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yuche
Last active June 10, 2019 12:41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yuche/e2758d534c9dce4762f213b1bfbdc9c3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yuche/e2758d534c9dce4762f213b1bfbdc9c3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Taro 1.3

Taro 1.3

在 Taro 1.2 发布之后,Taro 在业界收获了巨大的赞誉和关注:GitHub 上 Star 数量超过 19000 粒,NPM 下载量也稳居同类开发框架之首,同时 Taro 团队也和腾讯、华为等业界巨头和团队展开了深入和有效的合作。

Taro 1.3 则是我们酝酿最久的版本。经历了横跨 6 个月的开发时间,近 2000 次的代码提交,近百位开发者一同参与共建,我们终于在今天骄傲地发布了 Taro 1.3。Taro 1.3 的特性包括但不限于:

  • 支持快应用和 QQ 轻应用的开发
  • 全面支持 JSX 语法和 React Hooks
  • 大幅提高 H5 性能和可用性
  • Taro Doctor

支持快应用和 QQ 小程序的开发

快应用的开发模式非常特别,它的 API、组件系统、组件库和其他小程序端差异非常大,并且快应用只是一个标准,各家安卓厂商对运行时的实现也各不相同。而这块「硬骨头」终于也被 Taro 啃下了。

而 QQ 小程序作为新兴的小程序类容器,大家普遍对它知之甚少,但 Taro 也率先推出了对 QQ 小程序的支持。

支持快应用和 QQ 轻应用意味着 Taro 真正对业界主流小程序实现了「全覆盖」,不管你的业务要支持哪一个小程序端,只要维护一套代码,Taro 就能生成对应小程序平台的代码。同时 Taro 也成为了业界首个同时支持微信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字节跳动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快应用、QQ 小程序等 6 端小程序的开发框架。

全面支持 JSX 语法和 React Hooks

作为使用 React 和 JSX 语法的开发框架,Taro 在早期的版本在编译器和编辑器检查工具都对语法做了高强度的限制。而在 Taro 1.3 中,开发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任意地写 if-else,可以任意地写匿名函数,可以把 JSX 放在类函数中,也可以放在普通函数中,等等。只要编译器和和 ESLint 不报错,就可以这么写。

虽然 React Hooks 正式稳定的时间并不长,但我们认为这个特性能有效地简化开发模式,提升开发效率和开发体验。即便 Hooks 的生态和最佳实践还尚未完善,但我们相信未来 Hooks 会成为 React 开发模式的主流,也会深刻地影响其它框架未来的 API 构成。所以我们优先把 React Hooks 带到了 Taro 中,还写了两个小例子展示如何在 Taro 中使用 Hooks:

V2EX: https://github.com/NervJS/taro-v2ex-hooks

TodoMVC: https://github.com/NervJS/taro-todomvc-hooks

全新生命周期和 Context API

在 Taro 1.3 我们还实现了 React 16 的新生命周期函数 static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getSnapshotBeforeUpdate()。当新的生命周期函数注入到类组件时,老的生命周期函数将不会被调用,没有使用新的生命周期函数则不会影响原有生命周期的调用。就多数情况而言,我们更推荐使用新的生命周期来构建你的类组件,因为这样能减少一次渲染和更新的开销。更多详细信息可以查看相关文档

Taro 1.3 还实现了 React 16 的 createContextcontextTypeuseContext API。新 Context 通过声明式的 API 来传递组件的更新,使得Taro 跨组件通信和共享状态更为直观。同时,例如 react-redux 这样的热门库也正在基于 ContextHooks 进行重构,我们也非常期待与社区一起探索 React/Taro 新的开发与设计模式。

大幅提高 H5 性能和可用性

作为除微信小程序之外需求量最高的端,我们一直都部署了重要的开发战力在 H5 端。而在 Taro 1.3 中,我们优化了编译代码的方式,实现了资源最小引入和按需引入,将原有最小项目的编译大小降低了 80% 左右。这对于网络状况不佳的 H5 端无疑是巨大的提升。

H5 端的 API 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地增长,Taro 1.3 新增了 28 个 H5 API,解决了上百个 H5 相关的 issue。

关于 H5 端性能更感兴趣可以查看文章:《决战性能之巅 - Taro H5 转换与优化升级》

Taro Doctor

我们还从 Flutter Doctor 中得到启发,开发了 Taro Doctor。 Taro Doctor 就像一个医生一样,可以诊断项目的依赖、设置、结构,以及代码的规范是否存在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但和真正的医生不一样,Taro Doctor 不需要排队挂号,也不用花钱。你只需要在终端运行命令:taro doctor,就像图里一样:

taro-doctor.png

还有更多

除了以上的特性之外,Taro 1.3 还做了许多额外的工作,这些工作可能对日常开发影响不大,但为 Taro 的稳定性以及将来更多的可能性夯实了基础:

组件传参(props)系统重构

在 Taro 1.0 到 1.2 的小程序端,我们一直使用原生小程序框架的组件传参系统,但小程序组件系统没办法传递函数的值,也无法传递非具名参数,并且各小程序组件的实现各不相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 Taro 1.3 中我们自己实现了一套组件传参系统。新系统会使得传参相关的代码更为可靠,同时也是我们支持更多 JSX 语法的基础。

命令行工具(CLI) 重构

在 Taro 1.3,我们将命令行工具使用 TypeScript 进行了重构并逐步添加更多测试用例。重构之后我们可以更为大胆地 CLI 添加新功能,替换老旧依赖。同时我们也会将 CLI 的功能以 API 的形式暴露出来,赋能给其它开发工具和我们的合作伙伴。

移动端容器更换

我们和京东的 ARES 团队合作,把原有的移动端容器 expo 替换为深度定制的 JDReact。JDReact 大幅提升了 Taro 移动端的可控性,可以让我们突破 expo 的掣肘,引入原生移动端代码,提供定制功能和 API,并且性能和稳定性的表现都会更好。

在框架之外

Taro 团队除了 1.3 版本中完善多端适配,提高框架开发体验和开发效率之外,我们还在生态建设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其中就包括全新升级的官网,物料/插件市场,独立的 Taro 社区/论坛。

Taro 能够安身立命的本钱是作为开发框架的硬实力,但真正决定 Taro 能走多远却是生态、社区以及合作伙伴。我们在 1.3 已经把实力大幅增强,现在邀请你一起参与或观察 Taro 在生态和社区的建设: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