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njujerry
Created May 9, 2017 08:48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njujerry/e5c2809b60631f25064187bf4265e0b0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njujerry/e5c2809b60631f25064187bf4265e0b0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PV操作与信号量

PV操作与信号量

背景知识

进程通常分为就绪、运行和阻塞三个工作状态。三个状态之间的转换就是靠PV操作来控制的。 PV操作主要就是P操作、V操作。信号量的值只能由PV操作来改变。 信号量是最早出现的用来解决进程同步与互斥问题的机制。 P表示获得,V表示释放。来源于荷兰语,P和V是荷兰语两个单词的首字母。

信号量(Semaphore)由一个值和一个指针组成,指针指向等待该信号量的进程。信号量的值表示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

信号量S>=0时,S表示可用资源的数量。 当S<0时,表示已经没有可用资源,S的绝对值表示当前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请求者必须等待其他进程释放该类资源,才能继续运行。 执行一次P操作意味着请求分配一个资源,因此S的值减1; 执行一个V操作意味着释放一个资源,因此S的值加1;此时若S<0,表示有某些进程正在等待该资源,因此要唤醒一个等待状态的进程,使之运行下去。

几点疑问

  • S大于0那就表示有临界资源可供使用,为什么不唤醒进程? S大于0的确表示有临界资源可供使用,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进程被阻塞在这个资源上,所以不需要唤醒。

  • S小于0应该是说没有临界资源可供使用,为什么还要唤醒进程? V原语操作的本质在于:一个进程使用完临界资源后,释放临界资源,使S加1,以通知其它的进程,这个时候如果S<0,表明有进程阻塞在该类资源上,因此要从阻塞队列里唤醒一个进程来“转手”该类资源。比如,有两个某类资源,四个进程A、B、C、D要用该类资源,最开始S=2,当A进入,S=1,当B进入S=0,表明该类资源刚好用完, 当C进入时S=-1,表明有一个进程被阻塞了,D进入,S=-2。当A用完该类资源时,进行V操作,S=-1,释放该类资源,因为S<0,表明有进程阻塞在该类资源上,于是唤醒一个。

  • 如果是互斥信号量的话,应该设置信号量S=1,但是当有5个进程都访问的话,最后在该信号量的链表里会有4个在等待,也是说S=-4,那么第一个进程执行了V操作使S加1,释放了资源,下一个应该能够执行,但唤醒的这个进程在执行P操作时因S<0,也还是执行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一个进程阻塞了的时候,它已经执行过了P操作,并卡在临界区那个地方。当唤醒它时就立即进入它自己的临界区,并不需要执行P操作了,当执行完了临界区的程序后,就执行V操作。

  • S的绝对值表示等待的进程数,同时又表示临界资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信号量S小于0时,其绝对值表示系统中因请求该类资源而被阻塞的进程数目.S大于0时表示可用的临界资源数。注意在不同情况下所表达的含义不一样。当等于0时,表示刚好用完。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