼・家」的底線紋,她比較符合我視覺中的前衛。
創意獎我很喜歡那個缺角。是盲文點字以外的一個聰明友善構思。它讓我突然想到以前國小用電話卡時期,那時很愛用大拇指摳那個缺角。
3.
極簡風並不是簡單的設計手法。它看似簡單卻是不簡單。我有時也會做這類的創作。而背後要做的思考跟準備也是項工程。不管喜歡或不喜歡,「形 | SHAPE 」並不是張空白紙。畢竟人家的實力是坐穩HTC八年的Senior Designer。但「形 | SHAPE 」就是缺少了更多的內容呈現跟文案去訴說整個設計,導致評選結果出來時很多人不買單。所以我希望能看到評審對於兩件作品在厚薄度差異上的評選方式跟理由/看法。我也期待魯少綸設計師能夠分享更多給大家。
4.
我設計的是「台灣 Taiwan」的身分證對吧?
我不同意評審以有無「文化偏好」這樣攏統的說詞打翻設計獎以外的作品。我的設計也沒有什麼特定偏好啊。「在地」、「台灣意識」、「文化」這三個主軸,本來就是再正常不過也理所當然的「文化」跟「身份認同識別」,更是很重要的教育傳達元素。而且「台灣 Taiwan」就是台灣住民的最大公約數不是嗎?我相信大家的自我介紹都是「Hi, I’m from Taiwan. Taiwan is a country.」吧?如果前者答案是“對”,那以台灣這片土地為視角的內容去看然後進而創作,那根本就毫無文化偏好的問題。所以無法同意文化偏好的說詞。就像「形 | SHAPE」的山海線紋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偏好跟內涵所在,才有辦法讓評審寫出主觀的評語。
5.
「本作品以臺灣本島圖形意象表現其價值觀」是「嶼民在地」唯一拿到的十八個字評語。雖然蠻錯愕,但這評論並不對,她不是以本島,而是土地。
6.
關於台北101顯影那部分,確實蠻可惜容易有第一觀感瑕疵。所以還是要再說明一次。他是拜讀論文跟參閱廠商的介紹而得知的新技術之一。是需要紫外線辨識工具才看得到的全彩景象顯影。所以本身我把它設定成防偽技術為主,設計為次的提案。而在我眼中,這個常常出現的101圖景並不單純只是當年讓台灣有很高國際曝光度,或者是讓人容易收納為台灣觀光印象的元素。我看到的是整個內部層面社會組織的景象。我在公開相簿圖二就有說到這個想表達的寓意:「畫面中納入了繁榮的現代都市,而後方就是建立起這個繁榮社會所默默付出的每個市井小民⋯⋯隱喻了這塊島嶼人人平等,不應該有階級貴賤之分才會偉大」。
7.
另外,看到一位莊斐杰先生提出的一些工業設計、技術和成本層面的質疑。他在那邊說9成以上投稿者沒有工業設計背景實在很好笑。Like...really?意思是大家都要當個身兼多種專業的設計師才能投稿?這種奇怪邏輯跟風氣就像慣老闆說你要當個工具人一樣的概念。尤其莊先生文中講到很多我的防偽提案根本胡亂解析一通。我的姓名提案部分是使用Raised Laser Engraving,雷射凸感雕刻,這我自己翻譯的但意思大概,不過他說的鋼板凸板印刷是有多歪?單純看不懂雷射的英文就算,中文“雷射”兩個字看不懂?。螢光油墨也是參照Gemalto公司跟考察報告裡能夠使用的防偽技術去提案的。結果他竟然可以幾段話裝得自己好像內行,可以大言不慚的去否定存在和可行的東西。那麼會講那請問材質那麼多,怎不說一下自己是在說哪種材質的膠卡,順便每種都分析一下啊?另外什麼叫做必須在戶政事務所馬上印?當中央印刷廠都派人出國考察,設計師看到考察報告拿去參考,本來就該有所準備會需要投入一定資金去實行製成跟終端使用。成本?這個本來就不該在徵選範圍內。用膝蓋想也知道後續真的要做,一定會因為再考量到成本而有所取捨。不然我也可以說「形 | SHAPE 」的第二個國際版本(我怎麼記得當初有說好只能送一種版本?),你要全台灣,全部公所,每個櫃檯都擺一台海關那種辨識刷條機,也是天價無法實行啊。
對我來說,身為傳達設計師,我做好該有的research跟卡面設計等。我的research告訴我有什麼防偽技術,所以我參考,並試著將設計跟這些技術結合。為的是要盡量提出可搭配的實行方案讓評審做參考,順便表示這是有research在backup的,而非天馬行空的自己技術開發。然而這些技術實體化部分也本來就不該在徵選比賽規範中。因為那是必須再透過跟相關類別的工程師再做討論的層級了,根本也不是工業設計師能夠完全掌握的部分。就像我以前在國外上班的工作室,即使是工業設計師,他們產品出來也都必須找工程師過來討論是否可進入輸出製成。國際防偽技術大廠有開發出各種技術(我也大概有讀到他們如何跨海幫助證卡的製成部分),內政部自己的出國考察都有記載這些東西,莊先生說實行不了。奇怪,我國外的駕照就是有雷雕凸感姓名跟彩色精細線文等等的印刷跟防偽啊。我是不知道莊先生的100%是把自己當先知神算,還是單純覺得自己很厲害別人都沒常識?說得好像自己很懂,然後又說其實自己不是專業也算不出成本。幹話王吧?一下吐槽參賽的設計師不懂工業,嫌那個不可行這個怎樣貴,真的很有某種特別風格的老闆態勢。我也可以110%確定莊先生很自以為世界啦。
我的防偽技術資料參考跟研究都在下面。歐盟連各地的證件防偽辨識都還公開有各自的檔案資料。ICAO甚至還有一些建議的防偽技術使用。當國外都在玩假的?沒見過世面就說自己有多厲害別人都不會。要帶風向跟護航特定人士也別做得那麼粗糙,還第一次看到連功課都不做的就可以講到嘴角全是泡,笑死人。
新式安全防偽特徵之應用—中央印製廠黃士剛管理師 https://goo.gl/dV7nnk
全息定位燙金技術—中央印製廠甘俊明技術員 https://goo.gl/3Mn6pA
PRADO,Technical Terms Related to Security Features and to Security Documents in General—Council of the EU https://goo.gl/hpY7Gq
PRADO, Document: SWE-PI-03001—Council of the EU https://goo.gl/XYzAYT
Glossary of Documents—Regulaforensics https://goo.gl/iRL9P4
Innovative and sophisticated security printing solution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ocument security—GemaltoVideos at Youtube https://goo.gl/ARF3QQ
ICAO RecommendedSecurity Features in Travel DocumentsSecurityFeaturesinTravelDocument—Gemalto https://goo.gl/6bkYwK
Gemalto.com
Kinegram.com
www.IAI.nl
回到正題,我覺得呈現作品給觀眾,尤其目標是所有台灣住民,多了完整的建構內容跟創作基礎,才能夠傳達足夠的訊息,去說服大家想要使用。所以我相信除了「台灣國民身分證」的識別認同,這也是大家願意投給「嶼民在地」的原因。真的很感謝這麼多人的支持,也很高興我的作品能夠製造出影響力。很驚訝有這麼多替我抱不平的人,也很心疼你們的失望。我也是對自己很懊惱沒有端出評審想要的菜。我們可以很北宋也可以幹譙,但母湯問候人家親人也母湯人身攻擊啦。
至於現在吵得沸沸揚揚,個人認為其實內政部本身也是要對近十萬票的民意期待有合理回應。畢竟官方自己也說「讓每一個人站出來投票,參與未來身分證的想像,選出人民心中最想要的未來身分證」。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