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環境教育跨領域學程》
目錄
簡述
環境教育學程正式的名稱是國立嘉義大學「環境教育跨領域學分學程」。跨領域學分學程的設置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同學能夠在不同的院系間修課,最後可取得相關的證書,對於就學或是就業會有一定的幫助。本學程修課分為核心必修(環境教育、環境倫理、環境與自然保育及環境教育教材教法四門課共 8 學分)以及選修課程 16 學分,只要修畢 24 學分就可取得,另外大部分的選修課程生資系、水生系、森林系等系所皆有開設喔。
FAQ
Q: 修習環境教育學程有什麼好處?
A: 可以增廣見聞(茶),不是啦,修完之後能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後,可以從事環教相關領域的工作,像是各自然教育中心的環境教育教師、NGO 或是政府機關等。 而且最重要的是,除了學費之外,不需要再多繳錢(外面如果要上環境教育認證學分班,要 24,000 NTD 左右喔!)
Q: 我想報名修習環境教育學程,該怎麼報名呢?
A: 每學年下學期的第一週至第三週(二月),請填寫環境教育學程報名表即可
Q: 如果我沒有通過甄選,還是可以修課嗎?
A: 可以的,但是相關課程會以通過甄選的學生優先喔
Q: 選修 16 學分有哪些課程可以修呢?
A: 選修可以從系上開設的必修課程(包含主修雙主修、輔系以及其他學程的必修),像是「本地植物學及實習」、 「生態學(1)」這兩門課是生資系的必修課程,這類的課程最多只能抵 7 學分。剩下 9 學分的選修課程則是要從其他的選修課程 (參考表二所列的課程)來折抵學程之學分。
Q: 我想了解更多的規則,哪裡可以找到修習規則參考呢?
A: 你可以閱讀下面整理過的表格或是直接至環境教育學程修習要點參考閱讀 系上環境教育學程修習要點網頁
Q: 這幾年有多少人通過「環境教育跨領域學分學程」的認證呢?
A: 自開設以來,這幾年總共有超過 100 人取得環境教育跨領域學分學程的認證,相關統計資料請參見學分學程暨微學程核發證明書人數統計表
學程規則
設置宗旨
本校為因應環境教育法之實施,積極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學生瞭解個人及社會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 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特別設置環 境教育學程。取得本學程證明書學生得依公告之 「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第四條, 以學歷申請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或依第八條以考試方式申請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修業規定
本校之在學學生得申請修習本學程。申請修習本學程之學生,應通過本學程委員會之甄選, 未通過甄選學生亦可修習本學程課程,惟各課程之修習以具有學程資格之學生為優先。 各課程其他修習條件,依據授課教師要求訂定之。(依修習要點辦理)
申請期間
每學年下學期第 1 – 3 週 (約在 2 月份)
學程聯絡人
-
生資系系主任或生資系辦公室 05-2717810, email: biors@mail.ncyu.edu.tw
-
環境教育教師
1. 陳宣汶老師 05-2717820 chen7@mail.ncyu.edu.tw 2. 蔡若詩老師 05-2717580 ross.tsai@mail.ncyu.edu.tw 3. 林政道老師 05-2717829 mutolisp@mail.ncyu.edu.tw
課程規劃
本學程應修 24 學分,包括必修核心課程 8 學分以及選修課程 16 學分。 選修課程其中至少需 9 學分是不屬於學生主修、雙主修、輔系或其他學程的必修科目 課程列表如下,查詢課程可至校務行政系統課程查詢網頁
表一、核心課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開課系所(點選可連至課程大綱) | 開課學期 |
---|---|---|---|
環境教育 | 2 | 生資系,教育系師培中心 | 1,2 |
環境倫理 | 2 | 生資系 | 1 |
環境教育教材教法 | 2 | 生資系 | 2 |
環境與自然保育 | 2 | 生資系) | 1 |
表二、選修課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開課系所 |
---|---|---|
環境生態與生物多樣性 | 2 | 通識中心(核心) |
生命與環境 | 2 | 通識中心 |
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 | 2 | 生資系、水生系 |
生物多樣性 | 2 | 生資系 |
脊椎動物學 | 2 | 生資系 |
無脊椎動物學 | 2 | 生資系 |
昆蟲學 | 2 | 生資系 |
環境科學概論 | 2 | 生資系 |
地球環境變遷 | 3 | 生資系 |
動物行為 | 2 | 生資系 |
本地植物學與實習 | 3 | 生資系 |
植物生態學 | 2 | 生資系 |
水棲昆蟲生態學 | 3 | 生資系 |
生態學 | 2/3 | 生資系、農學院、水生系 |
環境生物學 | 2 | 水生系 |
森林生態學 | 2 | 森林系 |
環境行為學 | 2 | 景觀系 |
景觀生態學 | 2 | 景觀系、園藝系 |
環境變遷與作物生產 | 2 | 農藝系 |
環境生態學 | 3 | 史地系 |
環境化學 | 3 | 應化系 |
生物多樣性特論 | 2 | 生資系(碩班) |
生態學理論 | 2 | 生資系(碩班) |
海洋生態學 | 2 | 水生系 |
溪流環境生態 | 3 | 水生系(碩班) |
環境林業特論 | 2 | 森林系(碩班) |
環境林業與倫理 | 2 | 森林系 |
環境資源調查分析 | 3 | 景觀系 |
環境影響評估 | 2 | 景觀系、森林系、土木系 |
生態解說導覽 | 3 | 生資系 |
能源與環境暨替代能源 | 2 | 通識中心 |
原住民生態智慧 | 2 | 通識中心 |
自然保育法規與政策 | 2 | 生資系 |
保育遺傳學 | 2 | 生資系(碩班)、水生系 |
害蟲生物防治及實習 | 3 | 生資系 |
瀕臨滅絕生物與保育 | 2 | 生資系 |
保育生物學 | 2 | 生資系、水生系 |
資源保育學 | 2 | 水生系 |
海洋水產資源保育 | 3 | 水生系 |
森林生態系經營及實習 | 3 | 森林系 |
文物保存環境概論 | 2 | 林產系 |
動物生態與保育 | 2 | 動科系 |
環境保育 | 2 | 景觀系 |
國土規劃與環境管理 | 2 | 景觀系 |
生態工法 | 2/3 | 土木系、景觀系 |
環境保護 | 3 | 土木系 |
環境經濟學 | 3 | 應經系 |
蟲害管理特論 | 3 | 生資系(碩班) |
自然資源保育 | 2 | 森林系(碩班) |
森林保育與經營政策 | 3 | 森林系(碩班) |
水生生物環境毒性檢測與評估技術 | 2 | 水生系(碩班) |
資源保育概論 | 2 | 生資系 |
環境工程學 | 3 | 土木系 |
生物地理學 | 2 | 生資系 |
水域生態學 | 3 | 生資系 |
生物統計學 | 3 | 生資系、森林系、園藝系 |
生態學理論 | 2 | 生資系 |
寄生蟲學 | 2 | 生資系 |
遺傳學 | 2 | 生資系、森林系、園藝系 |
遺傳學實驗 | 1 | 生資系 |
哺乳動物學及實習 | 3 | 生資系 |
鳥類學 | 2 | 生資系 |
鳥類生態與保育 | 2 | 生資系(碩班) |
野生動物及棲地經營管理 | 2 | 生資系(碩班) |
植物分類學 | 2 | 生資系 |
植物形態學 | 2 | 生資系 |
地景生態學特論 | 2 | 生資系(碩班) |
植物分類學特論 | 2 | 生資系(碩班) |
生態研究法 | 2 | 生資系(碩班) |
野生動物研究特論 | 2 | 生資系(碩班) |
森林土壤學 | 2 | 森林系 |
普通植物學 | 3 | 森林系、園藝系 |
林木生理學 | 2 | 森林系 |
普通動物學 | 2 | 森林系 |
森林測量學 | 2 | 森林系 |
樹木學 | 2 | 森林系 |
林政學 | 3 | 森林系 |
森林保護學 | 2 | 森林系 |
地理資訊系統 | 3 | 森林系 |
森林及自然資源經營學 | 3 | 森林系 |
資源遙測 | 3 | 森林系 |
自然資源經濟學 | 3 | 森林系 |
林產學 | 2 | 森林系 |
水土保持學 | 2 | 森林系 |
野生動物經營 | 2 | 森林系 |
國家公園經營管理 | 2 | 森林系 |
環境解說教育 | 2 | 森林系 |
植物生理學 | 3 | 園藝系 |
植物繁殖學 | 2 | 園藝系 |
魚類學 | 2 | 水生系 |
海洋水產資源保育 | 3 | 水生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