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xufan6
Last active October 17, 2023 06:25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xufan6/e2fb1b4a6ad15c6fe520331747c5d5da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xufan6/e2fb1b4a6ad15c6fe520331747c5d5da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练习系统-题目抓取以及去重
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import re
for a in xrange(1,5):
for b in xrange(1,21):
path="html/"+str(a)+"_"+str(b)+".html"
soup = BeautifulSoup(open(path),"lxml")
span=soup.find_all(id=re.compile("Label"))
for i in span:
#print i.get("id")
if re.match(".*Label39", i.get("id")):
print ""
print str(a)+"_"+"39",
continue
elif re.match(".*Label11", i.get("id")):
print ""
print str(a)+"_"+"11",
continue
elif re.match(".*Label14", i.get("id")):
print ""
print str(a)+"_"+"14",
continue
elif re.match(".*Label37", i.get("id")):
print ""
continue
#print i.text.encode('utf-8'),
print i.text.encode('utf-8').replace('\n', '').strip(),
#!/bin/bash
cid=$1
pid=$2
t1=`curl -s "http://zjzx.zjnu.edu.cn/test/Default.aspx?cid=$cid&pid=$pid" --data "drop1=$cid&drop2=$pid" |grep "__"|awk -F\" '{print $8}' `
__VIEWSTATE=`echo "$t1"|head -1`
__EVENTVALIDATION=`echo "$t1"|tail -1`
t2=`curl -s "http://zjzx.zjnu.edu.cn/test/Default.aspx?cid=$cid&pid=$pid" --data "drop1=$cid&drop2=$pid&Button1=%E6%8F%90%E4%BA%A4%E5%B9%B6%E6%9F%A5%E7%9C%8B%E5%8D%95%E9%80%89%E9%A2%98%E7%AD%94%E6%A1%88" --data-urlencode "__VIEWSTATE=$__VIEWSTATE" --data-urlencode "__EVENTVALIDATION=$__EVENTVALIDATION" |grep "__"|awk -F\" '{print $8}' `
__VIEWSTATE=`echo "$t2"|head -1`
__EVENTVALIDATION=`echo "$t2"|tail -1`
t3=`curl -s "http://zjzx.zjnu.edu.cn/test/Default.aspx?cid=$cid&pid=$pid" --data "drop1=$cid&drop2=$pid&Button2=%E6%8F%90%E4%BA%A4%E5%B9%B6%E6%9F%A5%E7%9C%8B%E5%A4%9A%E9%80%89%E9%A2%98%E7%AD%94%E6%A1%88" --data-urlencode "__VIEWSTATE=$__VIEWSTATE" --data-urlencode "__EVENTVALIDATION=$__EVENTVALIDATION" |grep "__"|awk -F\" '{print $8}' `
__VIEWSTATE=`echo "$t3"|head -1`
__EVENTVALIDATION=`echo "$t3"|tail -1`
t4=`curl -s "http://zjzx.zjnu.edu.cn/test/Default.aspx?cid=$cid&pid=$pid" --data "drop1=$cid&drop2=$pid&Button3=%E6%8F%90%E4%BA%A4%E5%B9%B6%E6%9F%A5%E7%9C%8B%E5%88%A4%E6%96%AD%E9%A2%98%E7%AD%94%E6%A1%88" --data-urlencode "__VIEWSTATE=$__VIEWSTATE" --data-urlencode "__EVENTVALIDATION=$__EVENTVALIDATION" `
echo "$t4"
12 1_11 ( )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D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
12 1_11 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 )。 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
12 1_11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特征的什么属性?( ) 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1 1_11 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11 1_11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11 1_11 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 A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11 1_11 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 A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1 1_11 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 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11 1_11 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 )。 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
11 1_11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 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1 1_11 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 )。 A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生理现象; D.管理现象
10 1_1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 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10 1_11 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 ),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0 1_11 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 )。 D A.行为性侵犯;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犯; D.敌意性侵犯
10 1_11 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 1_11 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 )。 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10 1_11 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 )。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10 1_11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 )。 B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0 1_11 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 )。 A A.多元化态势; B.单一化态势; C.极端化态势; D.表象化态势
10 1_11 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 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9 1_11 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 )。 D A.意义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9 1_11 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 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9 1_11 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 )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 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9 1_11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 B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9 1_11 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 )。 B A.制度文化; B.企业文化; C.地区文化; D.国家文化
9 1_11 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 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9 1_11 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 )。 C A.班级管理者;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指导者; D.学生领导者
9 1_11 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9 1_11 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 A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9 1_11 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 A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9 1_11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 )。 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9 1_11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 D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9 1_11 校园的整体规划及其建筑风格应反映学校内在的文化特色,它主要反映的文化形态是( )。 A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9 1_11 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 )。 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
9 1_11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 )。 B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8 1_11 (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8 1_11 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 )。 C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 D.制度文化
8 1_11 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 )。 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
8 1_11 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 B A.人际互动; B.人际交往; C.人际沟通; D.亲和行为
8 1_11 “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品德发展的( )。 D A.稳定性; B.个体性; C.道德性; D.整体性
8 1_11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8 1_11 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 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8 1_11 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 )。 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
8 1_11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 )。 A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水平
8 1_11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了?( ) D A.20多年; B.30多年; C.50多年; D.与大学有同样长的历史
8 1_11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哪种形态的陈述性知识( )。 C A.有关事物名称或符号的知识; B.有关简单命题性知识或事实性知识; C.有多个命题构成的组合性知识; D.获得性知识
8 1_11 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 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8 1_11 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 )。 B A.共情技术;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 D.澄清技术
7 1_11 ( )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B A.内在动机; B.自我效能; C.自我奖惩; D.自我强化
7 1_11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 )。 C A.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B.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 C.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制度文化
7 1_11 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 )。 C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7 1_11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 )。 D A.把校园文化作为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解; B.包含学术文化在内的概念; C.排除学校组织制度的文化概念; D.是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排除在外时研究校园文化所使用的概念
7 1_11 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 )。 C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
7 1_11 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 )。 D A.政治观点; B.思想意识; C.理想信念; D.价值观
7 1_11 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 )。 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7 1_11 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 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7 1_11 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发现( )。 A A.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作用; B.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一定的作用; C.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较大的作用; D.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起决定作用。
7 1_11 “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 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7 1_11 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 )。 B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 1_11 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 A A.从众; B.环境对心理的感染; C.直接同化; D.间接同化
7 1_11 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 )。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 1_11 辅导员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让来访者透过自己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觉察到自己尚未留意的现象的技术是指( )。 D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面质技术
6 1_11 ( )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B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6 1_11 记忆过程包括( )。 A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识记、保持和遗忘; C.再认、重现和回忆; D.识记、再认和遗忘
6 1_11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6 1_11 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6 1_11 司德菲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 )。 B A.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B.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C.入职阶段、高明新手阶段、专家阶段、退出阶段; D.新手阶段、专家教师阶段、职业倦怠阶段、退出阶段
6 1_11 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 )。 D A.学术能力; B.管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想象能力
6 1_11 “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 D A.费斯勒; B.伯顿; C.卡茨; D.司德菲
6 1_11 大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是( )。 D A.自我性; B.自律性; C.坚持性; D.自觉性
6 1_11 认知发展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D A.格赛尔; B.弗洛伊德;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6 1_11 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 )过程。 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6 1_11 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D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6 1_11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 D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 1_11 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 )。 C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6 1_11 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 )。 C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6 1_11 提出比较概括、广泛的问题,对回答内容不做严格限制的技术属于什么技术?( ) D A.具体化技术; B.内容反应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开放式提问
6 1_11 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 A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6 1_11 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 )。 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6 1_11 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 )。 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6 1_11 外表并不吸引人的女大学生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成绩优异,以获得她在外部特征上所不能得到的别人的器重和赞赏。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 D A.投射作用; B.否定作用; C.升华作用; D.补偿作用
5 1_11 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 )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 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5 1_11 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 )。 C 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 B.认真研究教材; C.进行教学反思; D.倾听学生的声音
5 1_11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 )的特点。 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
5 1_11 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 C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
5 1_11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与活动是否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5 1_11 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拥有自觉和自由以作出人生基本的抉择的是( )。 D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5 1_11 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 )。 A A.澄清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提问技术; D.面质技术
5 1_11 准确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并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的技术是指( )。 B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5 1_11 心理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享,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的技术是( )。 B A.简述语意技术; B.自我表露的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5 1_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职业具有的一个特征是( )。 C A.复杂性; B.独立性; C.示范性; D.长效性
4 1_11 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 )。 B A.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B.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
4 1_11 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 )。 D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4 1_11 属于大学教师职业特征的是( )。 A 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B.教师劳动的高难度; C.教师劳动的高强度; D.教师劳动的学术性
4 1_11 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 )。 A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4 1_11 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 B A.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B.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C.收入与发展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提供发展空间相结合
4 1_11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两大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 )。 A A.职业生涯的决定;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4 1_11 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 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4 1_11 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 )。 C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4 1_11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发展的四个过程中,其活动主要在于增进团体之间的信任,加强团体合作的阶段是 ( )。 B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
4 1_11 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的行为基本上是机械的,只能对环境做应答,而本身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很弱的是( )。 B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4 1_11 发散思维测验是创造性测量的核心,而将对发散思维的测量作为测量创造性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吉尔福特提出的( )。 C A.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智力结构论; D.条件反射理论
4 1_11 一位讲师未被晋升为副教授,这本来是个打击,但他却说,在现在的职位上更轻松、更愉快些。这个例子是哪种心理预防机制的表现?( ) C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3 1_11 陈述性知识一般以 ( )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 C A.动作; B.表象; C.命题和命题网络; D.以上三者
3 1_11 “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 )。 B A.莱斯特;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3 1_11 在教师反思的四个过程中,反思最集中体现在( )。 B A.具体经验阶段; B.观察分析阶段; C.重新概括阶段; D.积极的验证阶段
3 1_11 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 )。 C A.遗传因素; B.学习; C.社会生活条件; D.经验
3 1_11 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道德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 C A.班杜拉;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3 1_11 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被定义为( )。 A A.网络成瘾; B.网络依赖; C.强迫症; D.情感障碍
3 1_11 认为如果青少年能充分拥有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的了解,即能增进其职业生涯的正确性的学派是( )。 C A.人本主义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特质因素学派; D.认知主义学派
3 1_11 处在知识型、学习性的社会中,社会信息的更新不断加快,知识老化加速,则要求大学教师要是( )。 B A.学术研究者; B.终身学习者; C.社会服务者; D.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
2 1_11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 )。 C A.平稳期; B.高原期; C.高峰期; D.下降期
2 1_11 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理论是( )。 C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2 1_11 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 )。 B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 1_11 属于预防性和教育性的团体辅导属于哪一类性质的团体?( ) C A.治疗性团体; B.封闭性团体; C.发展性团体; D.同质性团体
2 1_11 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发力量主要是由以下二因素组成( )。 D A.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D.目标效价与期望值
2 1_11 心理辅导员对在辅导过程中影响辅导关系的语言、行为、情感、不平常的心理状态,予以敏感地察觉和单程的沟通与处理的技术是( )。 B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1 1_11 公平理论指出,员工的积极性能否调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A A.绝对报酬与相对报酬; B.实际值与期望值; C.效益与收入; D.情感管理与提供舞台
7 1_14 人的心理实质是( )。 BC A.天地万物皆在心理之中; B.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是神灵所集
7 1_14 大学生亲和行为的特点是( )。 ABC A.亲和行为受到外貌、距离、熟悉性和相似性等的影响; B.人际交往需要骤增; C.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关键; D.亲和行为都会顺利进行
7 1_14 品德具有如下特征:个体性、道德性和( )。 ACD A.整体性; B.主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7 1_14 在我国高校中,使用比较多的团体辅导的性质是( )。 AC A.结构式、封闭式; B.非结构式、开放式; C.同质性、发展性; D.异质性、治疗性
7 1_14 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ABCD A.行为的激活; B.行为的定向; C.行为的维持; D.行为的强化
6 1_14 大学生的一般人际关系包括( )。 ABCD A.师生关系; B.同学关系; C.社会实践关系; D.网络人际关系
6 1_14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特点包括?( ) ABCD A.自发与组织并存; B.理性与激情并存; C.行为目标可大可小; D.易被暗示利用
6 1_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 )。 ABCD A.新生适应教育; B.学习心理健康; C.情绪管理; D.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
6 1_14 下列心理过程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 ABCD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6 1_14 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 BD A.外表; B.社会身份; C.自信; D.自我观念
6 1_14 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 )。 ABCD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教育
6 1_14 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 AD A.心理满足与激励; B.物质奖励与激励; C.精神嘉奖与激励; D.行为强化与激励
6 1_14 韦伯发现大多数人都将自己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 ABCD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和运气; D.身心状况及其他
5 1_14 感觉适应是( )心理现象。 AB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5 1_14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是( )。 ABCD A.恋爱比例大,公开而主动性强; B.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C.恋爱动机多样化; D.恋爱悲剧增多
5 1_14 学习大学心理学的意义有( )。 ABCD A.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B.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发展个性; C.有助于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D.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5 1_14 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 )。 ABCD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5 1_14 大学生常见的社会行为有哪些?( ) AB A.亲和行为; B.侵犯行为; C.选择行为; D.知觉行为
5 1_14 校园文化形态被分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 ABC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5 1_14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哪几个主要过程?( ) ACD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表征; C.知识的存储; D.知识的提取
5 1_14 特质因素学派协助青少年进行职业选择的策略是( )。 BCD A.职业生涯的决定;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5 1_14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 ABD A.认知结构迁移; B.产生式迁移; C.认知能力迁移; D.认知策略迁移
5 1_14 优化大学校园的心理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AB A.建设富有育人寓意的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崇尚学术,重视教学的价值取向; C.建设关爱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师生关系; D.倡导优化配置学校资源
5 1_14 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 )。 ABC A.自我意识提高; B.人生价值追求; C.个体身心特征; D.同伴关系
5 1_14 可以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 ) ABC A.美化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正确办学理念; C.促进师生和谐的文化;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 1_14 产生式学习中,每一个产生式的形成都包括哪两种表征?( ) BD A.动作表征; B.活动表征; C.符号表征; D.条件表征
4 1_14 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 AC A.间接性; B.目的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
4 1_14 大学生社会知觉有有哪些特征( )。 ABCD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4 1_14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 ABCD A.自我意识发展不足; B.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 C.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D.性心理和性道德冲突
4 1_14 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性体现在( )。 ABCD A.感染性强、影响广泛; B.效率高、省时省力; C.效果易巩固; D.特别适合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4 1_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 )。 ABCD A.全体与个别兼顾的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4 1_14 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培养措施有( )。 BD A.引导学生宣泄; B.引导学生转移注意; C.引导学生把不愉快的事主动遗忘; D.引导学生调节看法
4 1_14 社会知觉印象形成的效应有哪些?( ) ABC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低球效应
4 1_14 意义学习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 ABD A.先行组织者; B.呈现学习材料; C.产生上位学习; D.形成知识系统
4 1_14 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 )。 AC A.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B.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C.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D.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 1_14 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B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4 1_14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核心辅导内容包括( )。 ABC A.负性情绪的处理; B.帮助建立安全的现实人际关系; C.自我的重塑; D.认知的改变
4 1_14 健康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 ABCD A.知晓健康信息; B.健康概念认同; C.态度转变; D.采纳健康行为
4 1_14 校园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 AC A.“显形”形态; B.“直接”形态; C.“隐形”形态; D.“间接”形态
4 1_14 不良品德的转化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 ACD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4 1_14 大学生要学会品德修养的一些常用方法,如( )。 BCD A.启发诱导法; B.学思并重法; C.省察克治法; D.积善成德法
4 1_14 大学生品德研究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品德的( )。 ABCD A.培养依据; B.修养依据; C.基本特点; D.基本规律
4 1_14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富有教育含义的观点有( )。 BD A.观察别人的活动能形成儿童新的认知结构; B.儿童有准备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C.课程内容的编制就是依据知识内容本身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D.教学中强调活动法和自我发现法
4 1_14 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 CD A.直接感染; B.间接感染; C.人际间的心理感染; D.环境对人的心理感染
4 1_14 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 ABCD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 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以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容上
4 1_14 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中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 BD A.虚荣心较强; B.过高评价自己; C.好胜心太强; D.过低评价自己
4 1_14 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 BC A.文化氛围与心理调试; B.校园物质环境与心理调试; C.校园精神环境与心理调试; D.校园制度环境与心理调试
4 1_14 为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采用( )。 AD A.问题式教学; B.案例式教学; C.问答式教学; D.沙龙式教学
4 1_14 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 BCD A.制度性原则; B.务实及可行性原则; C.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 D.底线原则
3 1_14 情绪和情感( )。 ABD A.以需要为中介; B.是一种主观感受; C.与认识过程无关; D.会引起生理变化
3 1_14 意义学习的特点是( )。 ABC A.揭示知识的意义,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 B.学习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C.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D.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3 1_14 教学反思的方法包括( )。 BCD A.回忆思考; B.交流讨论; C.行为研究; D.反思日记
3 1_14 团体辅导的功能主要有( )。 ABCD A.教育功能; B.发展功能; C.预防功能; D.矫正功能
3 1_14 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 )。 ABC A.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情感; C.教师的意志; D.教师的个性
3 1_14 教师良好的思维品质体现在( )。 ABCD A.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B.思维的敏捷性; C.思维的逻辑性; D.思维的独立性
3 1_14 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 AC A.遗传素质; B.学习; C.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 D.自我反思
3 1_14 大学生社会知觉的途径主要有( )。 ABCD A.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观察; B.对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语言等进行人际知觉; C.通过对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社会或组织中的地位、权利等由此产生的行为知觉来进行角色知觉; D.通过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知觉来进行自我知觉
3 1_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 AD A.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B.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 C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激发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3 1_14 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表现出( )。 AD A.内隐性与波动性并存; B.自尊与自卑并存; C.温柔细腻与粗犷并存; D.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3 1_14 道德意志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 BCD A.认同心; B.下决心; C.树信心; D.立恒心
3 1_14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 ABCD A.空间距离; B.容貌与仪表; C.相似性; D.互补性
3 1_14 韦纳把归因维度归纳成哪几个方面?( ) ABD A.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维度; B.稳定-可变维度; C.长期-短期维度; D.可控-不可控维度
3 1_14 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 )。 ABCD A.善于因势利导; B.善于随机应变; C.善于对症下药; D.善于掌握分寸
3 1_14 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 )。 AC A.观摩与分析; B.掌握学习理论; C.教学决策训练; D.把握学生心理
3 1_14 个别心理辅导的一般技术主要有哪些?( ) ABCD A.倾听技术; B.澄清技术; C.共情; D.具体化技术
3 1_14 大学生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的表现主要有( )。 ABCD A.上课忘关手机; B.上网成瘾; C.不按时就寝; D.阅览室聊天
3 1_14 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所具有的模式有( )。 ABC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3 1_14 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论涉及的二因素是( )。 CD 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3 1_14 激发大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AB A.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B.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C.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D.情感与制度相结合
3 1_14 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BCD A.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B.引导大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自我体验; C.引导大学生增强自我控制,完善自我; D.引导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3 1_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的要素有( )。 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3 1_14 对大学生品德问题的矫正我们要充满信心,要做到( )。 ABCD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导之以行; D.持之以恒
3 1_14 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提出,爱情包括哪几个成分?( ) ACD A.亲密; B.信任; C.激情; D.承诺
3 1_14 发现式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意义上,主要指( )。 ABCD A.有助于学后长时记忆; B.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C.容易获得成就感的满足; D.有助于以后的独立求知与研究
3 1_14 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 AB A.模仿; B.从众; C.顺应; D.强化
3 1_14 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发力量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 )。 BC A.认知因素; B.目标效价; C.期望值; D.情感因素
3 1_14 司德菲提出的教师成长过程中包含了退缩阶段,退缩阶段包括( )。 AD A.初期的退缩阶段; B.中期的退缩阶段; C.快速的退缩阶段; D.深度退缩阶段
3 1_14 在对待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大学生时,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 ABCD A.认识到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B.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的气质; C.帮助学生发扬气质中积极的特征,防止和纠正消极特征; D.意识到每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
3 1_14 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哪两大类?( ) AD A.陈述性知识; B.动作性知识; C.形象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 1_14 布鲁纳认为,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BCD A.认知表征阶段; B.动作表征阶段; C.形象表征阶段; D.符号表征阶段
2 1_14 ( )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BCD A.分散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2 1_14 人的心理是( )。 ABC A.脑的功能; B.客观现实的反映; C.主观映象; D.大脑活动的产品
2 1_14 教师反思的成分包括( )。 ACD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教师的陈述; D.批判成分
2 1_14 大学教师激励的方法包括( )。 BC A.学术激励; B.职务考核; C.目标激励; D.提高待遇
2 1_14 意义学习分为哪几个类型?( ) ACD A.符号学习; B.配对材料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2 1_14 大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 )。 ABCD A.指导学生学习; B.引导学生人生发展; C.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 D.指导大学生的就业
2 1_14 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有( )。 ABCDE A.感染功能; B.暗示功能; C.同化功能; D.激励功能; E.心理调试功能
2 1_14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感到在校有( )。 ABC A.学习压力; B.就业压力; C.人际压力; D.考研压力
2 1_14 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包括( )。 ABCD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
2 1_14 大学生的思维表现出以下特点( )。 BCD A.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 B.形式逻辑思维已趋完善; C.再造性思维已趋成熟; D.创造性思维初步发展
2 1_14 大学生的良好品德教育重点在于( )。 ABCD A.以生活为本; B.以问题为中心; C.以实践为落脚点; D.学校德育课程与团体的与相结合
2 1_14 促使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ABCD A.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 B.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C.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 D.不愿意感受与众不同的压力
2 1_14 大学教师应用哪些方式解决心理问题( )。 ABCD A.学会倾诉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B.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C.参加体育锻炼; D.保持一种以上的爱好
2 1_14 人的个性倾向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上。 BD A.情绪; B.需要; C.意志; D.动机
2 1_14 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BC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2 1_14 关于当代大学生品德的现状表述正确的是( )。 ABCD A.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多元化态势; B.道德情感体验比较积极; C.道德意志水平参差不齐; D.道德行为比较消极
2 1_14 大学生过高评价自我有哪些原因(  )。 ABC A.在家人的帮助下生活一帆风顺; B.好胜心过于强烈; C.思想偏激; D.自我认识从消极方面入手
2 1_14 品德具有个体性特征,个体性特征具体体现在( )。 ABCD A.品德在不同人身上的形成是不同的; B.品德的发展要依靠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内在力量; C.品德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不同; D.品德是可以自控的
2 1_14 品德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 AB A.道德意志; B.道德行为; C.道德信念; D.道德理想
2 1_14 从性格结构来看,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包括(  )。 ABCD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
2 1_14 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是要回归现实生活,要从现实出发,( )。 ABD A.贴近现实; B.贴近生活; C.贴近课堂; D.贴近大学生
2 1_1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的实务指导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 ACD A.自我了解; B.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决定; C.获取有关职业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2 1_14 吉尔福特认为,应当通过哪几个指标测量个体的发散思维能力?( ) BCD A.稳定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2 1_14 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  )。 ABCD A.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B.自觉地模仿榜样; C.增强自我认识; D.投身社会实践
2 1_14 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一般认为是家庭、社会环境和( )。 CD A.恋爱关系; B.人生态度; C.学校教育; D.人际关系
2 1_14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哪两个过程的循环而不断发展的?( ) BD A.调整过程; B.同化过程; C.反馈过程; D.顺应过程
2 1_14 印象管理是指我们有意地控制和管理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也叫做( )。 AD A.印象整饰; B.印象形成; C.印象提升; D.印象控制
2 1_14 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婚恋和择偶心理的引导和教育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高校要积极开展恋爱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B.高校要开展有关性健康、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C.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D.大学生在恋爱中也该自尊自重
1 1_14 需要层次理论包括( )。 AD A.生理需要; B.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 1_14 人际沟通的功能主要包括( )。 ABC A.心理功能; B.社会功能; C.协调功能; D.自我完善功能
1 1_14 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 )。 ABC A.教育机智; B.教学能力; C.教育科研能力; D.班级管理能力
1 1_14 大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 )。 BD A.心理辅导者; B.社会服务者; C.学生领导者; D.学术研究者
1 1_14 教师在实践中树立威信,应( )。 ABCD A.充分利用首因效应; B.注意自己的仪表、作风和习惯; C.加强师生间交往; D.在课堂中展现自己的睿智
1 1_14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自身原因有( )。 ABCD A.天性的游戏倾向; B.自制力不足; C.对性缺乏科学的认识; D.个性特征
1 1_14 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类型有( )。 ABCD A.缺乏知心朋友; B.与别人难以相处; C.感到交往困难; D.社交恐惧症
1 1_14 当代大学生品德存在的问题有( )。 ABCD A.道德认知比较模糊; B.道德情感比较消极; C.道德意志比较薄弱; D.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
1 1_14 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 )。 ABCD A.明确的目的性; B.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 C.解决矛盾的坚定、沉着、耐心和自制力; D.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1 1_14 大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 )。 ACD A.构建意义; B.构建程序; C.构建原则; D.构建的具体指标
1 1_14 一般认为,大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性因素、知识性因素和( )。 BCD A.生成性因素; B.组织性因素; C.专业性因素; D.大学生个体性因素
7 1_39 品德具有稳定性,所以,品德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 错
6 1_39 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旨在解决概念和命题性知识的教学问题。 对
6 1_39 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 对
6 1_39 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 对
6 1_39 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双方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紧张状态或者对抗状态。 对
6 1_39 目前较为公认的看法是:心理发展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即发展只有连续性,儿童只不过是成人的缩影。 错
6 1_39 心理健康教育的防治性目标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错
5 1_39 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即人际交往。 对
5 1_39 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一定是不好的行为。 错
5 1_39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错
5 1_39 社会心理通常是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 对
5 1_39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片面性表现为过高评价自我。 错
5 1_39 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 错
5 1_39 道德性的养成需经过道德的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 对
5 1_39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对
5 1_39 大学生人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沟通不畅。 对
5 1_39 文化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三分层次。 错
5 1_39 自我观念和社会身份是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对
5 1_39 大学教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才能奏效。 对
5 1_39 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人格基础。 对
5 1_39 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对
5 1_39 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与个别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相同的。 错
5 1_3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对
5 1_39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 对
4 1_39 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 对
4 1_39 学生群体是校园中最活跃的群体。 对
4 1_39 气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对
4 1_39 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 对
4 1_39 心理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增强的过程,也指衰退、减弱的变化。 对
4 1_39 人际沟通可以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消除孤独感。 对
4 1_39 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状态。 对
4 1_39 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是辅导员的任务,与学科教师无关。 错
4 1_39 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由概念、规则及原理构成的知识系统。 错
4 1_39 产生式系统的迁移观主要针对的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迁移问题。 错
4 1_39 动作表征出现在个体成长的早期,随年龄增加而不再使用动作表征。 错
4 1_39 侵犯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一般包括了动机、行为和后果。 错
4 1_39 集群行为一般都有自发、短暂、无组织、情绪化、极易受暗示等特点。 对
4 1_39 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理解和记忆而获得,其教与学的形式均以语言为基本载体。 对
4 1_39 韦纳的自我归因理论试图寻求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而卡芬顿的自我价值论(self-worth theory)重在解释学生为什么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 对
4 1_39 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主要是通过人际间的心理感染和营造特定的环境来实现的。 对
4 1_39 一般认为,在具有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情况下,道德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志。 对
4 1_39 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是感觉的适应现象。 对
4 1_39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对
4 1_39 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 对
3 1_39 气质类型是有好有坏的。 错
3 1_39 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 错
3 1_39 品德修养是品德养成的核心。 对
3 1_39 倾听技术是心理辅导的核心任务之一。 对
3 1_39 心理学是仅仅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错
3 1_39 人类个体的成长环境就是人类的社会环境。 错
3 1_39 “头脑风暴法”有助于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对
3 1_39 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已基本定型,可塑性很少。 错
3 1_39 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是教师意志品质的体现。 对
3 1_39 在大学群体文化建设中,无需顾忌师生间的互动。 错
3 1_39 在建构式学习理论中,讲解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错
3 1_39 大学生自我评价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更符合实际。 错
3 1_39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了心理学是社会科学。 错
3 1_39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错
3 1_39 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成分。 对
3 1_39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化的人是尽善尽美的“完人”。 错
3 1_39 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活动。 对
3 1_39 由于疲劳、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变化称为心理发展。 错
3 1_39 品德表现在道德行为之中,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是品德的表现。 错
3 1_39 大学生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 对
3 1_39 美国学者司德菲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属于一种能力发展模式。 错
3 1_39 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对
3 1_39 在强化学习中,强化物来自外部环境,即只存在外部强化一种形式。 错
3 1_39 学习者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会采用意义学习,而不是采用机械学习。 错
3 1_39 直觉思维是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的认知过程。 错
3 1_39 大学生的品德修养重在常修,常修就是要突出终身性、经常性、持久性。 对
3 1_39 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先行组织者”而实现的。 对
3 1_39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决定。 对
3 1_3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对
3 1_39 大学生个别心理辅导老师需要在资格、观念和个人成长等方面作出必要的准备。 对
3 1_39 人类某种行为和能力的发展错过关键期,这种行为和能力的可能性就不会存在了。 错
3 1_39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对
3 1_39 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品德的最重要标志。 对
3 1_39 自我强化指的是个人按照他人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错
3 1_39 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有利于促进大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和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对
3 1_39 共情又叫做同感或同理心,是设身处地的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感觉、需要、情绪与想法的一种个人特质。 对
3 1_39 良好的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社会与学校对大学生不断地教育和训练,和大学生自身不懈地锻炼和修养中形成的。 对
3 1_39 现在大学里分工非常明确,有班主任与辅导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因而上课教师已经不再担负起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 错
3 1_39 一个正常个体的发展总是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到达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对
3 1_39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错
2 1_39 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对
2 1_39 大学生品德教育是大学辅导员的任务。 错
2 1_39 规范与约束是制度文化最突出的特征。 对
2 1_39 “合群”是大学生人际吸引的较高层次。 错
2 1_39 教师的教育能力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占首位的。 错
2 1_39 个性心理特征影响着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活动。 对
2 1_39 大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校学生、教师和管理者。 对
2 1_39 教师文化与教师形象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力量。 对
2 1_39 大学生形式逻辑已趋完善,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水平。 错
2 1_39 人的亲和行为会受到外貌、距离、熟悉性和相似性等的影响。 对
2 1_39 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精神感染和环境感染起作用的。 错
2 1_39 生涯规划和择业目标不恰当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 对
2 1_39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身心连续又稳定的变化。 对
2 1_39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在学校的规章、行政、道德和习惯层面上的表现。 对
2 1_39 先行组织者的实质是利用已经具有的先前知识获取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
2 1_39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对
2 1_39 在使用提问技术进行心理辅导时,使用开放式提问比使用封闭式提问更有效果。 错
2 1_39 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主要是通过物质环境调试和精神环境调试实现的。 对
2 1_39 开放式提问是建立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为目的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窥探学生的隐私。 对
2 1_39 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视角看,品德形成发展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与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 错
2 1_39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有关实验研究揭示观察学习在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对
2 1_39 倾听技术是指心理教师全神贯注聆听来访者叙述,对于其含糊而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的叙述。 错
2 1_39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强调预防和矫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行为偏差或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错
1 1_39 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唤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过程。 错
1 1_39 自觉性是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 对
1 1_39 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有关。 对
1 1_39 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都是绝对的。 错
1 1_39 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新人。 对
1 1_39 校园文化的主导文化是师生的价值观。 错
1 1_39 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劳动。 对
1 1_39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深层文化的体现。 错
1 1_39 大学教师还担负着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 对
1 1_39 教师威信的发展和维护,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的自我塑造。 对
1 1_39 正向的自我表露是指辅导员提出自己的优点和正向经验。 对
1 1_39 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主要是通过模仿和从众来实现的。 对
1 1_39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基础。 对
1 1_39 尊重教师和爱护学生是校园文化中最富有价值追求的要素之一。 对
1 1_39 大学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效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短效性的特征。 错
1 1_39 大学生个人特质的变化一般不会影响到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错
1 1_39 教师的威信主要是靠客观条件的改善,否则主观上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错
1 1_39 校园精神文化渗透在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之中。 对
1 1_39 现在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教学团队,因而现在非常强调教师之间的群体协作。 对
1 1_39 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而与熟人交往时,则近因效应有较大影响。 对
1 1_39 教师的一般能力在高校中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因为它并不是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前提。 错
1 1_39 大学生的品德修养的自律性的特点在于强调从“独处”、“微处”和“隐处”进行修养。 对
1 1_39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中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处事风格等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 对
1 1_39 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要求,编制一定的问题或表格让被试者回答,从而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错
1 1_39 大学是人性格发展和成型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促进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和成熟,是非常重要的。 对
1 1_39 在大学生品德研究范围上,主要将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个人道德素质。 对
15 2_11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 )。 C A.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体制; B.中央集权制; C.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 D.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体制
15 2_11 哪些高等学校必须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B A.中国境内所有的高等学校; B.中国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 C.中国境内除中外合作办学外的所有高等学校; D.中国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
14 2_11 教育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 C A.教育法规的制定; B.教育法规的适用; C.教育法规的实施; D.教育法规的遵守
14 2_11 不属于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是( )。 B A.主体合法性; B.客体合法性; C.行政权限合法; D.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
14 2_11 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有社会团体和公民自觉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从而使教育法律法规得以实现的活动,即( )。 D A.教育法规的制定; B.教育法规的适用; C.教育法规的实施; D.教育法规的遵守
13 2_11 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主要由谁制定?( ) C A.学校; B.教育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学校举办者
13 2_11 关于高等教育行政关系的特征,错误的是( )。 B A.必须有一方是教育行政主体; B.权利义务具有对等性; C.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D.教育行政主体在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12 2_11 确定高校学费标准的主要依据是( )。 B A.人均生活费; B.生均教育培养成本; C.基建成本; D.教师工资
12 2_11 目前我国权力机关和教育行政机关均可采取的教育法制监督途径是( )。 B A.教育经费预算、决算制度; B.教育执法检查制度; C.教育督导; D.教育行政监察
12 2_11 高等教育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被推定为合法有效的,其约束力随之产生。这反映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特征是( )。 B A.从属法律性; B.效力先定性; C.强制性; D.单方意志性
11 2_11 国家规定范围之内的学费标准审批权限在( )。 B A.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11 2_11 高等教育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不包括( )。 B A.培养各类高级人才; B.传承、创新文化,培养跨文化的人才; C.从事科学研究,创新科技成果; D.直接服务社会
11 2_11 在我国的实践中,国家规定高等学校的经费开支标准的途径是( )。 C A.综合定额; B.普通基金; C.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 D.普通基金加专项基金
11 2_11 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规定,教育行政处分,有时又被称为纪律处分,下列属于教育行政处分的种类的有( )。 A A.记过; B.罚款; C.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 D.吊销办学许可证
10 2_11 不属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和支持的是( )。 B A.社会同高校的合作与参与; B.社会利用高校获得经济利益; C.社会为学生实习与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 D.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
8 2_11 我国的教育仲裁制度( )。 D A.已经基本建立; B.已经趋于完善; C.已经较为完善; D.尚在摸索之中
8 2_11 设立独立设置实施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学院应符合以下规定( )。 A A.主要培养专科及专科以上专门人才; B.有2个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 C.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6000人以上; D.专任教师在1000人以上
8 2_11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D A.7; B.15; C.10; D.5
8 2_11 教师如果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为( )。 C A.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 B.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C.主管的教育部门; D.信访部门
8 2_11 教育法律草案交付表决前,最后一稿(即法律草案表决稿)通常是由哪个机构修改完成的?( ) C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国务院
7 2_11 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在于( )。 A A.补救合法权益受损害者; B.解决法定权益的纠纷; C.惩治侵权行为; D.维护国家教育法律的尊严
7 2_11 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 )。 A A.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 B.教育行政机关; C.学校; D.教师
7 2_11 我国教育法规的体系的核心是( )。 C A.《宪法》; B.《高等教育法》; C.《教育法》; D.《教师法》
7 2_11 不属于我国教育法规实施内容的是( )。 D A.教育执法; B.教育司法; C.教育守法; D.教育普法
7 2_11 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行政处罚种类的是( )。 C A.警告; B.罚款; C.拘役; D.撤销教师资格
7 2_11 社会力量依法举办的学校,办学经费由谁负责筹措?( ) D A.校长; B.董事会; C.所在地政府; D.举办者
7 2_11 以该监督方式是否存在直接国家强制力来分,教育法制监督有国家机关的法制监督和( )两大系统。 D A.社会团体的法制监督; B.行政机关的法制监督; C.司法机关的法制监督; D.社会力量的法制监督
7 2_11 教育司法救济是指通过法定诉讼程序获得教育法律救济的司法救济渠道。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看,凡符合( )受案范围的,都可以通过教育诉讼来获得法律救济。 C A.民事诉讼法; B.行政诉讼法; C.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D.刑事诉讼法
7 2_1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通过法治教育,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B.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 C.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 D.有的公职人员贪赃枉法、执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社会主义法治造成损害
6 2_11 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只能由国家制定; B.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C.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来得以实施; D.法的规范作用主要包括指引、评价、预测、教育等方面
6 2_11 高校学生权利是一项( )。 B A.应有权利; B.法律权利; C.自然权利; D.道德权利
6 2_11 教师提出申诉,应当以( )形式提出。 D A.口头; B.书面或口头; C.自己认为合适的; D.书面
6 2_11 下列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 )。 D A.依照法律的导向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B.根据法律规范来判断买卖行为是否合法; C.通过实施法律规范来提高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 D.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
6 2_11 取消考试资格是教育行政处罚中的( )。 B A.申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人身罚
6 2_11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被撤销之日起( )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认定。 C A.1; B.3; C.5; D.10
6 2_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 )。 B A.其效力低于其解释的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等于其解释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B.与其解释的所有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C.其效力低于其解释的法律,高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其效力不能确定
6 2_11 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观点的是( )。 D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6 2_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的起始时间是( )。 A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6 2_11 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分别是每年的( )。 B A.12月1日和3月13日; B.12月4日和3月15日; C.12月3日和3月16日; D.12月5日和3月15日
6 2_11 如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因不服具体行政行为而提起教育行政诉讼并且人民法院已受理的,( )申请行政复议。 D A.在特定情况下可以; B.一般不可以; C.可以; D.不得
5 2_11 刑罚分为两类: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是对犯罪人适用的主要的刑罚方法,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同时也可单独适用。下列属于附加刑的刑罚是( ) D A.罚款; B.拘役; C.管制 D.罚金
5 2_11 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D A.混合意义的教育法制不仅包括教育法律制度,而且还包括教育法律制度的运行; B.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静态意义的教育法制,是国家全部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体系; D.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 2_11 在教育行政诉讼中,( )负有举证责任。 C A.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 B.教育行政机关; C.教育行政机关或教育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起诉人
5 2_11 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是( )。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5 2_11 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是( )。 C A.教育经济关系; B.教育物质关系; C.教育社会关系; D.教育思想关系
5 2_11 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 A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 2_11 普通高校学生贷学金实行( )。 C A. 低息贷款; B. 贴息贷款; C. 无息贷款; D.都不是
5 2_11 下列属于教育法规表现形式的是( )。 D A.决议; B.决定; C.通知; D.实施细则
5 2_11 根据宪法和法律,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 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教育部
5 2_11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应达到( )。 C A.10%; B.3%; C.4%; D.12%
5 2_11 下列哪个惩罚措施不属于我国对学生进行处分种类?( ) C A.警告; B.开除学籍; C.罚款; D.勒令退学
5 2_11 通常不适用于处于义务阶段的学生的行政处分措施是( )。 B A.警告; B.开除; C.记过; D.留校察看
5 2_11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之间的区别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A.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相同; B.制定主体不同; C.实施方式不同; D.稳定性不同;E.表现形式不同
5 2_11 设立高等职业学校,其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应为( )。 C A.500人以上; B.800人以上; C.1000人以上; D.2000人以上
5 2_11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 D A.企业法人; B.社会团体法人; C.机关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5 2_11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 D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5 2_11 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的是() B A.2004年宪法修正案; B.1999年宪法修正案; C.1993年宪法修正案; D.1988年宪法修正案
5 2_11 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 )等合法权益,有权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C A.人身权; B.财产权; C.人身权、财产权; D.受教育权
5 2_11 第一次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定的是( )。 B A.《教育法》; B.《教师法》; C.《高等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5 2_11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以何种语言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 A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B.英语; C.合作外方规范语言; D.由合作双方商定;
5 2_11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者的知识产权投入一般不得超过各自投入的( )。 B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5 2_11 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如发现已授予学位的学生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的情况,可以( )。 A A.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B.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报请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C.向学位授予单位的主管部门申请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D.向法院申请,由法院裁决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4 2_11 中国的法制宣传日是( )。 A A.每年的12月4日; B.每年的3月15日; C.每年的6月5日; D.每年的6月26日
4 2_11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56条第1款规定:“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 )依法给予处分。” D A.校长;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副校长; D.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 2_11 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是( )。 B A. 校党委书记; B.校长; C. 校工会主席; D.校友会会长
4 2_11 我国普法工作的起始年份是( )。 B A.1985; B.1986; C.1987; D.2001
4 2_11 成人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对象为( )。 C A.18岁以上成年人; B.24岁以上成年人; C.30岁以上成年人; D.在职在业者
4 2_11 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要遵循( )的原则。 A A.客观、公正、准确; B.实事求是;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平等协商
4 2_11 除了成文法之外,还有什么法律?( )。 C A.宪法; B.司法; C.习惯法; D.宗法
4 2_11 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 D A.根据不同情形,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B.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C.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所属机构应作出相应的赔偿
4 2_11 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 )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D A.服从学校发展需要; 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学校规章制度确立; D.双方平等自愿
4 2_11 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体制是( )。 C A.中央统一领导; B. 地方各自领导; C.分工负责、分级管理; D.分级负责、分工管理
4 2_11 教育行政复议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 )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C A.必须; B.不可以; C.可以; D.根据具体情况
4 2_11 下列机构中无权进行教育行政处罚的是( )。 D A.县级教育行政机构; B.省级教育行政机构; C.国家教育部; D.各级各类学校
4 2_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时间是( )。 D A.1978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3年
4 2_11 当今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是( )。 A A.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 B.遵守国家法律; 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4 2_11 我国教育立法权限和程序主要由哪些法律确定?( ) A A.《宪法》、《立法法》、《组织法》; B.《宪法》、《立法法》、《教育法》; C.《宪法》、《组织法》、《教育法》; D.《立法法》、《组织法》、《教育法》
4 2_1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的决定》颁布的时间是( )。 D A.1958年; B. 1961年; C.1978年; D.1985年
4 2_11 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 A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注重效率原则
4 2_11 《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自身特点,不包括( )。 D A.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并由教育法律所规范; B.与教师的职责和职务紧密相连; C.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 D.伴随着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而产生
4 2_11 在高校学生的义务中,只是部分学生应承担的专项义务的是( )。 D A.遵守法律法规; B.尊敬师长、刻苦学习; C.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 D.获得贷款和助学金的同学,应履行相应的义务
4 2_11 人民法院对教育行政案件审理后,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决,下列判决中不属于法定判决形式的有( ) D A.履行判决; B.维持判决; C.变更判决; D.中止判决
4 2_11 根据我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可在多少时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 ) B A.两年内; B.一年内; C.六个月内; D.三个月内
4 2_11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少年被告人年龄是( )。 B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4 2_11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但允许有例外,即可以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 )。 D A.设立为自学考试助学或从事文化补习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B.设立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C.设立从事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D.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普通高校设立的实施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4 2_11 国家规定,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抵达留学国,在多少时间内未向所属使领馆报到,即要被取消公费留学资格并承担违约责任?( ) B A.三个月; B.一个月; C.半个月; D.8天
4 2_11 法学理论上讲的教育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客观情况,它可分为两类:一是教育法律事件,二是( )。 B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行为; C.教育教学成果; D.教育思想理论
4 2_11 根据我国《立法法》有关规定,在法理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教育法规与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规章相比,其法律效力如何?( ) A A.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效力高; B.教育部的教育规章效力高; C.两者的法律效力相等; D.两者的法律效力无法比较
4 2_11 交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未获通过的法律案,如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法律,可以按照法定程序重新提出,是否能列入全国人大会议议程最终由( )。 A A.全国人大审议决定; B.全国人大主席团审议决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审议决定; D.全国人大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审议决定
4 2_11 教育行政处罚一般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实施,也可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组织实施。如委托有关组织实施,处罚行为的法律责任应由( )。 A A.委托的教育行政部门承担; B.被委托的有关组织承担; C.委托的教育行政部门和被委托的有关组织共同承担; D.根据《教育行政处罚委托书》中的约定承担
3 2_11 《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3 2_11 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C A.责任人有教育违法行为是其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 B.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C.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故意; D.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3 2_11 教育法制化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我国实现依法治教的关键是( )。 A A.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 B.促进学校法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逐步建立、健全对学校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C.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D.建立、健全处理教师申诉、学生申诉的程序与机制及运用司法手段处理教育纠纷的机制
3 2_11 教育行政相对人在( )教育行政诉讼中是原告。 B A.部分; B.所有; C.以教育行政机关为被告的; D.由其自身提起的
3 2_11 教师资格一经取得,非依( )不得丧失和被撤销。 B A.学校规定; B.法律规定; C.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D.主管部门规定
3 2_11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 ),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得以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其通过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权利、义务的方式来调整某种社会关系。 A A.统治阶级意志; B.中产阶层的意志; C.执政党的意志; D.最广大人民的意志
3 2_11 我国教育立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 B A.执行法律; B.公布法律; C.通过法律; D.适用法律
3 2_11 拥有撤销地方性法规权限的机关是( )。 C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政协
3 2_11 不属于我国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是( )。 C 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普法全面; D.违法必究
3 2_11 动态意义的教育法制,其核心在于( )。 D A.教育立法; B.教育执法; C.教育普法; D.依法治教
3 2_11 我国教育法律的标准文本须刊登在( )。 D A.人民日报; B.中国教育报; C.国务院公报;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
3 2_11 关于教育立法权的特征,正确的是( )。 D A.是一种综合的权利体系; B.最终属于国家主权拥有者; C.以调整教育中的各种行为关系为目的; D.以上三种都对
3 2_11 不属于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是( )。 A A.监督制度; B.资格制度; C.职务制度; D.聘任制度
3 2_11 不属于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律形式的是( )。 D A.法律形式; B.准法律形式; C.非法律形式; D.强法律形式
3 2_11 通常只承担补偿性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是( )。 A A.教育行政机构; B.教师; C.学生; D.学校
3 2_11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C A.传授专业知识; B.传授实验技能;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3 2_11 在我国,现行教育法对我国教育方针规定的是( )。 B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2_11 我国政协对我国教育法制情况进行的监督属于( )。 B A.行政监督; B.社会监督; C.司法监督; D.权力机关的监督
3 2_11 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 B A.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全国政协; D.全国人大和中共中央
3 2_11 设立高等专科学校,其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应为( )。 C A.500人以上; B.800人以上; C.1000人以上; D.2000人以上
3 2_11 对违反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 C A.开除; B.批评教育并处罚款; C.批评教育,但不得随意开除; D.罚款
3 2_11 新中国建立以来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 2_11 设立独立设置的学院,其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应为( )。 B A.2000人以上; B.3000人以上; C.5000人以上; D.7000人以上
3 2_11 对于符合教师资格申请条件的,应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 )天内颁发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的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B A.15; B.30; C.60; D.90
3 2_11 哪些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 D A.政府机构; B.事业单位; C企业和公民个人; D.任何组织和个人
3 2_11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包括( )。 B A.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3 2_11 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法律是( )。 B A.《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宪法》; D.《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
3 2_11 在我国教育司法实践中,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种类是( )。 B A.教育民事责任; B.教育行政责任; C.教育刑事责任; D.教育道德责任
3 2_11 专门教育机构为各级各类教师的补充、更新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性学历教育即( )。 A A.教师培养; B.教师培训; C.教师考核; D.教师奖励
3 2_11 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 )。 B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或解聘职务; C.撤销教师资格; 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3 2_11 从逻辑结构上看,任何一个具体的教育法律条文都应包含三个要素,其中不包括( )。 C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行为动机; D.法律后果
3 2_11 根据《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我国高等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名额应如何决定?( ) A A.由高等学校自行决定; B.由国家招生计划指标决定; C.由教育部审批决定; D.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决定
3 2_11 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必须经历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时也会不断地出现反复,这就决定教师的劳动具有( )特点。 C A.长期性; B.迟效性; C.长期性和迟效性; D.周期性
3 2_11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举办颁发外国教育机构的本科学历、学位证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方合作办学者( )。 C A.可以是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 B.可以是实施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 C.必须是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 D.必须是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普通高校;
3 2_11 《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B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3 2_11 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中有一门以上课程补考后仍不及格但不属于留级范围或未修满规定的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可以获得( )。 C A.毕业证书; B.肄业证书; C.结业证书; D.学习证明书
3 2_11 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未按时向我国驻外使领馆报到、从事协议规定以外的工作、擅自变更留学单位或留学计划、擅自变更留学国别和留学身份、未按规定留学期限回国都会(可能会)被视作违约。此外,出现哪种情况也有可能被取消公派留学资格并承担违约责任?( ) D A.未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定《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 B.未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常联系; C.学习/研修成绩没有达到要求; D.未向驻外使领馆递交学习/研修情况报告表
2 2_11 受教育者享有在( )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D A.学业成绩; B.品行; C.身体状况; D.学业成绩和品行
2 2_11 因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多少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 C A.3; B.4; C.5; D.6
2 2_11 教育法规的特征不包括( )。 A A.探索性; B.规范性; C.确定性; D.强制性
2 2_11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以( )为中心,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 A A.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B.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C.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D.学生管理计划
2 2_11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定年限为( )。 A A.9年; B.10年; C.11年; D.12年
2 2_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年份是( )。 B A.1945; B.1946; C.1963; D.1972
2 2_11 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 )。 C A.普通劳动者; B.公务员; C.专业人员; D.自由职业者
2 2_11 不属于教育法律的责任种类的是( )。 D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行为法律责任
2 2_11 教育法规的实施在内容上不包括( )。 D A.教育执法; B.教育司法; C.教育守法; D.教育立法
2 2_11 不属于我国教育法律责任种类的是( )。 D A.教育民事责任; B.教育行政责任; C.教育刑事责任; D.教育道德责任
2 2_11 普通高校毕业证书由哪个部门制作( )。 D A.高等学校; 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普通高校隶属的教育行政部门; D.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2 2_11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 )。 D A.本质; B.根本任务; C.指导思想; D.制定主体
2 2_11 表述义务性教育法律通常采用的字样是( )。 A A.“必须”; B.“可以”; C.“有权”; D.“有……的自由”
2 2_11 下列不属于教育权利能力取得方式的是( )。 C A.依法律规定; B.有关部门批准; C.出生; D.考试
2 2_11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 )审定。 A 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D.组织教师资格考试的学校
2 2_11 高等学校章程的修改,应当报以下机构核准( )。 C A.国务院; B.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 原审批机关; D.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2 2_11 不属于国外学者来华进行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是( )。 B A.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短期合作研究; B.来华任教; C.来华开展学术访问; D.参加我国举行的学术会议
2 2_11 在下列情形中,学校应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情形是( )。 C A.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但未告知学校的; B.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C.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D.来自学校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2 2_11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 B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2 2_11 大学必须设有几个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 ) B A.2个以上; B.3个以上; C.7个以上; D.12个以上
2 2_11 根据《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的具体标准由谁制定?( ) B A.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教育部; D.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2 2_11 国家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实施教育行政许可,一般应当由( )。 D A.政府的名义作出; B.政府发改委的名义作出; C.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作出; D.教育行政部门名义作出
2 2_11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适龄儿童少年有受教育的( ),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到学校接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C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2 2_11 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 C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AB两种责任
2 2_11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 )。 C A.三至四年; B.三至五年; C.四至五年; D.四至六年
2 2_11 教育行政救济是指按照教育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受教育者和教师可通过( )制度来对抗侵权行为以获得法律救济。 B A.诉讼; B.申诉; C.仲裁; D.调解
2 2_11 在众多教育法律责任主体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是( )。 C A.学生; B.教师; C.学校; D.教育行政机关
2 2_11 教师享有“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属于《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的( )。 A 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2 2_11 高等学校分立、合并、终止,变更名称、类别和其他重要事项的审批机构( )。 D A.国务院; B.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 原审批机关
2 2_11 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在职人员申请自费出国留学,其公职等问题由( )。 A A.所在单位自行处理; B.所在单位上级部门处理; C.所在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部门处理; D.所在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处理
2 2_11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国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小年龄是( )。 B A.5周岁; B.6周岁; C.7周岁; D.8周岁
2 2_11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开考新专业应由哪个部门审批( )。 D A.教育部; B.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 C.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D.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2 2_11 在教育实践中,当某种学校事故出现后,学校不应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情形有( )。 D A.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B.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C.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D.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2 2_11 依据各类关系主体之间的身份地位不同,可将教育法律关系分为教育行政关系和( )。 B A.教育横向关系; B.教育民事关系; C.教育平等关系; D.教育学习关系
2 2_11 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应当保留其学籍( )。 D A. 2年; B.3年; C. 退役当年; D.退役后一年
2 2_11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有作弊行为,其考试成绩作废,并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的处罚是( )。 C A.罚款1000元; B.五年内不得申请教师资格; C.三年内不得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D.警告
2 2_11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与道德等其他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不同的地方在于( )。 A A.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B.法律可以调整市场经济关系; C.违反法律会受到舆论或内心信念的谴责; D.违反法律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2 2_11 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须经过几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 C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五次
2 2_11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普通高校的合格评估(鉴定)由哪个部门组织实施?( )。 B A.省属高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部属院校由教育部组织实施; B.所有普通高校都由教育部组织实施; C.本科院校由教育部组织实施,专科院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D.所有普通高校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2 2_11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应适用( )。 B A.一般规定; B.特别规定; C.重新修订; D.由制订机关解释
2 2_11 作为一个部门法,教育法规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具有的特征,除了内容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和调整对象的多样性之外,还包括( )。 B A.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B.法律后果的特殊性; C.国家强制性; D.法律规范内容的明确性
2 2_11 《义务教育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这一规定,属于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是( )。 B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制裁性规范; D.奖励性规范
2 2_11 在实践中,教育经费普遍短缺,教师工资长期反复地被拖欠,学校周边环境日益恶劣,学校乱收费屡禁不绝,家长教养不当,学生不断流失,童工、童商等快速增多。以上在教育领域内出现的社会现象,都是教育法规明令禁止的,但却没有得到切实执行,说明我们没有( )。 C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 2_11 教育法规的实施方式是( )。 A A.国家强制力; B.道德谴责; C.公共舆论; D.模范人物的影响
1 2_11 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 C A.拘留; B.罚款; C.降职; D.取消资格
1 2_11 我国的学科门类大约有( )个。 B A.3个左右; B.10个左右; C.50个左右; D.超过100个
1 2_11 下列措施属于教育行政处分措施的是( )。 D A.罚款; B.拘留; C.撤销教师资格; D.警告
1 2_11 不属于公派留学执行的指导方针的是( )。 D A.按需派遣; B.保证质量; C.学用一致; D.鼓励回国
1 2_11 学生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该科教学时数( )者,不得参加本门课的考核。 B A.1/2; B.1/3; C.1/4; D.1/5
1 2_11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B A.5,6; B.6,7; C.6,8; D.8,9
1 2_11 我国教育民事法律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是( )。 B A.无过错责任; B.过错责任; C.公平原则; D.推定责任
1 2_11 构成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最基本要素的是( )。 C A.教育法律条文; B.教育法律关系; C.教育法律规范; D.教育法律责任
1 2_11 设立大学,其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应为( )。 B A.3000人以上; B.5000人以上; C.80000人以上; D.10000人以上
1 2_11 关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以岗位为基础; B.遵循自愿平等、双向选择的原则; C.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D.教师聘任制度只包括招聘和续聘两种
1 2_11 我国在哪一年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 A A.1997; B.1999; C.2002; D.2004
1 2_11 我国应以哪部法律为核心构建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D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 2_11 教育法律责任的内容依据处罚严厉程度的不同,可分为( )和制裁。 C A.返还财产; B.吊销办学许可证; C.补救; D.通报批评
1 2_11 设立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D A.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是国家的责任; B.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C.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D.保证每个适龄人员接受高等教育
1 2_11 学满多少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 B A.半学年; B. 1学年; C.2学年; D.3学年
1 2_11 教师所享有的“管理学生权”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B A.组织; B.主导; C.主体; D.领导
1 2_11 教育法律关系与一般法律关系的重要区别在于教育法律关系具有( )。 B A.复杂性; B.同一性; C.强制性; D.阶级性
1 2_11 从逻辑的结构上看,任何单一、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应包含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 )这三个组成部分。 A A.法律后果; B.法律责任; C.行为结果; D.法律依据
1 2_11 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不仅应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还必须告知申请人( )。 C A.需要进一步补充哪些申报材料; B.需要获得哪些审核意见(或考试成绩、听证笔录等); C.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D.再次申请行政许可的时间
1 2_11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必须以何种货币计收学费和其他费用?( ) D A.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自行决定; B.美元; C.合作外方所在国货币; D.人民币
1 2_11 根据《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我国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应当由谁审批?( ) C A.教育部; B.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 C.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同级外事、公安部门; D.高等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1 2_11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围绕着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权力、职责的划分问题,经历的发展历程是( )。 B A.由放到收、由收到放、收放结合; B. 由收到放、由放到收、收放结合; C. 由放到收、由收到放; D. 由收到放、由放到收
1 2_11 《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该条法律条文中包含着教育法律规范中的( )的内容。 A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制裁性规范; D.奖励性规范
20 2_14 依据处罚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行政处罚分为( )。 BCD A.人身罚; B.申诫罚; C.能力罚; D.财产罚
9 2_14 按《高等教育法》规定,哪一级政府应保证国家兴办的高等教育的经费逐步增长?( ) ABC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中心城市人民政府; D.县人民政府
8 2_14 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教育行政处分的种类主要包括( )。 ABC A.对在校学生的处分; B.对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的处分; C.对教师的行政处分; D.对学生家长的行政处分
7 2_14 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指( )。 ABC A.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B.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C.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D.教育总经费逐步增长
7 2_14 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 )。 AC A.教育教学活动; B.归还举办者投入; C.改善办学条件; D.归还银行贷款
7 2_14 有权审批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的机构是( )。 BC A.国务院; B.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7 2_14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申请行政赔偿的基本条件是( )。 CD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侵权;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权; C.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侵权情形; D.侵犯行为已造成损害
7 2_14 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哪些立法主体拥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 ) BC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C.由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7 2_14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是( )。 BD A.管理各自行政区内所有的高等学校; B.管理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和国务院授权管理的高等学校; C.协调行政区间的高等教育事业; D.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
6 2_14 教育立法的基本程序有( )。 ABCD A.议案的提出; B.议案的审议; C.议案的表决和通过; D.议案的公布
6 2_14 高校学生的学业保障权包括( )。 ABCD A.教育教学活动参加权; B.教育教学设施利用权; C.师资配置请求权; D.重新选择专业权
6 2_14 教育经费的“两个提高”指( )。 ACD A.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逐步提高; B.教育经费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逐步提高; C.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逐步提高; D.中央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逐步提高
6 2_14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 ) ABC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对象; E、行为
6 2_14 下列属于高等学校机构的在是( )。 ABCD A.大学; B.独立设置的学院; C.高等专科学校; D.成人高等学校
6 2_14 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的基本涵义包括( )。 ABD A.提高教育经费预算的等级; B.教育部门拥有教育经费预算的编制权; C.教育部门拥有教育经费预算的否决权; D.教育经费的分配权和管理权划归
6 2_14 在我国,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主要有( )。 AB A.教育行政救济; B.教育司法救济; C.教育民事救济; D.教育刑事救济
6 2_14 下面所列特征中不属于教育行政诉讼特征的是( )。 AD A.原告举证; B.主管恒定; C.诉权专属; D.可以调解
6 2_14 下列哪些事项属于教师可以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的范围( )。 ABCD A.教师认为其考核奖惩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的; B.教师认为其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的; C.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D.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
6 2_14 所谓教育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教育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 )。 ABCD A.人们对教育法律精神实质的理解; B.对教育法律实施作用的评价; C.对教育行政执法和司法的信任程度; D.遵守并运用教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等
6 2_14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BCD 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 2_14 学生提出申诉的事项应当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的申诉受理范围之内,下列事项属于申诉受理范围的有( )。 ABCD A.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 B.学生认为学校违反规定乱收费的; C.学生认为教师剽窃其著作权的; D.学生认为教师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利的
5 2_14 教育行政诉讼的管辖主要分为( )。 ABC A.级别管辖; B.地域管辖; C.裁定管辖; D.专属管辖
5 2_14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形式主要有( )。 ACD A.普通经费拨款; B.特别补助拨款; C.专项经费拨款; D.政府科研经费拨款
5 2_14 我国行政机关有权进行的教育法制监督途径是( )。 BCD A.教育经费预算、决算制度; B.教育执法检查制度; C.教育督导; D.教育行政监察; E.教育审计
5 2_14 《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 )。 AD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50位以上专任教师; C.40亩以上土地; 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5 2_14 制裁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法追究违法行为者应负法律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措施,主要包括( )。 ABC A.行政制裁; B.民事制裁; C.刑事制裁; D.经济制裁
4 2_14 健全的教育法制体现在( )。 ABCDE A.有完善的法制来明确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B.有完善的法制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C.有完善的法制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 D.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E.有明确的责任规定
4 2_14 学生不得转学的情形有( )。 ACD A. 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B.有1门以上科目考核成绩不合格; C.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D.应予退学的
4 2_14 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有( )。 ABCD A.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B.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C.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D.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交流与合作
4 2_14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种类包括( )。 ABC A.警告; B.严重警告; C.记过; D.记大过
4 2_14 教师申诉制度具有如下基本的法律特征( )。 BCD A.可选择性; B.非诉讼性; C.权利救济的特定性; D.法定性
4 2_14 《教师法》对教师作用的原则性规定是( )。 ABC A.教书育人; B.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C.提高民族素质; D.传承民族文化
4 2_14 在我国现行教育实践中,制裁方式主要有( )。 ABCD A.人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申诫罚; E.刑罚
4 2_14 按照“法律后果”的内容,可将教育法律规范分为( )。 AB A.制裁性规范; B.奖励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4 2_14 在计划经济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所具有的特点有( )。 ABCD A.国家所有化; B.决策与管理权高度集中; C.对高等教育计划控制; D.对高等教育行政干预
4 2_14 根据《宪法》、《立法法》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是( )。 ABCDE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 E、中国人民银行
4 2_14 参照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可以( )。 BC A.在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设定教育行政许可; B.对教育行政许可规定具体实施的程序、条件等; C.向国务院提出有关增设、修改、废止教育行政许可的立法建议; D.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有关增设、修改、废止教育行政许可的立法建议
4 2_14 根据国家规定,我国高校短期邀请外籍专家,被邀请者应具有( )。 BC A.硕士及以上学位或教授职称; B.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C.在该学术领域有一定造诣; D.在该学术领域有杰出造诣
4 2_14 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哪些立法主体拥有制定规章的权限?( ) CD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由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国务院各部委
4 2_14 申请创办中外合资研究开发机构,在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须报请( )。 AD A.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 B.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C.发改委审批; D.机构编制部门审批
4 2_14 根据我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和教育实践,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 )。 ABCDE A.责任法定原则; B.公正、合理原则; C.效益原则; D.过错责任原则; E.公开原则
4 2_14 教育法制监督的途径很多,在目前教育实践中,国家机关和群众对教育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通常采用监督方式除了教育审计外,还有( )。 ABCD A.教育经费预算、决算; B.教育执法检查; C.教育督导; D.教育行政监察
3 2_14 根据《教师法》第37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 ABC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 E.违反学校内部纪律的
3 2_14 《教师法》规定的义务有( )。 ABCD A.遵守宪法和法律及职业道德;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C.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 2_14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 )。 CD A.教育法上的行为能力; B.教育法上的权利能力; C.教育权利; D.教育义务
3 2_14 教师的权利主要包括的方面( )。 ABC A.教师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 B.要求承担义务者承担法律义务的权利; C.通过行政和司法渠道确认和保护被非法侵害的合法权益; D.参加教学活动之外的活动的权利
3 2_14 教育立法主体按性质主要包括( )。 ABCD A.具有不同程度的立法之权或职责的各类国家机关; B.拥有国家主权者; C.对教育立法活动有引导、制约、支配和影响作用的社会组织; D.参与或影响立法的个人
3 2_14 高等学校校长的任职条件包括( )。 ABD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在中国境内居住; C.本科以上学历; D.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技术理论和知识
3 2_14 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的专业包括( )。 ACD A.农林; B.艺术; C.师范; D.航空
3 2_14 教育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 )。 ABCD A.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 B.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C.对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撒销的决定不服的; D.对教育行政机关违反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违法设定义务的行为不服的。
3 2_14 设立高等专科学校应符合以下规定( )。 AB A.主要培养高等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 B.以1个学科为主要学科; C.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2000人以上; D.专任教师在500人以上
3 2_14 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途径主要有( )。 ABCD A.根据政府间双边交流协议; B.根据学校间的交流协议; C.外国学术、教育机构或各类团体等派遣学生来华学习; D.学生个人申请来华学习
3 2_14 下列法院属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是( )。 BCD A.最高人民法院; B.基层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E、军事法院
3 2_14 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在( )。 BD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B.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C.指导思想; D.遵循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3 2_14 以下哪些处罚种类属于教育行政处罚( )。 ABD A.罚款; B.责令停止招生; C.记过; D.吊销办学许可证
3 2_14 根据我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 )。 AD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2_14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理念是( )。 A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依法办事
3 2_14 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有( )。 ABCDE A.表现形式不同; B.规范内容不同; C.调整范围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 E.产生和发展趋势不同
3 2_14 目前我国解决教育违法和教育纠纷的主要司法途径包括( )。 ABC A.民事诉讼; B.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行政复议; E.自行和解
3 2_14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项法案要在表决中通过,其支持票数应达到?( ) BD A.提请全国人大全体会议表决的法案,要获得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支持; B.提请全国人大全体会议表决的法案,要获得全体代表的半数以上支持; C.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的法案,要获得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三分之二以上支持; D.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的法案,要获得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支持
3 2_14 《教育法》明确了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即( )。 ABCD A.要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合格的教师;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3 2_14 高等学校应当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 )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 ACD A.思想政治表现; B.个人道德品行; C.业务水平; D.工作实绩
3 2_14 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客观情况,即教育法律事实包括( )。 AD A.教育法律行为; B.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C.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D.教育法律事件; E、教育法律后果
3 2_14 《教育法》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行使的权利作了多方面的规定。其中包括( )。 BCD A. 自行修改章程; B.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C.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D. 聘任教师
3 2_14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应如何处理?( ) BD A.由国务院裁决; B.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在当地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D.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应适用部门规章的,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3 2_14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除了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行政法、经济法等部门法之外,还包括有( )。 ABCD A.民商法; B.社会法; C.刑法和军事法规; D.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 2_14 学生应予退学的情形有( )。 ABD A.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 B. 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C.学生体育课成绩不合格; D.本人申请退学
2 2_14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包括( )等形式。 ABCD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辞聘
2 2_14 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如下特征( )。 AB A.以法定权益纠纷的存在为基础; B.以侵权损害事实为前提; C.以维护教育法律的权威为宗旨; D.以惩治侵权行为为目的
2 2_14 我国教育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 ABCDE A.逐步建立并完善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B.严格做到依法行政; C.加强教育法制工作机构和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D.建立、健全严格、公正的教育处罚和救济制度; E、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
2 2_14 我国高校教师的资格条件有( )。 ABCD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C.具备相应的学历; D.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2 2_14 下列人员中不属于教师的有( )。 BC A.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B.未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 C.后勤服务人员; D.成人高等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
2 2_14 高等学校党委的领导职责包括( )。 AB A. 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B. 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 C.任命校长; D. 聘任教师
2 2_14 高等学历教育的入学资格包括( )。 ABC A.低一级教育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B.经考试合格; C.被高等学校录取; D.无犯罪记录
2 2_14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权利有( )。 ABCD A.教育教学权; B.管理学生权; C.科学研究权; D.报酬待遇权
2 2_14 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形式有( )。 ABCD A.出国留学; B.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 C.出国做研究; D.到国外任教
2 2_14 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我国《教师法》第7条明确规定的教师权利的有( )。 CD A.民主管理权; B.管理学生权; C.获得公正评价权; D.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 2_14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 )。 ABCDE A.制定主体不同; B.调整教育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 E、稳定性不同
2 2_14 高校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两种形式为( )。 AC A. 考试; B.评议; C. 考查; D.综合评定
2 2_14 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限的权力机关有( )。 ABC A.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省级人民政府所在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省级人民政府
2 2_14 下列情形中,既属于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有( )。 ABC A.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B.接受扫盲教育; C.教育行政机构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权; D.教师进行教育教学
2 2_14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 )。 BD A.学生入学注册; B.评选表彰各类奖学金; C.学生成绩考核与记载; D.困难学生补助
2 2_14 教育法律救济依其救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ABC A.教育申诉; B.教育行政复议; C.教育行政诉讼; D.教育督导;
2 2_14 完善我国教育执法制度,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 ABCD A.加强教育执法队伍建设; B.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C.建立、健全严格、公正的教育处罚制度; D.建立、健全严格、公正的救济制度
2 2_14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BCDE A.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实施的方式不同; D.稳定性不同; E.表现形式不同
2 2_14 义务性教育法律法规在被表述时通常采用的字样是( )。 ABCD A.“必须”; B.“应当”; C.“禁止”; D.“不得”; E、“可以”
2 2_14 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ABCD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 C.既注意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立足于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照抄; D.坚持把法治建设的基础放在制度建设和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上,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文明水平
2 2_14 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撤销不适当的( )。 AB A.部门规章; B.地方政府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规
2 2_14 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规定,申请论文博士的条件是( )。 AC A.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 B.通过国家有关考试; C.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 D.通过论文答辩
2 2_14 根据《教师法》的立法精神和相关法律规定,教师享有( )的权利。 ABD A.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B.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C.决定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 D.监督学校管理工作
2 2_14 从逻辑的结构上看,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应包含下列组成部分( )。 ABC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法律责任; E、行为主体
2 2_14 决定立法议案能否列入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议程的机构是?( ) AC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2 2_14 依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教育权利能力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 ABCD A.依法律规定取得; B.依法定程序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取得; C.申请并经核准登记取得; D.经培养、考核或考试取得
2 2_14 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裁手段表现在教育法律责任方面有( )。 ABCD A.人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申诫罚
2 2_14 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 )。 CD A.博士研究生学历; B.硕士研究生学历; C.本科学历; D.专科学历
2 2_14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但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很多,除了法之外还有( )。 ABCD A.道德; B.政策; C.纪律; D.社会风俗习惯
2 2_14 以我国宪法为基础,目前我国各个立法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可分为三个不同层级。它们分别是( )。 ABC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 2_14 有关机关或职能部门接到教师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的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分别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 ABD A.对于符合申诉条件的应予以受理; B.对于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可以答复申诉人不予受理; C.对于申诉书未说清申诉理由和要求的,不可受理; D.对于申诉书未说清申诉理由和要求的,可要求申诉人重新提交申诉书
2 2_14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亦即教育法律关系客观化的表现形式,必然包含以下几种( )。 ABC A.可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两大类的财产; B.可分行政行为、管理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的行为; C.包括各种教材、专著等在内的精神产品; D.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
2 2_14 教育司法是教育法实施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并非一切教育法的实施都依赖于教育司法。司法介入教育的范围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AB A.重视权益救济原则; B.遵循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原则; C.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D.目标与手段相统一原则
2 2_14 法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法不是万能的,法在被制定、实施及作用于社会生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这主要体现在( )。 ABC A.调整范围的有限性; B.法具有非全真性和不周延性; C.法具有滞后性; D.法具有恐怖性;
1 2_14 教育法规包含的内容( )。 ABCD A.宪法中的有关教育的条款; B.教育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的地方性行政法规
1 2_14 高校学生的基本权利包括( )。 ABCD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按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 C.在学业成绩和品行方面得到公正评价;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 2_14 高等学校校长的职权包括( )。 AD A.拟定发展规划; B. 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C.任免副校长; D.聘任与解聘教师
1 2_14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主要靠( )。 AB A.宣传教育; B.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 C.纪律处分; D.道德谴责; E、公共舆论
1 2_14 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有( )。 ABCD A.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法规; B.存在着损害事实; C.行为人有过错; 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1 2_14 教育法律救济的方式主要有( )。 ABD A.教育行政复议; B.教育行政诉讼; C.仲裁; D.教育申诉
1 2_14 定位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前提是( )。 ACD A.从教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B.取得教师资格证; C.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 D.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 2_14 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不同之处在于( )。 ABCDE A.表现形式不同; B.规范内容不同; C.调整范围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 E、产生和发展趋势不同
1 2_14 对于教师的职业定位,应注意从以下( )方面进行理解。 ACD A.教师是专业人员; B.教师是直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职责或从事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 C.教师是必须具备专门资格,符合特定要求的人员; D.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1 2_14 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ABCD A.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 B.遵守国家法律; 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D.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1 2_14 我国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应同时包含以下内容( )。 ABCD A.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法规; B.存在着损害事实; C.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D.教育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 E.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完全的教育民事行为能力
1 2_14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 ABCD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合格的教师;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场所、设施、设备等; D.有必要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经费来源
1 2_14 教育法规与教育大纲、教学原则的不同之处在于( )。 BCD A.教育性; B.规范性; C.确定性; D.强制性
1 2_14 《高等教育法》明确高校六个方面的自主权,包括( )。 AB A. 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B. 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订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C. 确定校长人选; D.自行确定招生规模
1 2_14 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审批权限是( )。 BD A.实施本科及以下层次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B.实施高等专科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C.实施研究生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D.实施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1 2_14 我国政府为外国留学生设立的“中国政府奖学金”除研究生奖学金外,还有( )。 AC A.本科生奖学金; B.专科生奖学金; C.进修生奖学金; D.扶贫奖学金
1 2_14 《教育法》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的义务作了多方面的规定。其中包括( )。 AC A.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B. 公开学生学业成绩; C.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D. 接受各类检查评估
1 2_14 将我国教育法律责任划分为教育行政法律责任、教育民事法律责任和教育刑事法律责任的划分标准是( )。 ABC A.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 B.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 C.违法行为的性质 D.法律责任的内容; E.承担法律责任主体的身份
9 2_39 教育法规的实施在内容上包括教育执法、司法和守法。 对
7 2_39 我国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对
6 2_39 教育行政诉讼可以调解方式结案。 错
6 2_39 教育行政执法的主体是教育行政机关。 对
5 2_39 留学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部分。 对
5 2_39 法通过义务性规范来进行非确定性指引。 错
5 2_39 教育法规的实施主要有教育法规的适用和遵守两种形式。 对
5 2_39 按照国际惯例,各国对教育证书的相互承认通常是对等的。 对
5 2_39 在具体的教育立法活动中,最基本的立法主体是教育立法机关。 对
5 2_39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对
5 2_39 从本质上看,教育法律救济是一种权利救济,是对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对
5 2_39 一般说来,受教育法规制裁的行为必将受教育道德的谴责;而违反教育道德的行为则不一定是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 对
5 2_39 根据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外国宗教院校和宗教教职人员在中国境内从事合作办学活动必须报请教育部和国家宗教事务局审批。 错
4 2_39 我国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具体化。 错
4 2_39 政府科研经费又称为横向科研经费。 错
4 2_39 教育法律救济以法定权益纠纷的存在为基础。 对
4 2_39 “精彩一课”,应当属于教育法律关系中的内容。 错
4 2_39 宪法规定了教育法规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 对
4 2_39 教育的法律法规在追求稳定性的同时,还要保证适用性。 对
4 2_39 学生既是教育法制监督的主体,又是教育法制监督的客体。 错
4 2_39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对
4 2_39 聘请外籍专家、外教,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局审批。 错
4 2_39 教育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并非只限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 错
4 2_39 教师既可成为我国教育法制监督的主体也可成为我国教育法制监督的客体。 错
4 2_39 教育法规的遵守方式包括教育法定义务的履行和教育法定权利的正确行使。 对
4 2_39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权利义务平等的教育民事关系。 错
4 2_39 境内公民出国交流包括我国公民出国留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任教等活动。 对
4 2_39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教师,将永久丧失教师资格。 对
4 2_39 申请参加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学有专长,并有一名相关专业的教授或者副教授推荐。 错
4 2_39 辞聘是指教师主动请求高校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辞聘应当由提出辞聘的教师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错
4 2_39 如果学生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学生管理规定给予的处分不服提出申诉的,其被申诉人只限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对
4 2_39 法律后果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违背教育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行为准则进行某种行为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承担的否定性后果。 错
3 2_39 我国于1995年9月1日起制定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错
3 2_39 全国人大代表50名以上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立法议案。 错
3 2_39 高校学费标准审批权限在教育部。 错
3 2_39 国家应保证对其举办的高校的投入经费。 对
3 2_39 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由教育部制定。 错
3 2_39 国家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构。 错
3 2_39 我国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 对
3 2_39 设立助学资金,都必须采用无偿捐助形式。 错
3 2_39 我国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对
3 2_39 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 对
3 2_39 民办学校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自行确定。 错
3 2_39 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教育道德的行为。 错
3 2_39 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后,结余部分应归还出资人。 错
3 2_39 高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进行的。 错
3 2_39 休学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离校,学校暂时取消其学籍。 错
3 2_39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是教育法律责任的一项基本归责原则。 错
3 2_39 实施非学历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由教育部制定。 错
3 2_39 离退休教师不能参加职务评聘,其原有教师职务相应解除。 对
3 2_39 即便没有造成侵权损害事实,教师也可以进行教育法律救济。 错
3 2_39 教育行政复议是教育行政复议机关的一种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错
3 2_39 教育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错
3 2_39 《高等教育法》所说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也可以颁发学历证书。 错
3 2_39 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享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应履行相应的教育义务。 对
3 2_39 立法不仅是指制定法律,修改、补充、认可、废止法律都是立法活动。 对
3 2_39 高校学生身份权是基于高等教育的性质,学生应该获得的本体性权利。 对
3 2_39 努力增加教育的投入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关键措施。 对
3 2_39 《高等教育法》规定,各级政府应保证国家兴办的高等教育的经费逐步增长。 错
3 2_39 在我国,全国人大的立法权限是修改宪法,其他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错
3 2_39 教师申诉是通过司法机关的诉讼程序进行的,因而教师申诉具有诉讼的性质。 错
3 2_39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对
3 2_39 教育法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伴随着教育的存在而存在。 错
3 2_39 教育行政诉讼只能由教育行政相对人如教师、学生或学校提起,而不能由教育行政机关提起。 对
3 2_39 从内容上看,教育行政执法主要有教育行政措施、教育行政处罚和教育行政强制执行三种形式。 对
3 2_39 教育法规遵守的对象不包括教育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作出的一些非规范性文件,如行政处罚通知书等。 错
3 2_39 从逻辑结构上看,任何一个具体的教育法律条文都应包含三个要素:法定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 对
3 2_39 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 对
3 2_39 教师申诉制度的确立首先是基于公民宪法上的申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申诉权利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对
3 2_39 实施非学历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由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规定的原则制定。 对
3 2_39 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主要是保障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其他需要扶助的人的权益的法律。 对
2 2_39 退学学生可以申请复学。 错
2 2_39 教育立法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对
2 2_39 高等教育只能由高等学校实施。 错
2 2_39 高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 对
2 2_39 国家严格限制社会力量向高等教育投入。 错
2 2_39 我国法律的解释权都归全国人大常委会。 对
2 2_39 对学生的退学处理,由学校教务部门决定。 错
2 2_39 我国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 错
2 2_39 凡是提案都可以进入立法程序,成为立法议案。 错
2 2_39 同等学力资格一般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出具证明。 对
2 2_39 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可以要求取得合理的回报。 对
2 2_39 要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先取得本科学历。 错
2 2_39 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 对
2 2_39 学生人均教育成本通常由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构成。 对
2 2_39 在我国,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对
2 2_39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错
2 2_39 高校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对
2 2_39 助教任职资格,由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审定。 对
2 2_39 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应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对
2 2_39 学生既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又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错
2 2_3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 对
2 2_39 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住宿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实际成本确定。 对
2 2_3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 对
2 2_39 设立大学和独立设置的学院,必须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对
2 2_39 军队也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 对
2 2_39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对
2 2_39 国家主要通过“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法”来规定高等学校的年经费开支标准。 对
2 2_39 涉及到人的思想、认识信仰等方面的社会关系,法律无法也没必要进行调整。 对
2 2_39 根据《高等教育法》规定,本科毕业生一概不能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错
2 2_39 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因此保障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不是政府的法定责任。 错
2 2_39 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细胞,也是构成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最基本因素。 对
2 2_39 只有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直接原因时,违法行为人才承担教育法律责任。 错
2 2_39 出国留学是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 对
2 2_39 除收取学费和住宿费以外,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向学生收取其他费用。 错
2 2_39 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 对
2 2_39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 对
2 2_39 根据国家规定,我国高校聘请外籍长期文教专家,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以及相当的资历。 错
2 2_39 在教育实践中,我国司法机关可依据公平原则要求行为人或学校一定程度地弥补被损害人所遭受的相关损失。 对
2 2_39 如果教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由于过错给其他教师、学生或者学校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要负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
2 2_39 对普通公民,普及法律知识的目的不仅是要让每个公民知法守法,更重要的是让广大公民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
2 2_39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其中,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非学历高等教育。 对
2 2_39 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法律责任主要是被强制履行依法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对
2 2_39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六十日内,作出处理。 错
1 2_3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6年成立。 对
1 2_39 高校可自行确定招生规模。 错
1 2_39 制定、认可均是法律产生方式。 对
1 2_39 学校可以校产作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 错
1 2_39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对
1 2_39 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 对
1 2_39 教育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高等教育事业。 错
1 2_39 大学与独立设置的学院区别主要在于办学水平。 错
1 2_39 高校学费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跨学年预收。 错
1 2_39 高等学校的举办者应当保证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 对
1 2_39 只有本科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错
1 2_39 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学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 对
1 2_39 学校收取费用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并公开收费项目。 对
1 2_39 法律上讲的权利就是普遍意义上的人的权利,即人权。 错
1 2_39 高校制定教学计划,必须经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错
1 2_39 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对
1 2_39 《高等教育法》中所说的高等学校不包括成人高等学校。 错
1 2_39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错
1 2_39 所有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 错
1 2_39 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应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以为辅。 对
1 2_39 审批高等学校的设立,应当聘请由专家组成的评议机构评议。 对
1 2_39 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对
1 2_39 社会民众的教育法律意识通常是一个国家教育法律状况的总反映。 对
1 2_39 不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公民一律不得申请教师资格。 错
1 2_39 只要转出学校与转入学校双方同意,高校学生就可以办理转学手续。 错
1 2_39 学制是国家规定的,高等学校不能单独申请调整本学校的修业年限。 错
1 2_39 教育司法实践中常用的教育法律责任是从广义上讲的教育法律责任。 错
1 2_39 高校学生管理的客体既包括学生,又包括与学生有关的活动和事务。 对
1 2_39 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对
1 2_39 普及法律知识的重点是国家公务人员,因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公务人员. 错
1 2_39 举办民办高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但举办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对
1 2_39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对
1 2_39 没有经过批准或认可的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不得擅自发放学业证书。 对
1 2_39 高等学校可以将用于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财产用于投资,获得收益,增加费用。 错
1 2_39 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是教育社会关系,即在教育活动中人们之间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对
1 2_39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 对
1 2_39 宪法在一个国家内是高于任何组织的章程的,因为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对
1 2_39 教育权利能力是一种特殊权利能力,公民或组织必须达到一定年龄或具备某种资格才能取得。 对
1 2_39 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经国务院授权,也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对
1 2_39 对不符合规定条件审批设立的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有权予以撤销。 对
1 2_39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对
1 2_39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
1 2_39 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 错
1 2_39 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国家法律,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任何机关都无权予以废除或撤销。 对
1 2_39 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对
1 2_39 目前我国教育法规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有关教育的国际条约或协定等。 对
1 2_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 错
1 2_39 经依法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在认定教育法律责任的过程中都应遵循合法、民主、公正等原则,在实施相关教育法律制裁过程中都应坚持重教育、轻惩罚,责任自负、不准株连等原则。 对
13 3_11 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 )。 C A.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B.学术型人才的劳动是高水平的,而应用型人才的劳动是低水平的; 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 D.高校应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
11 3_11 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 )。 B A.追求同质化; B.避免过度综合化; C.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水平; D.加大应用型学科门类的比重
10 3_11 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 )。 B A.苏格拉底; B.费希特; C.洪堡; D.范海斯
10 3_11 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 C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10 3_11 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 ) B A.再认策略; B.意义策略; C.目标策略; D.组织策略
9 3_11 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 )。 C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8 3_11 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 )。 B A.专科教育; B.博士后阶段;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8 3_11 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过程的五阶段论是( )。 A A.学、问、思、辨、行; B.学、辨、问、思、行; C.问、学、思、辨、行; D.学、问、辨、行、思
8 3_11 主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 )。 A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决定论
8 3_11 下列关于高校的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二者关系甚为密切; B.理论性知识需要转化为技术性知识,才能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 C.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降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D.实践对学校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8 3_11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 )。 A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B.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C.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D.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
7 3_11 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 A 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传承文化
7 3_11 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 A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引领社会
7 3_11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 )。 B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 C.提升专业知识; D.反思经验
7 3_11 “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 )。 C A.中世纪大学的特色; B.哈佛大学首创的原则; 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 D.我国古代书院确立的原则
7 3_11 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 D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怪性; C.劳动创造性; D.成效即时性
7 3_11 根据工作方式和任务,可以将人才划分为( )。 B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7 3_11 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 )。 B A.思维力; B.学习目标; C.记忆力; D.兴趣
7 3_11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 )。 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7 3_11 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 D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7 3_11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 )。 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6 3_11 教师职业不属于( )。 D A.脑力劳动; B.第三产业; C.专门职业范畴; D.普通职业范畴
6 3_11 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 )。 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6 3_11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 )。 A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6 3_11 教学计划编制的首要任务是( )。 A A.确立课程目标; B.选择课程内容; C.实施课程方案; D.进行课程评价
6 3_11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 )。 A A.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B.高校是培养政治精英的摇篮; C.高校是文化传承的基地; D.高校是受教育者实现社会化的场所
6 3_11 不属于个案研究法的特征的是( )。 B A.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B.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C.实施方法的综合性; D.资料来源的多元化
6 3_11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 )。 B A.教师的尊重与被尊重的矛盾;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C.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的矛盾; D.师生之间的民主与不民主的矛盾
6 3_11 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 )。 B A.专科; B.本科; C.硕士; D.博士
6 3_11 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 )。 A A.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 B.以发展学术为主; C.以发展科研为主; D.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
6 3_11 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 )。 B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6 3_11 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6 3_11 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 )。 B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C.道德水准; D.组织管理能力
6 3_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 )。 D A.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B.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C.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 3_11 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 B.市场的力量较强; C.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 D.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
6 3_11 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 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自由讲学; C.教师强调讲授法; D.自由听讲
6 3_11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6 3_11 “大学要把知识传播给民众并使其能运用知识解决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看作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体现了大学的( )。 C A.科学研究职能; B.培养人才职能; C.社会服务职能; D.终身学习职能
6 3_11 反对教育的过早专门化和过分职业化,倡导阅读经典著作,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弥补受教育者的精神空虚和人格缺陷,这种思潮反映了高校课改的( )。 C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 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 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 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
5 3_11 大学教师的( )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 D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 C.研究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5 3_11 终身学习具有3A特点,但一般不包括( )。 C A.任何时间(anytime); B.任何地点(anywhere); C.任何材料(anything); D.任何方式(anyway)
5 3_11 高校课程改革中,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 B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5 3_11 教学计划管理包括( )。 A A.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监督、评估等环节; B.教学计划的监督; C.教学计划的监督与评估; D.教学计划的执行、监督与评估
5 3_11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 )。 A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B.教学职能的延伸; C.科研职能的延伸; D.创收的借口
5 3_11 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 )。 D A.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 B.通识教育就是厚基础教育; C.通识教育排斥职业教育; D.通识教育不仅强调宽口径,而且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5 3_11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 C A.技术人才; B.学者; C.高级专门人才; D.研究型人才
5 3_11 大学生的身份权包括:( )。 C A.生命权; B.人格权; C.荣誉权; D.身体权
5 3_11 教育的基本规律涉及到( )。 D A.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C.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关系; D.A和B
5 3_11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肇始于( )。 A A.美国; B.德国; C.古希腊; D.英国
5 3_11 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D A.终身的; B.有阶段的; C.创新的; D.以上全是
5 3_11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 )。 A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5 3_11 提倡发现法教学的课程理论是( )。 D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5 3_11 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 )。 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5 3_11 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 )。 C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5 3_11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是( )。 B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5 3_11 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进一步( )。 B A.收归上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 B.扩大; C.保持; D.减少
5 3_11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 )。 B A.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的结合; B.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C.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结合; D.学术责任和学术自由的结合
5 3_1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 D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手段先进
5 3_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 )。 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5 3_11 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 )。 D A.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B.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C.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5 3_11 我国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调控力度的方式是( )。 C A.间接调控; B.宏观调控; C.间接的和宏观的调控; D.直接调控
5 3_11 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 )。 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5 3_11 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的是( )。 D A.学习目标; B.学习任务; C.学习材料; D.兴趣
5 3_11 下列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 ) B A.高校培养目标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B.高校培养目标具有抽象性与统一性; C.高校培养目标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 D.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具体性与多样性
5 3_11 关于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C A.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研究能力培养; C.强调传授前人已获得的知识; D.倡导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5 3_11 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D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者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D.教学与科研很难两全其美
5 3_11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 ) C A.自然发展的过程; B.被动发展的过程; C.自主建构的过程; D.被动生成的过程
5 3_1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教师专业特点的( )。 B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圣性; C.劳动创造性; D.成效滞后性
5 3_11 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敏感反应?( ) B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多媒体教学法; D.案例教学法
5 3_11 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 3_11 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 )。 B A.质的研究; 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5 3_11 既有理论性又有技术性,即把基本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中介是( )。 D A.基础研究; B.发展研究; C.质性研究; D.应用研究
5 3_11 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 B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5 3_11 主张学习是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 C A.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5 3_11 根据比格斯的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工具性动机、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分别对应于哪三种学习策略?( ) A A.再认策略、意义策略和组织策略; B.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再认策略; C.再认策略、组织策略和意义策略; D.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目标策略
4 3_11 素质的涵义是( )。 D A.素质就是文化素质; B.素质就是思想道德素质; C.素质就是专业素质; D.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既包括身体素质,又包括心理素质。
4 3_11 高校课程改革中,筑波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 A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4 3_11 高校课程改革中,牛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 C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4 3_11 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也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的是( )。 A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4 3_11 下列有关教师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职业的一种; B.一种专门职业; C.学术性职业; D.实践性专业
4 3_11 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 )。 C A. 教育性; B.组织性; C.合法性; D.自主性
4 3_11 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条件是( )。 C A.过程管理; B.班组管理; C.导师制; D.百分制
4 3_11 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是( )。 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决定论
4 3_11 优秀教师的个性特征不包括( )。 D A.学科知识丰富; B.表达清楚; C.组织得当; D.教学手段先进
4 3_11 爱因斯坦与爱迪生分别代表了( )。 B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4 3_1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中不包含( )。 D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品质; D.专业技术
4 3_11 高等教育的领导权主要取决于( )。 D A.经济因素; B.文化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治因素
4 3_11 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首创于( )。 D A.斯坦福大学; B.牛津大学; C.北京大学; D.哈佛大学
4 3_11 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 )。 D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领导者角色
4 3_11 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 )。 A A.办学定位; B.战略制定; C.大学使命; D.大学精神
4 3_11 不属于大学生权益特征范畴的是( ) D A.规则性; B.专属性; C.法定性; D.私有性
4 3_11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 )。 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4 3_11 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 )。 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4 3_11 与柏林大学的诞生有关的院校职能是( )。 A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4 3_11 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 A 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普及教育
4 3_11 提高高校师资学术水平的基本途径是( )。 C A.教学改革;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学历提升
4 3_11 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 )。 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4 3_11 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4 3_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外的科研活动形式的是( )。 C A.听取校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 B.参加学生社团的学术研究活动; C.参加教学实习; D.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进行的研究活动
4 3_11 在自主性学习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 )。 B A.客体; B.主体; C.学生依赖教师; D.教师代替学生思考
4 3_11 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 B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4 3_11 教师编写教案时花费时间、耗费精力最多的部分是( )。 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4 3_11 关于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差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D A.学年制重过程管理,学分制重目标管理; B.学年制的教学计划较为固定,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 C.学年制强调共同性,学分制强调个体性; D.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则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4 3_11 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 )。 D A.高校; B.政府和高校; C.政府; D.市场
4 3_11 专业人员要依靠专业组织制定的伦理约束其行为,是因为( )。 C A.专业的服务性; B.专业的高深性; C.专业的伦理性; D.专业的教育性
4 3_11 教师以课时或课程内容为单元而编写的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称为( )。 D A.讲义; B.教科书; C.教学大纲; D.教案
4 3_11 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具体实践面临的调控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即( )。 B A.基础研究; B.发展研究; C.理论研究; D.应用研究
4 3_11 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研究方法是( )。 A A.行动研究; B.实验研究; C.院校研究; D.叙事研究
4 3_11 根据教学是否为学生后续知识学习做了充分准备来判断教学质量,这种教育质量观是( )。 C A.外适质量; B.个适质量; C.内适质量; D.控制质量
4 3_11 主张学习是动物和人在活动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获得或改变行为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 A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4 3_11 规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和学年编制、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活动等的指导性文件是( )。 A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4 3_11 高校与有关部门合作或单独成立的联合体,如科技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等,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 )。 C A.专业性; B.合作性; C.实体性; D.广阔性
4 3_11 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 )。 D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3 3_11 1968年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 D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3 3_11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 A A.京师大学堂; B.中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南洋公学
3 3_11 学校定位的核心是( )。 A A.办学特色定位; B.办学目标定位; C.办学原则定位; D.办学类型定位
3 3_11 教师的基本能力是( )。 B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 C.研究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3 3_11 课程性教学环节是( )。 C A.入学教育; B.军事训练; C.考查考试; D.社会实践
3 3_11 高校战略规划的核心是( )。 B A.战略分析; B.确定战略目标; C.实施战略; D.评估战略
3 3_11 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于( )。 B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C.民国时期; D.1949年之后的新中国
3 3_11 高校战略管理常用的“SWOT分析法”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组织的( )。 C A.优势-机会-劣势-威胁; B.机会-威胁-优势-劣势; C.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D.劣势-威胁-优势-机会
3 3_11 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 )。 B A.课程设置; B.培养目标和规格; C.教学环节; D.教学反思
3 3_11 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 )。 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3 3_11 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 )。 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3 3_11 不属于行动研究类型的是( )。 A A.调查研究; B.科学的行动研究; C.实践的行动研究; D.批判的行动研究
3 3_11 高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 )。 C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3 3_11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 )。 C A.完全学分制; B.学年制; C.学年学分制; D.美国学分制
3 3_11 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 )。 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3 3_11 可提供高等教育的两类院校是( )。 B A.大学和科研院所; B.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 C.大学和自考机构; D.大学和企业培训机构
3 3_11 让学生获得直观知识的实验是( )。 A A.演示性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设计性实验; D.操作性实验
3 3_11 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是指( )。 B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
3 3_11 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 )。 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3 3_11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3 3_11 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D A.利文斯通; B.贝格尔; C.施瓦布; D.布拉梅尔德
3 3_11 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3 3_11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 )。 C A.以教学为主; B.以科研为主; C.教学与科研兼顾; D.按学校考核来取舍
3 3_11 在高校教师的激励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D A.激励的多样性原则; B.激励的递进性原则; C.激励的协调性原则; D.以上全选
3 3_11 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其根本角色是( )。 A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应用者角色
3 3_11 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 )。 C A.意大利和法国; B.日本和印度; C.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 D.英国和法国
3 3_11 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 )。 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3 3_11 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手段是( )。 D A.单靠教学; B.单靠科研; C.单靠社会实践; D.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三结合
3 3_1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前提是( )。 B A.公平公正; B.科学定编定岗; C.战略规划; D.分类考核
3 3_11 我国汉唐盛世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学府被认为属于( )。 D A.真正的大学; B.单一的学术研究机构; C.单一的教学机构; D.杰出的古代学术中心和教育机构
3 3_11 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 A A.讲授法; B.多媒体教学法; C.讨论法; D.案例教学法
3 3_11 主张教育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教育质量观是( )。 B A.外适质量; B.个适质量; C.内适质量; D.控制质量
3 3_11 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 )。 A A.自我表现; B.学科内容; C.学生反应; D.物理环境
3 3_11 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 )。 D A.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排斥; B.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两个独立的部分; C.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 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
3 3_11 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 )。 C A.操纵学生; B.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D.监督学生
3 3_11 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以及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牛津模式,三种模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 )。 A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 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 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 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
3 3_11 具体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 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3 3_11 高校课程内容的推陈出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科研又从教学中汲取营养,体现了高校课程的( )。 B A.专业性; B.前沿性; C.高深性; D.基础性
3 3_11 高校课程的设置和组织超越以往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过分强调,越来越重视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相联系。这种倾向指的是( )。 D A.课程内容综合化; B.课程实施多样化; C.课程方向人文化; D.课程性质职业化
2 3_11 大学(university)的历史长达( )。 B A.大约一万年; B.大约一千年; C.大约五百年; D.一百多年
2 3_11 我国实施“985工程”的主要目标是( )。 A A.打造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B.推进“211”工程建设; C.尽快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D.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2 3_11 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称为( )。 B A.核心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2 3_11 终身教育应体现于( )。 D A.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 B.大学教育中; C.基础教育中; D.整个教育体系和个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
2 3_11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 )。 D A.学科综合; B.规模效应; C.经费充裕; D.办学特色
2 3_11 高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是( )。 B A.学术性; B.分散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2 3_11 高校组织的管理特征是( )。 D A.学术性; B.模糊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2 3_11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 )。 D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2 3_11 中世纪大学的重要特征是( )。 B A.高等教育大众化; B.宗教性和国际性; C.以发展科研为主要职能; D.以服务社会为主要职能
2 3_11 教师绩效考评的首要原则是( )。 A A.客观公正; B.分类考核; C.注重实效; D.科学合理
2 3_11 我国第一所新式高等学堂是( )。 B A.北京大学; B.京师同文馆; C.清华大学; D.天津大学
2 3_11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 D A.大众化和普及化; B.民主化和终身化; C.国际化和全球化; D.上述三种趋势
2 3_11 高等院校的类型结构不包括( )。 A A.研究生教育; B.教学兼研究型院校; C.综合性大学; D.研究型大学
2 3_11 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2 3_11 大学的学术自由传统可追溯到( )。 B A.牛津大学; B.中世纪大学; C.哈佛大学; D.剑桥大学
2 3_11 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 )。 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 C.情感激励法; D.股权激励法
2 3_11 在我国,数量最多的高校类型是( )。 D A.研究型; B.教学研究型; C.本科教学型; D.高职高专型
2 3_11 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起始于( )。 A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2 3_11 教学计划目标表述中的主语应该是( )。 A A.学习者; B.教师; C.管理者; D.教育者
2 3_11 说到底,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 )。 A A.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 B.先进的办学理念; C.校长的卓越领导和创新实践; D.优势学科
2 3_11 从教育层次来看,高等教育的基础是( )。 C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研究生教育
2 3_11 为替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国际组织有时采用的概念有( )。 B A.中学后教育和成人教育; B.第三级教育和中学后教育; C.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D.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
2 3_11 哪一种学习策略会实现在学生看来与高分相关的任何目标?( ) D A.再认策略; B.意义策略; C.目标策略; D.组织策略
2 3_11 哪一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终身学习习惯?( ) C A.讨论法; B.多媒体教学法; C.指导自学法; D.案例教学法
2 3_11 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即( )。 B A.科学研究; B.教育研究; C.实验研究; D.管理研究
1 3_11 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 )。 C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中世纪的西欧; D.古希腊
1 3_11 狭义的课程评价是指( )。 D A.对课程方案制定过程的评价; B.对课程方案制定结果的评价; C.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 D.对课程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
1 3_11 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 )。 A A.学术性; B.模糊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1 3_11 教师管理的根本问题是( )。 A A.激励教师勤奋工作; B.营造和睦相处的氛围; C.提升教师学历; D.提高教师待遇
1 3_11 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 )。 B A.学术性; B.模糊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1 3_11 高校组织的权力特征是( )。 C A.学术性; B.模糊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1 3_11 高校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是( )。 A A.办学特色定位; B.办学类型定位; C.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D.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1 3_11 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 )。 A A.自我评估; B.社会评估;
1 3_11 主张高校课程内容应是经典学科,教材以古典名著为主的课程理论是( )。 A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 3_11 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高等教育机构是( )。 B A.希波克拉底医学校; B.柏拉图的学园; C.吕克昂; D.君士坦丁堡大学
1 3_11 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个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是( )。 B A.学年制; B.学分制; C.学年学分制; D.计划学分制
1 3_11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影响逐渐加强出现于( )。 D 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世纪; D.现代国家兴起之后
1 3_11 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开创高等教育新纪元是在( )。 A A.1810年; B.1862年; C.1898年; D.1957年
1 3_11 相对于中小学教育,高校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 )。 A A.前沿性和职业倾向性; B.操作性; C.系统性; D.历史性
1 3_11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科研一般采用的组织管理模式是( )。 B A.校-学院-系; B.校-处-院系-课题组; C.校学术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系学位委员会; D.学部-学系-研究所-讲座
1 3_11 制定教学计划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归宿的是( )。 A A.培养目标; B.课程设置; C.时间分配; D.学年编制
1 3_11 理想的教学计划要处理好诸多关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C A.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B.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C.处理好学年制与学分制的关系; D.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1 3_11 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高校一般倾向于采用的组织结构是( )。 D A.直线制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D.矩阵式组织结构
1 3_11 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 C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1 3_1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蔡元培主持制定的新学制影响了整个国民时期的高等教育,此学制是( )。 B A.《大学规程》; B.《壬子癸丑学制》; C.《大学组织法》; D.《修正大学令》
9 3_14 高等教育民主化表现在( )。 ABD A.入学机会均等; B.教职员工参与院校管理; C.开设选修课程; D.学生参与院校管理
8 3_14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以发展其( )。 ABCD A.素质; B.学习能力; C.研究能力; D.实践能力
8 3_14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 )。 AC A.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B.全面推行教育产业化; C.促进国际化; D.加强行政化
7 3_14 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是( )。 ABCDE A.学术性; B.分散性; C.模糊性; D.二元性;? E.复杂性
7 3_14 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核心是( )。 ADE A.按需设岗; B.公开招聘; C.平等竞争;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7 3_14 中世纪大学具有的重要特征包括( )。 ABD A.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B.宗教性和国际性; C.科研性和服务性; D.专业性和学术性
6 3_14 专才教育以往多见诸于( )。 BE A.市场经济国家; B.计划经济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美国; E. 前苏联
6 3_14 高校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的、正确的人生发展观,需要做到以下观念的转变( )。 ABCD A.发展观的转变; B.学习观的转变; C.就业观的转变; D.择业观的转变
5 3_14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 )。 ABCDE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相关的本专业专著; D.相关的学术杂志; E.相关的学术网站
5 3_14 课堂教学的优点是( )。 ABD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5 3_14 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于( )。 BCD A.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B.开设双语课程; C.学生出国留学; D.吸引国外留学生
5 3_14 高校培养目标的作用包括( )。 ABC A.定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 D.引领作用
5 3_14 专业属性或标准可概括为( )。 ABCD A.专门性与高深性; B.服务性与伦理性; C.教育性与组织性; D.合法性与自主性; E.他律性与发展性
5 3_14 高校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 ABCDE A.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 B.在过程上,具有连续性、决定性; C.在作用上,具有纲领性; D.在空间上,具有系统性、全局性; E、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前瞻性。
5 3_14 高校培养目标在性质上具有( )。 ABCD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具体性; D.多样性; E.抽象性
5 3_14 教师绩效考核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 ABCD A.客观公正; B.分类考核; C.注重实效; D.科学合理; E.量化为主
5 3_14 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包括( )。 CD A.太学; B.书院; C.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前身); D.天津中西学堂(天津大学的前身)
5 3_14 关于院校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ABCDE A.目的在于立足本校、服务本校; B.是自我研究; C.是管理研究; D.是咨询研究; E.是应用研究
5 3_14 中世纪的一些著名大学主要出现于( )。 ABC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希腊
5 3_14 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 )。 ABCDE A.爱岗敬业; B.一专多能; C.团结协作; D.秉公办事; E.服从大局
5 3_14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 )。 ABCD A.形成职业观; B.更好地理解高校; C.认识高等教育; D.形成专业发展观
5 3_14 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 )。 AB A.高等教育; B.专业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4 3_14 美国学者博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观,认为学术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四种形式,分别是( )。 ACDE A.发现的学术; B.讨论的学术; C.综合的学术; D.应用的学术; E.教学的学术
4 3_14 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是( )。 ABCD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圣性; C.劳动创造性; D.成效滞后性; E.发展渐进性
4 3_14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 )。 ABC A.高等教育的现象; B.高等教育的问题; C.高等教育的矛盾; D.高等教育的规律
4 3_14 基本的学习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 ABC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迁移阶段
4 3_14 多媒体课件按功能主要可以分成( )。 ABC A.讲授模式; B.自学模式; C.讨论模式; D实验模式
4 3_14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 )。 ABD A.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B.培养政治精英和政法人才; C.创新文化; D.促进政治民主化
4 3_14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 )。 BC A.自由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行政化
4 3_14 我国高校课程表现出的基本形式有( )。 ABC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E.课程目标
4 3_14 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 BC A.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高等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C.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D.经济发展速度影响高等教育发展
4 3_14 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考虑的因素有( )。 ABCD A.学习者; B.行为; C.条件; D.程度; E.因果
4 3_14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 ABCD A.以教师学生的多边活动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 B.由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C.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强调多样性和综合化; D.以发展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4 3_14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主要有( )。 ABCE A.教学性服务; B.科研性服务; C.综合性服务; D.社会性服务; E.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4 3_14 休伯曼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以下哪个几时期?( ) ABCDE A.入职期; B.稳定期; C.实验与重估期; D.平静和保守期; E.退出教职期
4 3_14 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着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D.教学与科研很难两全其美
4 3_14 《高等教育法》对高校领导体制内涵的规定,包括( )。 ACD A.党委集体领导; B.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校长负责; D.民主管理和监督
4 3_14 世界著名大学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 ABCDE A.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B.凝练的办学理念; C.优势学科; D.优秀的教师和毕业生; E、杰出的大学校长
4 3_14 高校要有效实现培养目标,需处理好以下哪几方面关系?( ) ABCDE A.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C.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D.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E、处理好教学工作、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4 3_14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以下哪些方面的需要( )。 ABCDE A.生存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爱的需要; D.获得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3 3_1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趋势,实现途径主要为( )。 BCD A.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B.开设大量选修课,或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 C.运用新信息技术,使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 D.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 E.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3 3_14 高校课程的特点是( )。 CDE A.基础性; B.职业性; C.高深性; D.前沿性; E.专业性
3 3_14 激励应遵循的原则有( )。 ADE A.多样性原则; B.物质性原则; C.多多益善原则; D.递进性原则; E.协调性原则
3 3_14 高等教育的内涵是指( )。 BCD A.培养实用型人才; B.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 C.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D.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
3 3_14 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 )。 AB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学习目标; D.学习材料
3 3_14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是( )。 ABC A.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B.师生教学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 D.更加强调间接知识的学习
3 3_14 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有( )。 ABC A.学习的主体; B.交往的主体; C.自我发展的主体; D.独立的个体
3 3_14 教师专业的从业要求包括( )。 ABCD A.资格证书; B.知识; C.能力; D.道德
3 3_14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 )。 ACD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3 3_14 可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包括( )。 ABCD A.大学; B.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C.民办高校; D.企业内的高等教育培训机构
3 3_14 高校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 )。 ABCD A.战略分析; B.战略制定; C.战略实施; D.战略评估与控制; E.战略转移
3 3_14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 ABCD A.保存文化; B.选择文化; C.创新文化; D.传递文化
3 3_14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特点有( )。 ACDE A.专业性; B.学术性; C.合作性; D.实体化; E.直接性
3 3_14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原则有( )。 ACDE A.培养人才与研究开发相结合; B.学术价值和知识创新相结合; C.全面投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D.需求导向和技术推动相结合; E.放宽搞活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3 3_14 高校战略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 ABCD A.明确评估目的; B.制定评估标准; C.选取评估指标; D.组织实施评估; E.进行战略分析
3 3_14 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有哪些?( ) ABC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意志; D.学习任务
3 3_1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有( )。 ABCD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E.教学相长
3 3_14 高校培养目标主要有哪些层次?( ) ABC A.国家层次; B.学校层次; C.专业层次; D.社会层次
3 3_14 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 ABCDE A.反思日记; B.观摩教学; C.专业发展; D.行动研究; E.接触新知
3 3_14 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 AD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
3 3_14 关于学年制的优点叙述,正确的有( )。 ABCD A.有规模效益; B.有较强的专业性; C.教学管理比较简单; D.便于开展集体活动
3 3_14 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 ACD A.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B.是教学模式; C.须以教学内容为载体; D.方法的选用须注意到学生的特点
3 3_14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调节力量是( )。 BCD A.国际因素; B.市场调节; C.国家宏观调控; D.高校自主办学
3 3_14 大多数社会学家认同专业的三个属性是( )。 ABC A.专业应该是正式的全日制职业; B.专业应该拥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 C.专业应该向它的客户和公众提供高质量、无私的服务; D.专业应该由行业外部制定规范标准
3 3_14 关于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共同性背景和动因,正确的说法是( )。 BCD A.大学生的不满; B.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C.知识经济与高教大众化的影响; D.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E.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
3 3_14 当今各国高校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共同趋势是( )。 ABCDE A.课程内容综合化; B.课程实施多样化; C.课程方向人文化; D.课程性质职业化; E.隐性课程愈益重要
3 3_14 按照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是( )。 ABD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E.创业者角色
3 3_14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映了师生关系中的( )。 CD A.教学关系; B.法律关系; C.道德关系; D.师道尊严
3 3_14 对于高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BCD A.培养目标体现为一种具体的教育预期和标准; B.培养目标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 C.培养目标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D.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
3 3_14 我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分别指高等教育阶段的( )。 BCD A.高职教育; B.专科教育;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3 3_14 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一般是指受制于社会的( )。 BCD A.负面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
3 3_14 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应着重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 ACD A.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B.大量开设选修课; C.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开发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隐性课程; D.培养富有特色的、奋斗不息的校园精神; E.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3 3_14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其内涵是( )。 ABCDE A.按需设岗; B.公开招聘; C.平等竞争;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3 3_14 教师如果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可能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 ABC A.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B.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C.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D.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3 3_14 下列有关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叙述,正确的有( )。 ABCD A.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性仍需要教师的指导; B.由于自我意识和反省水平不断提高,学生需要独立自主; C.高校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促进了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 D.大学生学习自主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 3_1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归纳起来有以下模式( )。 ABD A.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 B.牛津模式; C.哈佛模式; D.筑波模式; E.剑桥模式
2 3_14 教师管理的精髓是( )。 ABCD A.选聘颇有潜质的教师; B.加以精心的培养和合理使用; C.创设宽松的环境; D.使他们自由、充分的发展; E.注重论文的发表
2 3_14 案例教学的优点是( )。 ABC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3_14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 )。 ABCDE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2 3_14 高校教学组织形式有( )。 ABCD 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团活动; D.社会实践
2 3_14 教师命题时,应注意( )。 ACD A.命题的指向性; B.命题的随意性; C.命题的有效性; D.命题的全面性
2 3_14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有( )。 ABCD A.多元性; B.开放性; C.实用性; D.迷茫性
2 3_14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 )。 ABCD A.普通文化知识; B.学科专业知识; C.教育专业知识; D.相关学科知识; E.经营管理知识
2 3_14 高校教师培养的形式主要是( )。 ABC A.在职培养; B.脱产研修; C.特殊培养; D.合作培养; E.终身学习
2 3_14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有( )。 ABCDE A.学术责任和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B.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C社会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D.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的原则; E.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2 3_14 柏林大学主要的办学特色是( )。 BD A.开门办学; B.学术自由; C.服务社会; D.教研结合
2 3_14 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有哪些?( ) CD A.想象力; B.兴趣; C.学习目标; D.学习材料
2 3_14 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是( )。 ABCDE A.要保证可比性; B.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资料的可靠性; D.坚持全面本质、科学的比较; E.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
2 3_14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 ABCDE A.适时原则; B.完整原则; C.经济原则; D.实践原则; E.量力和满足原则
2 3_14 关于研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CDE A.应是可以验证的; B.应叙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C.应尽量简洁; D.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E.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2 3_14 与高等教育终身化相关的概念包括( )。 AC A.终身教育; B.学会生存; C.终身学习; D.学会生活
2 3_14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程序一般包括( )。 BCDE A.进行考评总动员; B.组织构建; C.教师自评; D.集体评议; E.结果处理
2 3_14 关于学年制的缺点叙述,正确的有( )。 ABCD A.要求单一、缺乏弹性; B.不利于因材施教; C.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D.易于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 3_14 关于讲授法的缺点,叙述正确的有( )。 ACD A.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 B.不利于课堂的管理; C.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所学知识; D.记忆效果差,尤其是时间较长的讲授课
2 3_14 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一般有以下形式( )。 ABCE A.直线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D.平衡型组织结构; E.矩阵式组织结构
2 3_14 依据基本职能定位,高等院校可划分为( )。 BCD A.综合性院校; B.研究型大学; C.教学型院校; D.教学兼研究型院校
2 3_14 广义的课程评价涉及到下列哪几个方面?( ) ABCD A.对课程方案制定过程的评价; B.对课程方案制订结果的评价; C.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 D.对课程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 E.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2 3_14 教师职业在“圣者化”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 AB A.官师合一; B.僧师合一; C.教研合一; D.教管合一
2 3_14 高校规章制度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BC A.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协调与规范功能; B.在思想与行动相互转化中具有中介功能; C.有助于促进高校科学管理; D.有利于高校领导发挥个人才能; E、有助于发扬学校民主
2 3_14 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包括( )。 ABC A.合理分类和定位明确; B.适度综合化; C.特色化发展; D.以民办院校为主导
2 3_14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 ABCD A.多读书,读好书; B.向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 C.做中学; D.为人师表
2 3_14 从依赖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体现了( )。 ABD A.学习观的变化; B.学习方式的变化; C.学习内容的变化; D.师生关系的变化
2 3_14 科学主义课程思潮对大学课程带来的变化有( )。 ABD A.促使大学内容学问化; B.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转变; C.促进大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 D.促进大学课程更加专门化; E.促使大学课程注重经典
2 3_14 在写教案涉及知识的难点时,应重点考虑的知识有( )。 ACDE A.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 B.自己深入研究的领域内的知识; C.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D.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 E.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
2 3_14 与正规高等教育相比,非正规高等教育具有以下优点( )。 ABCD A.组织方式灵活; B.周期短; C.入读便利; D.教学内容实用
2 3_14 下列学习差异中,会导致个体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的有( )。 ABCD A.认知水平差异; B.学习风格差异; C.学习动机差异; D.学习能力差异
2 3_14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可以采用哪些策略?( ) ABD A.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理解和尊重学生; C.对学生放任管理; D.提高自我修养,健全自身人格。
2 3_14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共同遵从的行为规范体系,一般包括( )。 ABC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品质; D.专业技术
2 3_14 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分别源自( )。 BD A.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B.中世纪西欧、德国和美国; C.英国、德国和美国; D.中世纪大学、柏林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
2 3_14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具有极强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在( )。 ACD A.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 B.教师影响的决定性; C.学习目的的多样性; D.学习方法的独立性
1 3_1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性质职业化的趋势,实现途径主要为( )。 BCE A.开设选修课; B.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C.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并将其与系统学习统一起来; D开设自由研究课程; E.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1 3_14 教育研究的意义是( )。 ABCDE A.教育研究以理论作指导可使教育工作者明确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前进方向; B.赋予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精神; C.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论; D.揭示教学规律、改进教学质量; E.提高教育决策水平、培育良好师资
1 3_14 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 ACD A.教学; B.传承文化; C.科研; D.社会服务
1 3_14 搞好课堂教学要做到( )。 ABCD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形式合理
1 3_14 教学反思有如下特征( )。 ABCDE A.实践性; B.针对性; C.时效性; D.反省性; E.过程性
1 3_14 大学生的人格权包括( )。 BCD A.身份权; B.生命权; C.身体权; D名誉权
1 3_14 选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 ABCDE A.范围的大小要适度; B.问题难易要适度; C.主攻目标要明确; D.课题要有价值; E.课题的可行性
1 3_14 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应注意( )。 ABCD A.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B.科研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 C.实行科研任务的承担主体由集体转向个人; D.管理上有层层负责制转为由以个人为主或以课题组为主的科研新体制; E.应加强行政管理
1 3_14 哈佛大学心理学斯登伯格(Sternberg)认为,优秀的教师与普通教师存在以下哪些判别特征( )。 ABD A.知识的差别; B.效率的差别; C.态度的差别; D.洞察力的差别
1 3_14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有( )。 ABCD A.为国家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 B.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 C.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 D.推动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建设
1 3_14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是( )。 ABCDE A.学科齐全; B.人才集中; C.教学与科研结合; D.机构灵活; E.投资少、见效快
1 3_14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有( )。 ABCDE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E.加大投入和创新管理机制
1 3_14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是( )。 ABCDE A.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B.科学研究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C.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D.科学研究是新学科产生的基础; E.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渠道
1 3_14 符合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有( )。 ACDE A.课程过去、现在、未来都应该是“不变的学问”; B.课程的核心在于改造社会; C.提出了“阅读百部名著”的计划; D.是对学校课程功利主义的批判; E.注重培养人的理性
1 3_14 高校培养目标的评价作用包括( )。 CD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
1 3_14 高校办学特色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 ABC A.独特性; B.辐射性; C.累积性; D.超前性
1 3_14 高等学校三项职能的关系表现为( )。 ABCD A.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 B.发展科学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C.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学校职能的延伸和拓展; D.培养人才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1 3_14 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 )。 ABD A.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B.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C.加强学校的严格管理; D.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
1 3_14 按研究的性质和功能分,教育研究有( )。 ABC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发展研究; D.实验研究; E.理论研究
1 3_14 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存在的古老专业是( )。 ABCD A.医师; B.教师; C.律师; D.牧师; E.工程师
1 3_14 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包括( )。 BCD A.停止高等教育大众化; B.继续逐步扩大高等教育三个层次的总体发展规模; C.提升博士教育质量; D.培育专科教育特色
1 3_14 脱产研修的高校教师培养形式实现的形式通常有( )。 ACDE A.进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培养; B.特殊培养; C.做国内访问学者; D.出国进修; E.学术休假
1 3_14 心理发展阶段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 ) ABCD A.自我保护期; B.墨守成规期; C.尽责期; D.自治期; E.自觉期
1 3_14 在实行市场经济模式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大体上有三种类型( )。 ABC A.集中型; B.分散型; C.复合型; D.配置型
1 3_14 根据比格斯的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工具性动机、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分别对应于哪三种学习策略?( ) ABC A.再认策略; B.意义策略; C.组织策略; D、目标策略
8 3_39 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 错
7 3_39 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 对
7 3_39 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 错
7 3_39 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错
6 3_39 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对
6 3_39 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错
6 3_39 教师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教师质量是大学生活的根本。 对
6 3_39 “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 对
6 3_39 大学生权益就是以其学生的身份且主要依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所赋予的权益。 错
6 3_39 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 对
6 3_39 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宗旨,坚持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从静听、受动变为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自觉自律的活动主体。 对
5 3_39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 错
5 3_39 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 对
5 3_39 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 对
5 3_39 高校的战略实施比战略规划更重要。 对
5 3_39 学术即科研,科学研究就是教育研究。 错
5 3_39 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 错
5 3_39 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 对
5 3_39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对
5 3_39 高校组织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管理的相对简易性。 错
5 3_39 教学目标应具体到足以依据它来选择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 对
5 3_39 高校组织的松散结构特征表明高校并非严格的科层化组织。 对
5 3_39 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 对
5 3_39 对大学教师而言,沟通能力处于基础地位,制约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 对
5 3_39 高校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就,各种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学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对
4 3_39 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 对
4 3_39 高等教育就是由大学(university)提供的教育。 错
4 3_39 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 对
4 3_39 大学生既是特定机构的群体,又是受教育者。 对
4 3_39 绩效考评具体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对
4 3_39 事业激励法是高校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 错
4 3_39 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错
4 3_39 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错
4 3_39 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顺畅地拓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
4 3_39 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 对
4 3_39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 对
4 3_39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对
4 3_39 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前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 对
4 3_39 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 对
4 3_39 高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创造新的职业上。 对
4 3_39 《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对
4 3_39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 错
4 3_39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 对
4 3_39 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 错
3 3_39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首部高等教育法。 对
3 3_39 中世纪大学没有自治权。 错
3 3_39 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 错
3 3_39 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分散性。 错
3 3_39 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 错
3 3_39 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 错
3 3_39 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 对
3 3_39 强调素质教育意味着淡化知识教学。 错
3 3_39 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 错
3 3_39 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 对
3 3_39 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 对
3 3_39 文献的检索过程也是权衡选题价值的过程。 对
3 3_39 高校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对
3 3_39 实验教学法具有费时、费钱、效率比较低的缺点。 对
3 3_39 科学研究是从已知探索未知从而获得新知的过程。 对
3 3_39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 对
3 3_39 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 错
3 3_39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对
3 3_39 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核心是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和合同管理。 对
3 3_39 高校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是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 对
3 3_39 高校实施教育活动,只要实施“五育”中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了。 错
3 3_39 教师专业曾是13世纪的中世纪大学令人尊敬的四个传统专业之一。 对
3 3_3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 错
3 3_39 高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 对
3 3_39 高等学校高深文化和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研究者或学者。 对
3 3_39 高校教师与医师、律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但不具有专业必备的基本属性。 错
3 3_39 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错
3 3_39 讲授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 错
2 3_39 作为一种课程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观忽视了科技发展综合性的一面,坚持课程内容狭窄的专门化。 错
2 3_39 教学计划越具体越好。 错
2 3_39 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 错
2 3_39 教学大纲是高校课程的总体规划。 错
2 3_39 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胡适。 错
2 3_39 高校师生在教学关系上具有绝对独立性 错
2 3_39 高等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无关。 错
2 3_39 “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 错
2 3_39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就是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错
2 3_39 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德国的柏林大学。 错
2 3_39 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存在严重冲突,无法相容。 错
2 3_39 讲授法是一种比较经济、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 对
2 3_39 开展科学研究已成为一所高校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对
2 3_39 科学主义课程观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 错
2 3_39 我国高校管理变革中出现了“去行政化”的改革动向。 对
2 3_39 依照国际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 对
2 3_39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 错
2 3_39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 对
2 3_39 任何类型、任何层次的大学都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 对
2 3_39 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被管理的对象。 错
2 3_39 校园精神即每一个学生生活于其中的学校内特定的风气和氛围,是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因素。 对
2 3_39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识、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日趋成熟。( )。 对
2 3_39 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是由行政主导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元结构。 错
2 3_39 “大学科技园”的问世标志着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模式。 错
2 3_39 案例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的。 对
2 3_39 院校研究即校本研究,是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对院校自身的研究。 对
2 3_39 教学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而教学的科学性应通过艺术性来体现。 对
2 3_39 高校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体现了高校致力于推广成果的科学研究职能。 错
2 3_39 质的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目的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 错
2 3_39 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 错
2 3_39 实施高校科研组织的管理,关键在于明确等级和各级负责的范围,明确隶属关系。 错
2 3_39 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 错
2 3_39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错
2 3_39 教学计划的编制一般应经历目标的确立与表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三个程序。 对
2 3_39 教育方针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错
2 3_39 课程方向的人文化的要求,反映在课堂上则表现为重新强调大学的普通教育,特别强调旨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的课程内容。 对
2 3_39 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他们一反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单一的思维模式,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兴趣、极强的接纳能力和灵活性。 对
1 3_39 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我国汉代的太学。 错
1 3_39 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 错
1 3_39 钻研教材即钻研教科书。 错
1 3_39 高校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中,直线式课程优于螺旋式课程。 错
1 3_39 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 错
1 3_39 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 对
1 3_39 院校研究和行动研究都属于应用研究。 对
1 3_39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大学(university)。 错
1 3_39 我国需要继续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 对
1 3_39 科研成果管理的重点是科研成果的转化。 错
1 3_39 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对
1 3_39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 对
1 3_39 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对
1 3_39 高校教师的培养应力求做到时效性、层次性和超前性。 对
1 3_39 高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 对
1 3_39 教育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大学起源于商朝的“右学”。 对
1 3_39 科学定编定岗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前提。 对
1 3_39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 错
1 3_39 高校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高校实施的是专业教育。 对
1 3_39 国家精品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宽、厚、精、新的原则。 对
1 3_39 费希特鲜明地提出了举办高等教育要遵循“学术自由”和“教研结合”的原则 对
1 3_39 高校教师具有忠诚于所在单位和忠诚于自己的学科或专业的双重忠诚的特点。 对
1 3_39 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反映了高等学校关注社会需要、主动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 错
1 3_39 学年制对教学过程的环节管理得较少,学生考试合格即可获得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即可毕业。 错
1 3_39 案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 错
11 4_11 以工科见长的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供本科生选修的人文课程有18类100多门,这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中对哪种教育的回归?( ) C A.品德教育; B.精英教育; C.人文教育; D.实践教育
10 4_11 与教育职业活动的一般特点相比,高等教育职业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C A.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 B.其对象是趋于社会化的青年学生; C.其手段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D.在时空上具有弹性与自由度
9 4_11 教育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是以( )为对象的。 D A.知识; B.文化、 C.社会、 D.人
9 4_11 教师道德他律,则是指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外在的( )。 D A.约束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制导功能
8 4_11 师生关系最大的功能是( )。 C A.调节功能; B.凝固功能; C.教育功能; D.约束功能
8 4_11 教师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是( )。 B A.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 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C.教师职业道德养成; D.教师职业理想人格追求
8 4_11 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包括( )。 D A.教书育人; B.以科研推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 C.以智力和技能优势为社会服务; D.以上都是
8 4_11 对为人师表的认识错误的是( )。 D A.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最起码的要求; B.是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C.是从师立业的根本前提; D.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任务
8 4_11 当代社会思潮最本质的特点是( )。 A A.反思性; B.继承性; C.全球性; D.符号性
8 4_11 教师道德公正最基本的要求是( )。 C A.赏罚分明; B.坚持真理; C.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生; D.秉公办事
8 4_11 对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A.教师个体能力中教育创新能力决定教育行为的选择正误; B.个体能力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知识的掌握; C.个体能力体现在教师对教育规律的灵活运用上; D.教师个人能力的差异,会造成教师行为合理性、有效性和道德性的差异
8 4_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内涵表现在( )。 D A.从价值角度说,要有人文社会价值取向; B.从功能角度讲,要以广义的科技文化作为动力; C.从社会角度讲,要落实到塑造文明主体上; D.以上都是
8 4_11 师德教育首先应从公民道德谈起,其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D A.公民道德符合当前师德的实际情况; B.公民道德契合一般教师的道德心理; C.公民道德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D.公民道德是教师道德的决定性因素
8 4_11 下列对教师道德范畴与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B A.教师道德范畴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前提; B.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师道德范畴的前提; C.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师道德范畴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D.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从属或者依附于教师道德范畴
8 4_11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 )。 D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8 4_11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孟的主张属于( )。 B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
7 4_11 ( )是一个社会占主流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D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核心价值观
7 4_11 伦理学的使命是( )。 D A.反思、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B.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C.获得充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D.以上都对
7 4_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教师如果无视自己的教育义务,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必然严重造成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B.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道德义务观是密不可分的; C.高校教师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需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D.经过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实践和认识,道德义务会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
7 4_11 教师道德最基本的作用是( )。 A A.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 B.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智能发展; C.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 D.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7 4_11 关于虚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虚荣是荣誉向耻辱转化的中介; B.虚荣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 C.虚荣是个人荣誉感在内心的正常反映之一; D.虚荣往往伴随着嫉妒
7 4_11 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 C A.教师的某一行为往往仅是一个道德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是孤立的行为; C.教师道德行为是从道德这一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 D.教师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但不与其他行为结合
7 4_11 有关师德教育和师德修养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A.二者是师德养成的唯一路径; B.师德修养可以帮助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C.师德教育是自我改造和磨练的过程; D.二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7 4_11 以下关于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教师道德一般功能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现; B.教师道德的最基本作用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 C.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还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 D.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影响对象是学生,对社会难以产生影响
7 4_11 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7 4_11 教师伦理学能直接调节教师职业生活的原因是()。 D A.教师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 B.系统阐述了教育职业活动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道德冲突以及相应的调节方向、行为要求; C.明确了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道德准则; D.以上都对
7 4_11 关于教书和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应当处理好的关系是( )。 D A.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中; B.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C.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中; D.以上都是
7 4_11 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是( ) D A.校长办公会 B.校党政联席会 C.校纪律检查委员会 D.校学术委员会
7 4_11 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这体现的是( )。 C A.技术工具化; 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 C.技术社会自由丧失; D.技术异化的显现
7 4_11 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高校教师应该有怎样的伦理向度( )。 D A.增强理性能力; B.改变情感倾向; C.端正价值导向; D.以上都是
7 4_11 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教师道德除了反映一般规律的共同要求外,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反映了( )。 C A.道德的理想性; B.道德的超前性; C.教师道德的层次性; D.教师道德的社会性
7 4_11 教师职业道德关系到学生心理的塑造,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这主要体现了教师道德的哪种特征( )。 D A.道德意识的高标准; B.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C.道德规范的严格性; D.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7 4_11 某高校教师非常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各个学生身上的特长,做到因势利导。这说明该教师在公正原则上做到( )。 C A.赏罚分明; B.坚持真理; C.因材施教; D.秉公办事
7 4_11 “它可以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上描述体现出高等教育对市场经济的( )。 C A.肯定性服务; B.否定性服务; C.前导性服务; D.超越性服务
6 4_11 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 )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 A 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
6 4_11 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 A A.教学工作关系; B.心理情感关系; C.个人交往关系; D.道德责任关系
6 4_11 教师道德品质通过( )才能表现出来。 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6 4_11 教师道德原则的核心是( )。 C A.正确处理教师道德义务和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 B.正确处理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良心之间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教育事业的长期利益和教师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
6 4_11 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 C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教育理论的发展
6 4_11 下列不属于学术规范的是( )。 D A.引文出处的规定; B.对引用成果的说明; C.学术制度、学风; D.学术创新
6 4_11 下列对价值的认识错误的是( )。 D A.价值的哲学意义是一个关系性的范畴; B.价值总是包含着客体与主体需要的某种肯定意义; C.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是形成价值关系的前提; D.价值不能考察人生价值
6 4_11 属于师德养成的一般路径的是( )。 A A.师德教育; B.师德规范; C.师德品质; D.师德原则
6 4_11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A.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 B.它调整教师与学生、其它教师、集体、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 C.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何种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教书育人; D.它是教师追求自身人格完善的主观需要
6 4_11 教师职业生活中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 )。 C A.教师道德规范; B.教师道德他律; C.教师道德原则; D.教师道德品质
6 4_11 教师在教学中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 )。 D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D.以上都是
6 4_11 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的表现形式是教师( )。 C A.道德人格; B.道德品质; C.道德义务; D.道德良心
6 4_11 一切学术活动尤其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是( )。 B A.求真; B.创新; C.美德; D.严谨
6 4_11 从狭义上讲,下列属于教师道德范畴的是( )。 D A.教师道德品质; B.教师道德修养; C.教师道德评价; D.教师道德良心
6 4_11 教师道德评价对其道德品质的影响体现在( )。 A A.教师道德行为评价可以使教师形成相应的善恶观; B.教师道德评价能使教师自觉纠正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 C.教师道德评价能使教师形成与教师道德品质相背的内心信念; D.教师道德评价能使教师转变其道德意志
6 4_11 对高校教师自制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在心理具有很强的自制力; B高校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控制能力,学会“情绪管理”; C.具有强自制力的高校教师能高质量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D.高校教师需要杜绝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
6 4_11 以下不属于高校社会服务中的教学服务的是( )。 C A.委托培养; B.推广教育; C.技术咨询; D.举办技术创新人才培训
6 4_11 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 )。 D A.教育理论; B.教育方法; C.教育技术; D.教师品行
6 4_11 宋明理学兴盛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大特点是( )。 C A.言传身教; B.天人合一; C.知行合一; D.反求诸己
6 4_11 教育活动实现专门化,教师劳动正式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是在( )。 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 4_11 教师伦理学不是道德说教和伦理教条,而是一门科学,这主要是因为( )。 C A.它描述了教师职业道德; B.它制定了教师的行为准则; C.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进行理性分析和论证; D.它经过了历史的继承与发展
6 4_11 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 C A.道德义务; B.道德权利; C.道德价值目标; D.道德良心
6 4_11 被称为“新科技时代的伦理”或一种超越了传统伦理学的“新伦理”的是( )。 B A.制度伦理学; B.责任伦理学; C.美德伦理学; D.个体伦理学
6 4_11 肯定技术具有相对的价值独立性,把技术看作是一种自主的、独立的力量的是( )。 A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6 4_11 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 B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 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
6 4_11 认为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善良的感情”、“善良的判断”、“善良的意志”的思想家是( )。 B A.洛克; B.卢梭;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6 4_11 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 C A.教师道德意识; B.教师道德关系; C.教师道德规范; D.教师道德活动
6 4_11 部分教师平时与学生缺乏交流沟通,不愿花力气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 B A.价值观念单薄; B.育人意识退化; C.角色意识淡化; D.敬业精神弱化
6 4_11 “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以上观点属于( )。 D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5 4_11 教师道德建设的保障是( )。 C A.建构教师道德教育机制; B.健全教师道德运行机制; C.加强教师道德约束机制; D.形成教师道德激励机制
5 4_11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 C A.教育与爱国主义相结合; B.教育与品德培养相结合; C.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D.教育与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
5 4_11 从认识论上说,道德是( )。 B A.人对自身及其关系的感性把握; B.人对自身及其关系的理性把握; C.人对外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把握; D.人对外部世界及其关系的理性把握
5 4_11 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是( )。 C A.都是由国家颁布实施的; B.都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C.都对个人行为有限制、约束的规范性功能; D.一旦违反,都会受到相应的制裁
5 4_11 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B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教育理论的发展
5 4_11 下列选项属于道德行为的是( )。 D A.无知行为、被迫行为; B.儿童和野蛮人的行为; C.教师的地点行为; D.教师自主自愿选择的行为
5 4_11 孔子的“中庸”思想体现了( )。 B A.社会规范对人的行为的要求; B.人的理性对个体行为的规定; C.人的理性对他人行为的规定; D.社会规范对人的思想的要求
5 4_11 关于人的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其自然需要引起的; B.人不能将自己和环境区别开来; C.人的行为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自主活动; D.人的行为是一种受高级意识支配但缺乏周密的计划
5 4_11 对节操道德品质的认识错误的是( )。 B A.始终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能坚定不移地维护教育事业和个人利益; C.能以高尚的道德姿态为教育事业服务; D.始终坚信并完全保持住社会公认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5 4_11 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 D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 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 D.道德自觉性高的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
5 4_11 关于教师伦理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A.它从教育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和教育规律出发,研究教育活动的特殊道德问题; B.它是应用伦理学的分支; C.它以教师的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 D.它指导着教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5 4_11 判断学术成果质量的最重要标准是( ) C A. 真实 B. 可靠 C. 创新 D. 创造
5 4_11 教师道德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 )。 A A.调节功能; B.教育功能; C.认识功能; D.激励功能
5 4_11 对教师正直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A.正直品德是教师在履行义务时的人格特征的表现; B.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言行做示范,教育青年学生本分做人; C.教师要自己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少参与进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的斗争; D.教师要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
5 4_11 西方第一个提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的人是( )。 D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里特
5 4_11 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在形式上具有的特点是( )。 D A.组织性; B.自主性; C.个体性; D.以个体脑力劳动为基础的松散的集体协作劳动
5 4_11 以多种语言发表同一成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 A.语言不同可以记为不同研究成果 B.视为同一成果 C.可以在不同的出版物上自由发表 D.不需要注明原始刊载处
5 4_11 以下关于教师道德关系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它是一种思想关系; B.它是一种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 C.它是受一定利益关系制约的; D.它是师德意识意识形成的基础,并通过教师的道德行为实践表现出来
5 4_11 墨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他的主张属于( )。 C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
5 4_11 关于良心和义务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良心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范畴; B.良心是义务的内化形式; C.义务和良心都来自于主体内部,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责任; D.教师道德良心是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
5 4_11 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 A A.道德义务; B.道德权利; C.道德价值目标; D.道德良心
5 4_11 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自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 D A.道德义务; B.道德权利; C.道德价值目标; D.道德良心
5 4_11 教师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中体现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 )。 D A.教师职业和社会职业行为总体道德要求的关系; B.教师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C.教师道德行为与社会对教师道德期望之间的关系; D.教师个人与他人和社会整体教育利益的关系
5 4_11 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性的智慧的思想家是( )。 A A.洛克; B.卢梭;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5 4_11 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追求创新,注重个性”,以下哪条不属于这一要求的内容( )。 D A.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追踪学术前沿,更新教学内容; B.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C.形成个性化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和冒尖; D.保持个性,敢于特立独行
5 4_11 在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史上,第一次根据教师的特点,系统的提出各级教师具体的道德要求的是( )。 A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元培; D.杨昌济
5 4_11 人的需要和目的被消融到追求经济增长的技术目标中,人反而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这体现的是( )。 B A.技术工具化; 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 C.技术社会的自由丧失; D.技术异化的显现
5 4_11 人们常把教师喻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的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这实质上是( )。 D A.对教师道德行为的高度肯定; B.对教师个人的高度肯定; C.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肯定; D.对教师道德品质的高度赞美
5 4_11 哪个伦理学流派的出现体现了伦理学反思从单纯的理论思辨、规范论证过渡到关注现实、实践应用这样一种历史性转变?( ) C A.制度伦理学; B.信念伦理学; C.应用伦理学; D.规范伦理学
5 4_11 一边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反而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这种情况反映了师生伦理关系中哪一方面受到了影响( )。 B A.传统思想和师生个性的特点; B.师生之间相互的认知度; C.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 D.师生交往的时空、性别等因素
4 4_11 法国的J·埃吕尔说:“技术的特点就在于它拒绝温情的道德判断,技术决不接受在道德和非道德运用之间的区分相反,他旨在创造一种完全独立的技术道德。”埃吕尔的这段话表明他属于( )。 A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4 4_11 社会思潮是一种( )。 C A.社会文化现象; B.社会道德现象; C.社会意识现象; D.社会精神现象
4 4_11 良心最显著的特征是( )。 B A.他律性; B.自律性; C.内生性; D.排他性
4 4_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科技创新要从往日的“单打独斗”变为“团结协作”; B.高校开展区域化服务有其人才智力的优势; C.高校为社会服务,一般是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而不包括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D.在服务过程中,应该要讲究成本核算,讲投入要素的收益回报率,讲合作“双赢”或“多赢”
4 4_11 汉代儒家学者董仲舒将( )作为整个社会道德的核心。 C A.天人合一; B.重义轻利; C.三纲五常; D.重农抑商
4 4_11 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是( )。 C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 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
4 4_11 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 )。 C 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 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 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
4 4_11 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 )。 D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 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 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4 4_11 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 )。 C A.生生关系; B.师师关系; C.师生关系; D.教师与社会的关系
4 4_11 师德原则的基本功能的实现途径是( )。 B A.教育事业整体利益; B.教师个人的职业行为; C.教师的道德情感; D.教师的道德责任心
4 4_11 以下对教师道德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C A.是教师个体的生理特征; B.是教师个体的一般个性心理特征; C.具体体现一定社会或教育集体的道德要求中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 D.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4 4_11 亚里士多德用“伦理学”一词来表述( )。 C A.关于智慧的学问; B.关于价值的学问; C.关于人生完美和幸福的学问; D.关于城邦政治的学问
4 4_11 关于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A.只要是为了好的道德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B.手段是脱离目的而独立的; C.只要手段是道德的、合理的,目的是无所谓的; D.在评价教师道德行为时应坚持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性
4 4_11 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 B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元培; D.杨昌济
4 4_11 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活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 B.不是所有的师德活动都是教师有意识的、自觉的言行; C.应当具体区分教师道德活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 D.师德活动是师德意识和师德规范的来源之一
4 4_11 认为“趋乐避苦”是人性的自然要求的思潮是( )。 D A.自由主义; B.实用主义; C.拜金主义; D.享乐主义
4 4_11 忠于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和履行师德要求的前提是( )。 A A.敬业乐教,强化责任; B.热爱学生,发扬民主; C.严谨治学,学术诚信; D.追求创新,注重个性
4 4_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影响比较深广的是( )。 B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
4 4_11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是( )。 B A.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 B.教育不问学生出身贵贱; C.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D.教师应当谦虚
4 4_11 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是应该杜绝以什么作为参照标准( )。 C A.科学事实和客观标准; B.学术创新的程度; C.各项人际关系; D.学术研究的难易程度
4 4_11 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 C A.广泛性; B.强制性; C.非强制性; D.包容性
4 4_11 教师职业的特点就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这说明教师应该( )。 B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4 4_11 在高等教育中,因层次、形式、办学主体、服务面向的不同而产生的多样化是( )。 A A.机构多样化; B.主体多样化; C.管理多样化; D.客体多样化
4 4_11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经常反映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中的资产阶级思想是( )。 C A.自然权利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自由平等思想
4 4_11 目的论在目的指向上可分为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其中功利主义的基本公式是( )。 D A.自由竞争原理; B.权力制衡原理; C.善良意志原理; D.最大幸福原理
4 4_11 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D A.梁启超; B.蔡元培; C.杨昌济; D.陶行知
4 4_11 “科学知识要经受检测与批判,绝不轻信盲从。”以上描述属于下列哪一种科学规范( )。 D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无偏见性; 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4 4_11 为了使学生顺应时代要求,我们应该反思所谓“应试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推进( )。 B A.通识教育; B.素质教育; C.人文教育; D.实践教育
4 4_11 在实践过程中,在价值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客体价值的一种稳定看法或思维定势就是我们所说的( )。 C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道德观
4 4_1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 C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4 4_11 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 C A.价值观念单薄; B.育人意识退化; C.角色意识淡化; D.敬业精神弱化
4 4_11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这表明教师在处理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上应该注意的是( )。 B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4 4_11 在高等教育中,因满足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学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教育要求、教学方式、管理制度、师资组成的不同体现了( )。 C A.机构多样化; B.主体多样化; C.管理多样化; D.客体多样化
4 4_11 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并无善恶,一切取决于人从中造出什么,它为什么目的而服务于人,人将置于什么条件下。”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表明他属于( )。 B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4 4_11 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以上这种情况反映出是师生伦理关系中哪一方面受到了影响( )。 C A.传统思想和师生个性的特点; B.师生之间相互的认知度; C.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 D.师生交往的时空、性别等因素
3 4_11 亨利·纽曼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主要体现了大学哪种核心理念?( ) B A.追求自治与学术自由; B.倡导通识教育、人文教育; C.发挥学术群体在学校经营中的作用; D.承担社会职责,引领社会风尚
3 4_11 马克思认为,伦理道德是人类以( )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A A.“实践—精神”; B.“物质—意识”; C.“感性—理性”; D.“自然—社会”
3 4_11 教师道德建设的关键是( )。 B A.建构教师道德教育机制; B.健全教师道德运行机制; C.加强教师道德约束机制; D.形成教师道德激励机制
3 4_11 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不包括( )。 D A.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教育秩序,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B.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 C.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和人类文明进步;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 4_11 教学过程中伦理矛盾的体现为( )。 D A.师生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引起的矛盾; C.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不能满足教学工作要求引起的矛盾; D.以上都是
3 4_11 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 C A.是知、情、意的归宿; 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 D.是心理的外显
3 4_11 关于物质利益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物质利益不能等同于个人利益; B.物质利益不能等同于“向钱看”; C.物质利益主要指的是经济利益; D.作为高校教师是不应当提倡追求物质利益的
3 4_11 下列有关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A.其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B.道德实践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C.道德品质不能成为区分和体现人格差别的标准和尺度; D.个人主观努力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4_11 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 A.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 B.理想信念是师德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是师德教育的任务; C.改革创新是师德教育的理念,严谨治学是师德教育的源泉; D.规章制度是师德教育的保障,传统美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3 4_11 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特殊形式,( )。 C A.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B.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C.人们对现实道德现象的普遍规律的反应; D.社会对具体道德事件的特殊要求
3 4_11 国际上人文学科较为通行的引注规则是( ) B A.芝加哥或图拉宾式(Chicago or Turabian) B.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 C.美国心理学协会(APA) D.蓝皮书(The Bluebook)
3 4_11 关于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 )。 D A.行为的目的是行为的具体原因,没有目的就没有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指行为本身的目的; C.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也指行为者的目的; D.教师道德行为的两种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致的
3 4_11 区分教师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志是( )。 B A.教师道德规范; B.教师道德原则; C.教师道德义务; D.道德良心
3 4_11 正确处理言教和身教的关系要认真把握的是( )。 D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3 4_11 学术人员在科学研究中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 A A. 求真务实 B. 符合规范 C. 有创新性 D. 具有可行性
3 4_11 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 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 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 D.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
3 4_11 对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D A.教师应当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拓展为人文精神的培育者; B.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 C.教师应当学会认识、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发展; D.师生关系中应当坚持教师的主导性
3 4_11 从对普遍行为制约的角度看,道德的形成过程就是( )。 A A.社会关系的整合过程; B.个人素质的提升过程; C.社会文化的重构过程; D.善良意志的实践过程
3 4_11 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是指( )。 B A.教师道德责任; B.教师道德义务; C.教师道德范畴; D.教师道德公正
3 4_11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从职业道德的高度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是( )。 B A.德谟克里特; B.昆体良; C.维多思若; D.蒙台涅
3 4_11 推动了西欧近代教育运动的迅速发展,并使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实践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反映了当时新兴进步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事件是( )。 C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D.第二次科技革命
2 4_11 对教师道德评价的认识正确的是( )。 B A.教师道德评价首先涉及的问题是教师道德评价的主体; B.对教师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最一般概念是“善”和“恶”; C.历史上少有伦理思想家提出有关善恶标准的解释和观点; D.历史上的“义”“利”之争实质上就是教师道德评价
2 4_11 以下关于社会思潮的影响的观点正确的是( )。 D A.社会思潮必然会有消极影响和误导,应予以取缔; B.社会思潮会影响社会稳定,造成动荡; C.社会思潮能促进思想进步,应大力宣传; D.应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深入研究,加以批判和梳理,做有说服力的分析和引导
2 4_11 下列有关教师道德品质形成的看法正确的是( )。 B A.是自然形成的或先天形成的习性; B.是一种坚定的道德意志的凝结; C.是教师职业行为习性; D.是教师一时的道德冲动
2 4_11 处于道德品质形成的第一阶段的教师,其行为特点是( )。 D A.能有意识地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价值; B.个人的价值准则完全依附于社会价值体系; C.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评判的能力; D.他们的行为是为了避免惩罚
2 4_11 下列有关教师人格中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认识错误的是( )。 D A.人才的竞争使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B.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要要求教师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C.创新精神是一种追求科学、勇于探索、永无止境的科学精神; D.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在创造实践中的集中体现
2 4_11 在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上,提出反省、知耻、改过等重要方法的思想家是( )。 A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韩愈
3 4_14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提出师德理想的目标包括( )。 ABD A.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 B.集体精神、道德、社会、经济、文化进步; C.促进知识的传播; D.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
3 4_14 高校教师价值观是( )。 ABC A.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B.在价值认识基础上形成的; C.是对客体价值的一种稳定看法或思维定势; D.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
3 4_14 荣誉包含的意义有( )。 BD A.家庭对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评判标准; B.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用以评价人们行为的社会价值的尺度; C.他人对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 D.个人对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
3 4_14 教师伦理学的使命包括( )。 ABCD A.研究教师道德意识现象; B.研究教育活动中的特殊道德关系; C.研究教师道德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D.梳理和继承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教师道德遗产和资源。
3 4_14 教师道德修养的特点有( )。 ABD A.自觉性; B.长期性; C.主观性; D.曲折性
3 4_14 职业道德具有如下特点( )。 ABD A.内容上体现职业特征,表达特定职业的义务和责任; B.形式上具有具体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更具可操作性; C.价值取向上注重利益性; D.调适范围上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3 4_14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包括( )。 BCD A.认为教育应当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B.强调学校教育在振兴中国、开拓民智中的重要地位; C.呼吁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教师; D.强调教师应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奋斗
3 4_14 教师实现人生价值体现在( )。 ABC A.人生价值的实现体现在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 B.从人生价值实现上来讲,个人应注重对社会的创造与贡献; C.人生价值体现在个人同自身的关系中; D.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需更关注人生的自我价值
3 4_14 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 )。 ABCD A.学习; B.内省; C.慎独; D.笃行; E.引导
3 4_14 师德教育的一般方法包括( )。 ABCDE A.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B.日常教育和系统教育相结合; C.软性手段和综合手段相结合; D.榜样引导和舆论监督相结合; E.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3 4_14 教师道德评价的功能包括( )。 ABCE A.教师道德评价是培养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B.教师道德评价是维护师德原则和规范的保障; C.教师道德评价是教师道德从意识转化为活动的杠杆; D.教师道德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E.加强教师道德评价,是建立良好校风校纪的重要途径
3 4_14 目前的高校职能主要包括( )。 ABD A.培养人才; B.发展科学; C.提升民众道德水准; D.为社会服务
3 4_14 教师的道德理想内容包括( )。 ABD A.崇高的理想信念; B.教书育人; C.以人为本; D.为人师表
3 4_14 教书与育人的伦理学意义是( )。 ABC A.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展示自身人格的根本途径; B.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C.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成为人民满意教师的重要内容; D.是促进教师高尚道德形成的关键
3 4_14 教师道德品质具有哪些特征( )。 ABC A.教师道德品质与教师道德行为紧密相联; B.教师道德品质是一种自觉意志的选择行为过程; C.教师道德品质是在“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D.教师道德品质有赖于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
3 4_14 对为人师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BCD A.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最起码的要求; B.是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C.是从师立业的根本前提; D.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
3 4_14 教师道德荣誉的作用体现在( )。 ABCD A.促进教师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义务; B.有助于教师养成高尚的人格; C.激励教师的奋发精神,调动教师的潜能; D.促进社会各方面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 4_14 影响教师公正观念的因素有( )。 ABCD A.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职业劳动的目的的制约; B.教师教育规律; C.教师个人道德觉悟的提高; D.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
3 4_14 教师道德公正的作用体现在( )。 ABCD A.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每个教师的工作热情; B.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调动每个学生的成才积极性; C.有利于激发学生尊敬和信赖教师之情; D.有利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3 4_14 职业道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 ACD A.如何处理职业内部各种人际关系; B.如何处理职业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 C.如何处理不同职业间的关系; D.职业活动者如何对社会、对他人履行自己的义务
3 4_14 孔子提出的教师道德规范有( )。 ABCD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言传身教; D.不耻下问
3 4_14 下列属于教师非道德行为的是( )。 ABC A.不是自主自愿的行为; B.不是涉及他人利益的行为; C.不涉及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行为; D.出于道德意志的行为
3 4_14 社会思潮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 ABC A.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 B.反映了一定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 C.具有一定理论色彩; D.会造成社会生活的不稳定
3 4_14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 )。 ABCD A.大众化; B.市场化; C.国际化; D.网络化
3 4_14 教师道德的一般功能主要包括( )。 ABCD A.调节功能; B.教育功能; C.认识功能; D.激励功能
3 4_14 教师对自身行为的自觉表现在( )。 ABCD A.教师在行为前对自己将要做什么、怎样做有自觉意识; B.教师在行动前对行为后果有自觉意识; C.教师在行为前对所要选择的行为有清晰的道德自我意识; D.教师在行为前对所选行为的道德意识,是出于对一定社会的教师道德准则的“应该”与否的理解
3 4_14 关于人生价值的认识正确的是( )。 BCD A.人生价值就是人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我需要的消极作用; B.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他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他人和自我的需要; C.人生价值表现为他作为一定社会主体的价值客体; D.人生价值表现为他把自己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客体
3 4_14 孟子提出的教师道德规范包括( )。 ABC A.以身作则,教者必以正; B.提高自身能力,以其昭昭; C.加强个人修养,反省、知耻、改过; D.注重实践,知行合一
3 4_14 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AB A.是一对“教”与“学”双相结合和双边互动的过程; B.是一对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C.先教书自然能育好人; D.育人重于教书
3 4_14 下列属于教师道德品质范畴的是( )。 ABC A.忠诚与节操; B.正直与自制; C.勤奋与求实; D.权利与义务
3 4_14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部条件有( )。 ABCD A.教师个人的世界观; B.教师个人的人生观; C.教师个体道德素质; D.教师个体能力素质; E.教师个人身体素质
3 4_14 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BCD A.对教师履行师德规范有重要意义; B.对教师履行师德原则有深远影响; C.对教师道德实践有很大的作用; D.有助于教师道德人格塑造
3 4_14 对教师道德评价的认识正确的是( )。 ABCD A.教师道德评价通过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形式进行; B.教师道德行为评价规定着教师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C.教师道德行为评价规定着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 D.教师道德评价既是对教师行为的道德监督,又起着一种裁决的作用
3 4_14 人文素养的内涵可分为如下层次( )。 AC A.掌握特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程度; B.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能力; C.以这些知识处理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中形成的特定价值观,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模式和趋向; D.向他人传播这种知识和价值观的效果
3 4_14 在学术诚信建设中要逐步建立起( )相结合的约束模式 ACD A.法律 B.规律 C.纪律 D.自律
3 4_14 英国提出的称职教师的要求包括( )。 BCD A.爱国主义; B.职业道德; C.合作共事; D.个人主义精神
3 4_14 下列行为中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有( ) ABCD A.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 B.利用媒体对学术成果进行过度包装和炒作 C.抄袭、剽窃、侵吞他人数据观点、技术线路、学术成果 D.对学术批评者进行压制、打击或者报复等
3 4_14 在进行教师道德评价时,应该做到( )。 AB A.坚持道德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性; B.当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不一致时,应该具体分析; C.追求好的道德目的; D.只要道德手段是合理的,道德目的即可采用
3 4_14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外部条件包括( )。 ABCD A.社会历史条件; B.教师的具体生活环境和条件; C.特定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 D.教师道德规范体系
3 4_14 我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环节包括( )。 ABCD A.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B.中国近现代史教育; C.形势政策教育;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E.专业技能教育
3 4_14 形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客观基础包括( )。 ABCD A.受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制约; B.受一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C.有赖于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 D.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的教师的道德规范体系的确立
3 4_14 下列有关教师人格的看法正确的是( )。 ABCD A.是教师群体共有的心理特征; B.是教师群体共有的思想行为特质; C.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认知、情感、性格等特质; D.教师的人格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和成败
3 4_14 教师道德养成具有的现实意义包括( )。 ABCD A.师德养成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师德养成是受教育者成长的需要; C.师德养成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D.师德养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 4_14 关于人生的社会价值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B.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 C.一个人有损社会和他人,就是有负价值; D.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越小,价值就越小
3 4_14 以下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殊的社会职责和特殊的利益和活动方式,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道德样式及各种职业道德相互区别的个性特征; B.职业道德与特定职业活动的特点相适应; C.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对人们的客观要求和人们对职业关系的主观认识的统一; D.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要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
3 4_14 关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由于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是多方面的; B.人所创造的价值不仅具有社会意义,同时也具有自我意义; C.人的价值创造和社会对其的承认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容易直接地、及时地得到社会的公正评价
3 4_14 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C A.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 B.理想信念是师德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是师德教育的任务; C.改革创新是师德教育的理念,严谨治学是师德教育的任务; D.规章制度是师德教育的保障,传统美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3 4_14 在现代伦理学概念体系中,道德是( )。 ABC A.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B.以社会习俗、舆论和人类良知为维系手段; C.以善恶为价值评价方式; D.是一种外在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制手段
3 4_14 师生关系主要包含哪几个层面的关系( )。 ABCD A.教学工作关系; B.心理情感关系; C.道德责任关系; D.个人交往关系
3 4_14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包括的要素有( )。 ACD A.教师道德原则; B.教师道德评价; C.教师道德规范; D.教师道德范畴
3 4_14 学术诚信的三项简单而有效的原则为( ) ACD A.当你声称自己做了某项工作时,你确实是做了 B.当你发表言论时,你应该就熟悉的领域陈述真实的想法 C.当你介绍研究资料时,你应该公正真实地介绍它们 D.如果你使用了别人的工作,你要公开准确地引注它
3 4_14 高校教师要培养勤奋品质的原因在于( )。 ABCD A.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快; B.高校教师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力,必须不断拓宽和深化自己的科学理论程度; C.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D.高校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要求
3 4_14 对关怀学生的情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CD A.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场所,还是培养健康情感的园地; B.学生的求知活动需要情感的伴随和支持; C.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D.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学校教学活动必须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巨大资源
3 4_14 以下关于价值观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B.价值观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态度和观点的总和; C.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占主流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D.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3 4_14 以下关于应用伦理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D A.应用伦理学是对规范伦理学的实践; B.应用伦理学诞生于古希腊时期; C.应用伦理学从根本上说是现实需要推动产生的; D.应用伦理学不是一门单一独立学科
3 4_14 有关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认识正确的是( )。 ABC A.善恶的划分是以动机和效果为依据; B.善行是有利于他人和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行为; C.恶行是不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行为; D.教师道德行为没有性质之分
3 4_14 有关“经师”、“人师”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是教师的两种人格; B.经师是教学问的; C.人师是教学问的; D.我们的教学要采取经师和人师合一
3 4_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 ABD A.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 4_14 关于人本主义思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初期以理性和人道主义为内核; B.产生之初矛头直指宗教神学和封建等级制度; C.经过马克思的提炼,形成较为完善的近代人本主义思潮; D.在现代转向批判传统理性
3 4_14 作为高校教师,如何正确对待教师荣誉( )。 ACD A.把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当作荣誉的前提和出发点; B.正确处理耻辱感和荣誉感的关系; C.划清虚荣心和荣誉感的界限; D.正确处理好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关系
3 4_14 师德建设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途径有( )。 ABC A.教师自身; B.高等教育的对象; C.高等教育的工作特性; D.对社会的影响
3 4_14 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学习的内容包括( )。 ABCD A.加强理论学习; B.学习业务理论; C.在实践中学习和向同行学习; D.学习伦理道德知识
3 4_14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应当培养学生( )。 ABC A.善良的感情; B.善良的判断; C.善良的意志; D.善良的行为
3 4_14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学科特征是( )。 ABC A.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 B.伦理学是一门价值科学; C.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D.伦理学是一门心理科学
3 4_14 下列关于教师道德他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D A.教师道德他律包括外在约束功能和外在导向功能两个方面; B.从根本上说,道德规范体系的约束功能和导向功能是同时并存,同时发挥作用的; C.没有导向,约束就失去了自己的轨道和目标; D.约束和导向功能是相互包含的,只是理解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视角不同,并没有原则性的区别
3 4_14 正确处理言教和身教的关系要认真把握的是( )。 BCD A.教书育人,关爱学生;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3 4_14 教师道德行为评价善恶标准的共同性表现在( )。 ABC A.教师行为的方向性; B.教师行为的科学性; C.教师行为的“真善美”的统一性; D.教师行为的能动性
3 4_14 有关学习这种师德修养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是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B.只有加深对教育事业的认识,才能坚定从教的信念; C.通过勤奋学习,教师能获得教师道德知识的科学认识; D.有助于教师确立科学的是非观、善恶观
3 4_14 有关慎独这种师德修养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BCD A.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B.慎独是道德修养应达到的一种境界; C.慎独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内容则是客观的; D.慎独倡导人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在“隐”和“微”处下功夫
3 4_14 教师道德行为评价善恶标准的相对性种类有( )。 ABCD A.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性; B.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左右着教师道德行为,成为构成教师道德行为标准的重要因素; C.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是影响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重要因素; D.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形成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相对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3 4_14 对师德养成过程中各要素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 ABCDE A.道德认识是基础; B.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两个重要的内在条件; C.道德信念是核心; D.道德行为是认知的结果; E.师德养成过程中,需要使各要素达到有机统一
3 4_14 对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D A.教师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B.一定的道德行为是一定的道德品质的基础; C.道德行为是由一系列道德品质铸成的; D.教师道德行为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
3 4_14 有关师德教育和师德修养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师德修养是师德教育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二者都是践行教师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两种紧密联系的道德活动形式; C.师德修养是师德教育的必要补充; D.二者都是致力于教师道德养成
3 4_14 对于规则和自由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C A.规则和自由在根本上是矛盾的; B.规则是对人的自由选择和活动的外在约束; C.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人总要受到外在必然性的制约; D.个体要追求自由,应当勇于打破规则
3 4_14 在教师道德品质构成中,道德情感作用体现为( )。 ABC A.评价作用; B.调节作用; C.信号作用; D.基础作用
3 4_14 以下关于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教师道德一般功能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现; B.教师道德的最基本作用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 C.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还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 D.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影响对象是学生,对社会没有作用
3 4_14 内心信念在教师道德评价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BCD A.它作为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成为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行自我评判的直接内在动力; B.它作为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原则,是道德评价中的直接准绳; C.它是教育行为当事者一种内在的控制力; D.它是实现教师道德评价成效的途径和目的
3 4_14 关于教师道德的调节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是教师道德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B.主要有两种方式:他律性的社会调节和自律性的自我调节; C.道德是调节教育活动关系和秩序的唯一手段; D.道德调节最终依靠道德自觉性来实现
3 4_14 有关内省这种师德修养方法的的认识正确的是( )。 BCD A.是师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B.要求教师增强教师道德认识; C.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剖自己,加深自我认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 D.内省有助于教师培养良好的个性品德
3 4_14 在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上特别要注意的是( )。 ABD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和自己亲近的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 4_14 社会舆论成为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的原因是( )。 ABC A.舆论的重要功能是对教师行为进行善恶判断; B.通过舆论评判的形式,使学校、教师能及时获得来自学校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 C.通过社会舆论,能对教师的行为起着矫正与导向的作用; D.舆论是教师道德评价的唯一手段
3 4_14 现代高等教育对师德建设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 )。 ABCD A.敬业乐教,热爱学生; B.严谨治学,学术诚信; C.追求创新,注重个性; D.追求正义,关爱社会
3 4_14 关于教师的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认识正确的是( )。 ABCD A.角色意识要求教师以某种社会观念和准则来统摄自己的内心世界; B.个性意识根植于个体的生命存在,反映了教师对自己的内在需求、情感世界的真实的把握; C.一个好的教师应在两者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 D.要求教师讲角色审美化、个性化、感情化、情感化
3 4_14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需要经历的阶段有( )。 ABD A.萌芽阶段; B.形成阶段; C.成熟阶段; D.完善阶段
3 4_14 动机和效果作为教师道德评价依据观点正确的是( )。 AD A.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应坚持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 B.动机应成为教师道德评价的侧重点; C.进行教师道德评价时,应该更关注效果; D.当动机和效果不一致时,需要采取具体的方法来确定教师道德行为评价标准
3 4_14 教师道德行为的揭示,可以从下列哪些因素着手?( ) AC A.行为发生的主观因素; B.行为发生的客观因素; C.行为后果的客观因素; D.行为后果的主观因素
3 4_14 相对于其他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 )。 ABC A.在道德意识上有更高的要求; B.在道德行为上有更突出的示范性; C.在道德影响上更广泛更深远; D.在道德规范上更严格
3 4_14 教师职业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有如下作用( )。 ABC A.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的传递者; B.教师是人类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C.教师是塑造一代新人的灵魂工程师; D.教师经济和社会的建设者
3 4_14 关于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BC A.道德目的决定道德手段的表现形式; B.道德手段反映和反作用于道德目的; C.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间是相互对立的
3 4_14 学习和研究教师伦理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包括( )。 ABC A.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一支适应知识社会要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B.有助于教师了解把握教师道德规范体系,并以之约束自己的行为,抵制错误道德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 C.有助于教师在复杂道德环境和伦理矛盾中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选择; D.有助于教师明确个人权利,掌握获取个人利益的方式和途径
3 4_14 关于教师人格中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 ABCD A.人才的竞争使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B.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C.创新精神是一种追求科学、勇于探索、永无止境的科学精神; D.创新能力是创新精神在创造实践中的集中体现
3 4_14 以下属于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是( )。 ACD A.教师的责任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性的智慧; B.学生向善的时候,给他理论、活力和勉励; C.应当培养学生善良的感情、判断、意志; D.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
3 4_14 社会思潮对高校教师价值观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BC A.开拓和丰富知识和眼界,加强思辨能力; B.有些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主流文化有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C.必然会有消极的影响与误导; D.造成教师价值观的混乱
3 4_14 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最基本的矛盾有( )。 BC A.教师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整体利益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教师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践行能力间的矛盾; C.共产主义品质与非共产主义品质间的矛盾; D.教师创新精神与教育传统间的矛盾
3 4_14 以下属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是( )。 ABCD A.认为教师职业伟大而光荣; B.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职业的社会意义,加强道德修养; C.教师要如慈父一般爱护儿童,和善愉快地传授知识; D.教师应当努力提高知识素养
3 4_14 以下属于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的观点的有( )。 ABCD A.教师担负着提升“正人心”的任务; B.教师应当教人树立理想志向; C.教师自身必须勤奋好学掌握渊博的知识; D.教师应当关心国家社会的进步事业
3 4_14 关于教书和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应当处理好哪几对关系( )。 ABC A.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中; B.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C.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中; D.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反思中
3 4_14 教师的人文素养,以人文精神为标志,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 ABCD A.教育理念; B.人文知识; C.情感责任; D.艺术涵养
3 4_14 当代人文教育中,要提升人文素养,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ABCD A.更新教育理念; B.积累人文知识; C.提升责任情感; D.增进艺术涵养
3 4_14 我国高校教师道德现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 ABCD A.价值观念模糊; B.育人意识退化; C.角色意识淡化; D.敬业精神弱化
3 4_14 与一般社会劳动相比,教育活动的特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ABCD A.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B.其对象是作为社会整体成员的儿童和青少年; C.其手段是教师完整的个性; D.其过程是一个运用智力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3 4_14 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 ABCD A.反思性; B.继承性; C.全球性; D.符号性
3 4_14 以下关于各社会发展阶段教师职业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D A.原始社会没有专门人员从事教育活动; B.奴隶社会教育活动实现专门化,教师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C.封建社会教师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非官莫属; D.资本主义社会,师范教育兴起,揭开了教师职业发展新的一页
3 4_14 教师伦理学作为一门规范科学,如何直接调节教师职业生活( )。 AC A.系统阐述了教育职业活动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道德冲突以及相应的调节方向、行为要求; B.对教师职业中的各项本职工作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C.明确了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道德准则; D.对教师违反职业要求的不良行为给出了惩戒和预防措施
3 4_14 教师道德规范体系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的三种机制是( )。 ABC A.教师道德他律; B.教师道德自律; C.教师道德自律与他律统一; D.教师道德义务向良心的转化
3 4_14 关于教师道德评价对教师道德意识和活动的影响,认识正确的是( )。 ABCD A.教师道德评价的实施使教师在思想上懂得善恶; B.促使教师孕育自己实践善的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 C.教师道德评价可以提供推动和促进教师从道德意识向道德活动转变的强大精神力量; D.教师道德评价在教师道德认识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不断转化中起着媒介作用
3 4_14 蔡元培先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他认为教师应当具有的品质包括( )。 ACD A.谦虚、正直、爱国、爱生; B.忠党、爱国、爱生; C.知识渊博; D.自由、平等、博爱
3 4_14 他律机制中的教师,在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关系上具有的特点是( )。 ABCD A.被动性; B.外在性; C.实在性; D.中介性
3 4_14 关于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与教师道德范畴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BCD A.教师道德范畴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前提; B.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师道德范畴的前提; C.教师道德范畴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D.教师道德范畴从属或者依附于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3 4_14 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通过自觉的师德修养培养的品质有( )。 ABCD A.对本职业深厚的道德情感; B.对学生、社会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师德良心; C.尽心尽力、乐于奉献的职业信念和道德意志; D.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品质
3 4_14 “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作为教师道德原则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有( )。 ABD A.深厚的职业情感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B.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C.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D.正确处理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
3 4_14 正确处理好教师个人利益和教育事业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要点包括( )。 BCD A.在实现教师个人利益的前提下,维护和实现好教育事业整体利益; B.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教师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结合; C.在教师个人利益与社会教育事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教师个人应自觉服从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 D.在维护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要尊重和关心个人利益
3 4_14 下列属于在教师与他遵守的原则和规范之间发挥支配作用的中介力量是( )。 CD A.道德认同; B.内心信念; C.教学纪律、制度; D.同事、同学
3 4_14 处于自律机制中的教师,在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关系上,具有的特点是( )。 ABCD A.师德规范体系对于教师来说是他内在心灵和行为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 B.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是出于按照自己的良心行事; C.教师在认知心理上更注意教师道德的实质内核和良心指向的真正实现; D.教师成为自主自为进行自我抉择和自我调控的积极主体
3 4_14 在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中,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间的关系是( )。 ABCD A.教师内心信念的形成和巩固,要受到校内舆论和教育传统习惯的熏陶和影响; B.当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符合教师需要时,会增强教师内心信念; C.当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不符合教师需要时,会引起教师内心冲突和矛盾,甚至可能动摇教师的内心信念; D.教师内心信念又构成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形成的基础,教师内心信念的形成,又会促使校内外舆论的形成,并使教育传统习惯活动良性发展
3 4_14 教师作为独立的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要求以下条件( )。 ACD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 B.教育理论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理论前提;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
3 4_14 与教育职业活动的一般特点相比,高等教育职业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 )。 ABCD A.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 B.其对象是趋于社会化的青年学生; C.其手段是教师的真才实学、人格品德; D.在时空上具有弹性与自由度
3 4_14 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科技工作者要忠于观察、记录试验中所获得的原始数据,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 ABCD A. 禁止随意对原始数据进行删裁取舍 B. 不得为得出某种主观期望的结论而捏造、篡改、拼凑引用资料,研究结果或实验数据 C. 不得投机取巧,断章取义,片面给出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研究结论 D. 不得有抄袭他人作品,剽窃他人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或实验数据、调查结果等行为
2 4_14 1949年《科学家宪章》所规定的科学家的义务主要有( )。 ABCD A.要保持诚实、高尚和协作精神; B.要严格检查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弄清有关道义的问题; C.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 D.重视和平发展技术所具有的人性价值
2 4_14 伦理学的使命是( )。 ABC A.反思、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B.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C.获得充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D.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2 4_14 学术规范包含的含义有( )。 AD A.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 B.学术研究的总原则; C.学术研究的流程; D.高层次的规范
2 4_14 科技伦理的现实意义在于( )。 ABCD A.可以使科学技术的运用得到明确的道德理性的指导; B.最大限度地减少科技成果被随意滥用或出于邪恶目的利用的可能性; C.可以弥补单纯的科技理性之不足,增强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开发之后果的道德责任意识; D.最大限度地消解科技理性在社会消极层面上的负面作用
2 4_14 正义与公正的区别体现在( )。 ABCD A.公正往往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原则、规则去行为,而正义用来陈述人类追求的善和幸福,; B.公正与正义是属种关系而非种属关系,更不是交叉关系; C.正义一般表示价值及其原则本身,而公正则表示根据价值及其原则来做人做事; D.两者的语言习惯的用语也存在差别
2 4_14 教学过程中的伦理矛盾体现为( )。 ABD A.师生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引起的矛盾; C.师师之间的矛盾; D.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不能满足教学工作要求引起的矛盾
2 4_14 教师道德义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BCD A.正确的义务观可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行为; B.正确的义务观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巨大激励力量; C.正确的义务观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D.正确的义务观可以调节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2 4_14 与学术道德规范相关的政策文件有( ) ABC A.《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 B.《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C.《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D.《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2 4_14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其本职工作是( )。 AB A.教学; B.科研; C.社会服务; D.管理
2 4_14 现代高校社会服务的形式,主要有( )。 ABCD A.教学服务; B.信息服务; C.装备服务; D.科技服务
2 4_14 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 ABCD A.市场经济的竞争促进了人们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B.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促使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C.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增强了挖掘潜能的主动精神; D.市场经济造成的社会交往普遍化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2 4_14 关于教师道德良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教师道德良心具体内涵首先体现为教师职业意识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B.教师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责任感,是教师对社会和学生的义务感的强烈表现; C.作为一种评价能力,它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内心深处形成的稳定的信念和意志; D.就其全部内容而言,教师道德良心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统一
2 4_14 教师道德良心对教师行为的作用表现在( )。 ABD A.在教师选择行为之前,起着指导的作用; B.在教师行为的进行过程中,起着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作用; C.在教师行为的进行过程中,起着外在约束和引导的作用; D.在教师行为结束之后,起着自我评价的作用
2 4_14 高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主要是( )。 ABC A.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矛盾; B.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与职业要求的矛盾; C.科研协作中的矛盾; D.科研工作与劳动付出的矛盾
2 4_14 要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就应该做到( )。 ABCD A.深入了解学生; B.尊重和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 D.对学生一视同仁
2 4_14 下列对师生关系中各个层面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BCD A.教学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 B.道德责任关系是伴随工作关系而生成的关系; C.如果没有心理意义上的情感作用和联系,工作关系也不能有效维持; D.个人关系是师生集体交往和关系的一种补充
2 4_14 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教师道德良心的特征有( )。 CD A.感染性强; B.内控性强; C.示范性强; D.层次性高
2 4_14 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有( )。 ABCD A.明确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理念,变成果为现实生产力; B.树立合理谋利精神,理清功利道义关系; C.推行服务承诺制,诚信守约; D.立足本职为主,内外兼顾为辅
2 4_14 高校教师在进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主要有( )。 ABCD A.新旧观念的矛盾; B.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 C.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的矛盾; D.教师集体内部的利益矛盾
2 4_14 作为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应提倡的功利意识是( )。 AB A.见利忘义; B.急功近利; C.义利兼顾; D.见利思义
2 4_14 作为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正确的功利意识应该是( )。 ABC A.以义谋利; B.见利思义; C.义利兼顾; D.重利轻义
2 4_14 从教师伦理角度概括出的高校教师在科研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 )。 ABC A.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B.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C.坚韧不拔,勇于探索; 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
2 4_14 作为高校教师,在参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活动时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有( )。 ABC A.要有强烈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责任感; B.要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现代人格; C.要自觉地学习和应用新知识; D.要努力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3 4_39 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应尽的道德义务。 对
3 4_39 教师的道德调节主要是自律性的自我调节。 错
3 4_39 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个人自愿选择的结果。 对
3 4_39 教师道德行为评价标准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对
3 4_39 教师道德评价的善恶标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 对
3 4_39 教师道德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只需对教育事业负责。 错
3 4_39 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具有阶级性、社会性和职业性。 对
3 4_39 教师道德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善的判定。 错
3 4_39 所谓教师的非道德行为就是并非出于道德意志的行为。 对
3 4_39 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影响不大。 错
3 4_39 教师行为的道德评价是有助于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关系的。 对
3 4_39 教师道德行为仅是个人意志的表现,不受他人意志的影响。 错
3 4_39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影响学生,学生很难影响教师。 错
3 4_39 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要重于言教。 对
3 4_39 教师的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是以动机和效果为依据划分的。 对
3 4_39 教师行为的道德评价与一般的道德评价相比较没有鲜明特征。 错
3 4_39 确立了教师道德评价标准意味着完成了教师道德评价的任务。 错
3 4_39 教师道德行为的自主和自愿指的是教师道德情感的自主和自愿。 错
3 4_39 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的统一,是道德行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
3 4_39 从教育和教学的特点来看,教育和教学活动自身就是一种道德活动。 对
3 4_39 教师道德行为的结果与目的、动机的关系始终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错
3 4_39 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约束和导向功能是同时并存和同时发挥作用的。 对
3 4_39 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包括了社会标准和职业道德标准两个方面内容。 对
3 4_39 教师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自主自愿的行为选择意味着其可以随心所欲。 错
3 4_39 教师道德规范是对简单的、个别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具体反映。 错
3 4_39 只要行为者面对两种以上的选择,那么他的行为选择就应承担道德责任。 对
3 4_39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首先要教授专业技术,其次才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错
3 4_39 教师在选择道德行为时,道德认识的高低有时会直接决定道德行为的正误。 对
3 4_39 热爱和教育实际上是同一个育人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对
3 4_39 只要是教师基于自己的意志,经过自愿选择而做出的行为,就具有道德意义。 对
3 4_39 教师内心信念是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教育实践上的统一。 对
3 4_39 教师道德评价活动的实现,意味着教师道德从意识到活动的转化过程的实现。 对
3 4_39 教师只有自觉地使自己行为的选择同客观必然性相一致,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对
3 4_39 教师的道德行为首先是其对个人利益与社会教育事业整体利益的认识为选择根据。 对
3 4_39 教师道德行为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成教师道德行为的各具体要素。 对
3 4_39 师德原则和规范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力量由道德评价来显示和实现。 对
3 4_39 教师职业道德既体现了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又规定了做好教育工作的特殊准则。 对
3 4_39 高校教师劳动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该以高度自觉责任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 错
3 4_39 每个社会都要求教师既有高水准的专业知识,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对
3 4_39 师生关系建立过程中,师生一刻都不能离开对道德规范的遵守,也离不开道德规范的调节。 对
3 4_39 教师的道德水平主要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而学生的智能发展则不受教师的道德水平影响。 错
3 4_39 教师道德原则是教师道德社会本质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具体的道德要求。 错
3 4_39 教书与育人是一对“教”与“学”双向结合和双边互动的过程,是一对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
3 4_39 高校教师教育劳动的时空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道德自觉感和更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错
3 4_39 教师道德原则是指导教师道德生活的最高准则,它不是对每一个教师的具体职业行为作出的具体规定。 对
3 4_39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等信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理交流、情感交流。 对
3 4_39 教师个体道德意识经历了一个由道德良心向道德义务转化进而向价值目标的形成、完善和升华发展的过程。 错
3 4_39 作为教师道德主体一分子的教师个人,他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并不是由教师个人来确定的,而是由社会来确定的。 对
3 4_39 从教师规范体系他律到自律阶段的转化,从师德义务到师德良心的升华,才是教师个体意识、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升华。 对
3 4_39 教师原则既要强调教师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又要强调整体利益的至上性,强调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对
3 4_39 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和情感交往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内化为学生心理和行为上所遵循的法则。 对
3 4_39 道德认识不同于科学认识,道德认识不在于认识客体本身,而是通过客体来找出其与社会、与他人的相互关系和价值方向。 对
3 4_39 在实际道德生活中,教师道德规范往往比教师道德原则更直接、更具体地指导和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因而它是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要素。 对
2 4_39 19世纪中,俄国资产阶级教育家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包括:重视教育、崇尚民主人道精神、尊重学生个性、为劳苦大众服务。 错
2 4_39 按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理论,如果18~22岁年龄段中超过15%的人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则高等教育发展便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对
2 4_39 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 对
2 4_39 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的核心。 对
2 4_39 教师的人格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 错
2 4_39 教师道德认识中只包括理性认识。 错
2 4_39 师德教育是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对
2 4_39 社会思潮对教师理想信念只有消极影响。 错
2 4_39 教师道德行为不具备人类一般行为的共性。 错
2 4_39 教师道德认识对其道德行为有定向的意义。 对
2 4_39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感召力量。 对
2 4_39 教师道德修养是一个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过程。 错
2 4_39 学校应该想方设法避免其教育劳动进入商品市场。 错
2 4_39 对教师而言,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通常是一致的。 对
2 4_39 开展师德教育和师德修养有助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对
2 4_39 道德信念的确立,不能忽视道德理想的教育和培养。 对
2 4_39 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师德教育的准则。 对
2 4_39 蔡元培开了我国大学教师有组织的进行师德修养之先河。 对
2 4_39 引用未成文的口语实录应将整理稿交作者审核并征得同意。 对
2 4_39 高校教育既是一项社会教育活动,也是一项社会经济活动。 错
2 4_39 作为高校来说,教学和科研是最主要的,社会服务只是其次。 错
2 4_39 公正与正义既不是种属关系也不是属种关系,而是交叉关系。 错
2 4_39 教育是公共事业,既需要靠政府,又要靠社会,还要靠市场。 对
2 4_39 坚守学术伦理,是一个学者之所以能成为其为学者的道义基础。 对
2 4_39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系统化,开始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 对
2 4_39 高校科研是一种个人创造力的艰辛劳动,和集体协作关系不大。 错
2 4_39 教师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描述职业道德,并制定教师的行为准则。 错
2 4_39 教师的道德养成在师德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的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
2 4_39 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一定的现实基础和个人主观努力。 对
2 4_3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对
2 4_39 “经师”和“人师”是教师的两种人格,其中“经师”是教行为的。 错
2 4_39 人生价值的客观形态是人的成就,只有人的成就才能证明人的价值。 对
2 4_39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提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的人。 错
2 4_39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价值观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思想导向。 对
2 4_39 “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一种道德修养中应达到的境界。 对
2 4_39 对学术行为规范的不了解可以作为造成学术规范不端行为的借口和理由。 错
2 4_39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教师为人处世的根本和激发青年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对
2 4_39 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对
2 4_39 高校教师应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不是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 错
2 4_39 高校社会服务的实质是社会发展对高校的期望和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的反映。 对
2 4_39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对
2 4_39 人才培养的成功,既需要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也离不开教师集体力量的发挥。 对
2 4_39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它的形成主要源自外来文化的渗入。 错
2 4_39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对
2 4_39 利己主义是一种自私自利的思想,从诞生之初就是落后和反动的,应当彻底消灭。 错
2 4_39 教师在道德实践中,可以通过个人努力不断形成、积累和完善新的道德品质因素。 对
2 4_39 学术批评指遵循一定的规范,分析、议论他人学术计划、过程和结果的缺点与不足。 错
2 4_39 所谓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生存、发展、创造等活动满足社会、他人需要的积极作用。 错
2 4_39 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具有善恶的道德属性,问题在于它的应用可能有潜在的破坏作用。 对
2 4_39 职业道德具有灵活性,其内容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历史承续性和稳定性不强。 错
2 4_39 荀子提倡“师”与“天、地、君、亲”并立,这种思想已含有教育民主、平等因素。 错
2 4_39 一般意义上讲,学术评价是一项公益服务,学术共同体成员有义务参加学术评价工作。 对
2 4_39 从道德品质上讲,公正是一种教师美德,它体现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高尚人格。 对
2 4_39 伦理、道德是一种信念伦理、自律伦理,因此教师道德建设应以教师的自我修养为主。 错
2 4_39 当一个人占有物质或精神上的东西不是他的贡献所得,就不能真实反映他的社会价值。 对
2 4_39 教师道德品质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与习性,同自然养成的一般生活习惯或习性是相同的。 错
2 4_39 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对人们的客观要求,与人们自身对职业关系的主观认识没有关系。 错
2 4_39 中世纪的西欧,宗教神学在学校教育中占绝对统治地位,宗教道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对
2 4_39 义务和自由是对立的,作为高校教师要履行好教师道德义务就必须放弃相应的职业自由。 错
2 4_39 在不可抗拒的外力强迫下,做出的任何某些伤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一般不负道德责任。 错
2 4_39 意识具有稳定性,因此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教师观念的影响有限。 错
2 4_39 教师道德品质和教师道德行为是紧密相连的,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教师道德行为。 对
2 4_39 高校为市场经济服务,就是市场要求什么,教育就应该肯定什么,维护什么,提倡什么。 错
2 4_39 教师的荣誉观一般只受到教师的特点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不受到来自集体主义原则的影响。 错
2 4_39 从某种意义上说,义务和良心只有表现为某种荣誉,它们的社会价值才得到了肯定性的确认。 对
2 4_39 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现,而一切向钱看是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的表现。 对
2 4_39 教师道德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对
2 4_39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不仅包括直接的劳动报酬,还包括间接的集体福利和公共事业的利益。 对
2 4_39 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 对
2 4_39 “师者,人之模范也”,这表明在道德行为上,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突出的示范性。 对
2 4_39 出于对学校的保护,我们不应该把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和竞争机制引入学校教育管理中来。 错
2 4_39 在一个充满利益考量的社会里,人们是可以做到完全通过自己良心的选择做出合乎道德的选择。 错
2 4_39 学术创新不仅是知识有效积累、交流和增长的保障机制,而且也为学术规范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错
2 4_39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要求,高校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向社会服务活动上转移。 错
2 4_39 学术规范是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学术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 对
2 4_39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即传授知识,在此前提下可以兼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 错
2 4_39 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既成为教学的骨干又成为科研的骨干。 对
2 4_39 伦理道德是一种理性自觉,是人的“善良意志”的产物,是可以超脱于社会生活之外而独立存在的。 错
2 4_39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被称为“教师的教师”,他认为学校全部工作的成功依赖于教师道德的提高。 对
2 4_39 所谓教师道德行为,就是教师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仅表现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教育事业的行为。 错
2 4_39 “自利”就是“无我的利他”,它与“损人”势不两立,因此不被包含在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体系中。 错
2 4_39 教师人格可以从其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认知、情感、性格、气质、能力及道德品质等特质得以体现。 对
2 4_39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求教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活动。 对
2 4_39 以教科研为中心积极开展面向世界经济建设、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科技服务也是教师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对
2 4_39 各种社会思潮必然会有消极的影响与误导,因此高校教师应当潜心钻研业务,避免接触复杂的社会思潮。 错
2 4_39 在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道德意志是社会道德和教师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品质的首要成分。 错
2 4_39 教师的荣誉观既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公正的客观评价,又是教师自己的主观意向。 对
2 4_39 高校教师要有对生态、环境的关怀意识,增强其承担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方面的教育的能力。 对
2 4_39 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无偿开展科技产品的研发、成果推广转让、科技信息咨询和教育培训等社会服务活动。 错
2 4_39 信念伦理在复杂的功利化的现实生活中往往富有理想色彩,高估人们的理性能力,导致对实践理性的忽视。 对
2 4_39 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就是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的道德和知识水准的人才。 错
2 4_39 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是互相独立的,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的影响对象是学生,而不是社会其他行业的道德状况。 错
2 4_39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品质和思想行为的本质特征,是一个人的人格意识、人格情感、人格意志与人格行为的统一。 对
2 4_39 教师作为一般道德主体,他必须比一般人更严格地履行一般道德义务,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真正的道德榜样。 对
2 4_39 教师劳动的效果必须表现为一种社会效果,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由学生的德、才水平和实践能力表现出来。 对
2 4_39 道德教育主要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风俗和社会舆论等三种方式调节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是一种软性手段。 对
2 4_39 人文作为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观点,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相联系,是与科学文化相对立和矛盾的一种思想倾向性。 错
2 4_39 从完整意义上讲,师德养成是由教师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基本要素构成的。 对
2 4_39 在分析教师职责意识时,应当肯定其为自己正当利益的意识,肯定其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而努力工作的道德价值。 对
2 4_39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伦理”和“道德”作为互相指称的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是没有区别的。 错
2 4_39 东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思想。 错
2 4_39 教师道德意识现象是教师道德的主观方面,而教师道德规范现象是教师道德的客观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错
2 4_39 在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对
2 4_39 科学研究活动,是以个体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往往与个人创造能力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 对
2 4_39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只有自觉认识和深刻理解一定社会的道德关系和教育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关系,才能形成教师道德良心。 对
2 4_39 道德产生于社会存在、发展的客观需求和人类自身追求完善的主观需求,它从社会生活中产生,又反映和改造着社会生活。 对
2 4_39 高校的社会服务是随着高校功能的不断被发现而渐进形成的,虽然有其一定的独特性但是也可以由其他社会机构承担和代替。 错
2 4_39 伦理学上的公正,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办事,坚持真理,绝对公平,因此在阶级社会中,公正是不可能存在的。 错
2 4_39 作为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同时树立合理谋利精神,理清功利、道义关系。 对
2 4_39 高校教师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树立“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道德规范,真正使研究的项目服务一线、服务社会。 对
2 4_39 现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团队合作,需要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的基础上强调集体协作,相互尊重。 对
2 4_39 耻辱和荣誉是不可分的,一个人的荣誉感越强,就越能知耻,耻辱心就越发达。一个恬不知耻的人就无所谓荣誉感,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荣誉。 对
2 4_39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对
2 4_39 教师道德品质不是教师个体的生理特征和一般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是具体体现在一定社会或教育集体的道德要求中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 对
2 4_39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殊的社会职责、特殊的利益和活动方式,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道德样式及各种职业道德相互区别的个性特征。 对
2 4_39 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三世纪创立的,亚里士多德创造了“伦理学”这一名词来表述他关于人生完美和幸福的学问。 对
2 4_39 “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这属于技术乐观主义的观点。 错
2 4_39 教师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教师在一系列的道德选择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的特征和倾向。 错
2 4_39 教师伦理学作为一门反映教师道德实践理性的科学,必须从教育领域中的客观道德关系出发,构建一个符合教育职业生活特点、适应教师事业发展的师德规范体系。 对
2 4_3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重义轻利观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精神与物质的辩证统一,束缚和压抑了人们的思想追求,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深层文化心理根源。 对
1 4_39 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是互相独立的,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的影响对象是学生,而不是社会其他行业的道德状况。 错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